潘麗娜 黃南芬


摘要:本文以新奇特汽車產業學院建設為契機,立足企業實際需求,圍繞學校培養和企業需求無縫對接、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目標,培養適應行業領域市場競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闡述校企合作產業學院二元制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成效。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Xinqite Automobile Industry college as an opportunity, based on the actual needs of enterprises, focuses on the goal of seamless connection between school training and enterprise nee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rains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market competition in the industry field, and expounds the practi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dual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ve industry college.
關鍵詞:產業學院;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研究
Key words: industrial college;"dual system"model;practical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957X(2021)23-0180-03
0? 引言
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指出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又聯合印發了《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明確規定了職業學校校企合作的方式、促進措施等。2019年2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對職業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設想,并指出用5-10年左右時間,職業教育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1]。2020年7月30日,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發布了《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標志著我國產教融合已進入深化改革實施的階段。作為福建省首批高職院校產業學院試點項目——新奇特汽車產業學院,面向產業需求,不斷積極探索與深化校企人才培養模式,在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上做出了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一定成效。
1? 二元制的涵義
“二元制”作為一種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是在借鑒如德國等很多國外先進職業教育經驗基礎上,結合我國教育國情而制定[2]。2016年福建省創新性提出并率先實施了“二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工作[3]。根據福建省教育廳等五部門發布的《關于實施“二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的通知》(閩教職成[2016]10 號)的文件精神[4],“二元制”模式是打通技術技能人才專科及以上學歷層次提升通道,其招生對象主要為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在職員工,以“招工招生一體化、企校主導聯合育人”為主要內容,“校企雙主體、工學一體化”教學方式,是以學校、企業二元主導的現代學徒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是福建省深化產教融合的實踐路徑之一,主要圍繞著“七個二元”展開,即有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的二元學制,由校企二元主體對具有二元身份學生共同實施二元管理、二元教學和二元評價。學生經考核合格畢業后擁有畢業證及職業資格證二元證書。
2? 項目簡介
新奇特汽車產業學院是2019年獲批為福建省首批高職院校產業學院試點項目之一,是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與新奇特車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共建的汽車產業學院,校企雙方開展深度合作、產教融合,培養汽車售后服務產業緊缺專業技術技能人才,推動汽車售后服務產業轉型升級,服務海峽西岸區域經濟發展。
自2018年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與新奇特車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共同開展二元制人才培養工作。本著更好地實現產、學、教、研相結合,共同為企業培養實用性技能型及管理人才,實現學校培養和企業需求無縫對接的目標,秉持“校企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面向新奇特車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汽車后市場各經銷店,立足區域,根據新奇特公司相關的職業崗位職責及要求,聯合開展“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和“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的二元制人才培養工作。新奇特汽車產業學院著眼于學生成長成才及職業發展的需求差異,校企雙向介入、全程共管二元制教學,共建共享校內外實訓基地及教學資源,共同承擔理論和實踐教學,建立企業和學校聯合評價學生雙元考核機制,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產學互動、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為企業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目前在校企雙方的合作共同努力,已連續招生三年,錄取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和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學生140余人。
3? 產業學院下“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3.1 充分調研,進行可行性分析
通過對新奇特車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開展人才需求調研,分析企業崗位設置及結構狀況,對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通過調研發現新奇特企業是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汽車服務連鎖企業之一,員工數量達2500多人,分布泉州、廈門、上海、南京、杭州等全國各大城市,開設了維修技師、鈑金技師、噴漆技師、服務顧問、車險顧問、前臺接待等多個崗位,企業環境優越,具有先進的實訓設備、生產設備和學習場地,能滿足二元制學生學習需求。企業對汽車維修技術能力、汽車營銷能力等方面的高水平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然而,從其學歷構成來看,初中占10%、中專60%,大專級本科以上學歷30%,主要學歷集中在中專,員工的綜合素質及學歷層次有待提升,復合型人才較為緊缺。除此之外,員工流動性較大,又面臨著招工難等問題,企業對參與人才培養有較強的內在驅動力。因此,結合企業崗位實際及業務情況,新奇特汽車產業學院率先開展汽車營銷與服務以及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崗位的二元制專業。通過“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著重培養汽車維修、營銷、新能源技術等專業應用型、復合型的緊缺技術技能人才,有效解決企業人才短缺現象,提升企業勞動者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增加企業與學校的粘性,能促進產教融合深入合作。
3.2 成立理事會、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等管理機構
校企雙方共同發起成立新奇特產業學院理事會,由學校和企業委派人員出任,主要對有關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產學互動等重大問題進行審議、決策、檢查、監督和協調。同時,聯合成立了由企業和學校共同組成的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專業教學,委員會成員涵蓋學校、企業、協會等相關人員。共同制定了“雙輔導員制度”,每個年級設立一名學校輔導員與企業輔導員對接,實行雙輔導員制度,學校輔導員主要由汽車學院輔導員擔任,企業輔導員由企業人事部門安排人員,實現雙向協調溝通,負責學生在學校及企業學習期間的日常管理。制定了《新奇特汽車產業學院理事會章程》、《新奇特汽車產業學院專業指導委員會章程》、《新奇特汽車產業學院教學管理實施方案》等制度,為二元制的實施提供制度保障。
3.3 制定企業用工一體化的招生招工制度
校企雙方聯合制定完善職業院校招生錄取和企業用工一體化的招生招工制度。新奇特車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針對二元制學院制定優惠政策,對參與二元制學習的員工,從門店到學校的往返交通費由公司報銷,在校學習期間,工資正常發放,享受員工福利或職位晉升。如取得畢業證書后,在新奇特工作每滿一年,公司可返還由個人承擔的一年學費,直至3年個人負擔學費全部返還。同時,由企業人力資源部,選拔符合二元制學習條件的企業優秀員工,招收汽車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二元制校企合作試點班學員,并組織學生參加入學考試,根據學生報名情況和初步面試結果,確定最終組班名單。從公司制度入手,從而保證二元制學生的生源穩定。
3.4 校企共研共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專業課程體系
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過程中,通過召開專業學術指導委員會、專家訪談等形式,充分發揮近年來我院在豐田汽車、長安福特、東風日產、建發汽車、奧迪汽車、中德SGAVE項目等多項訂單培養的豐富經驗,結合新奇特公司的崗位實際需求和內訓課程體系,聯合制定產教融合的“校企合作,產學互動、工學結合”的三階段人才培養方案:第一階段是基本素質與能力職業素養和企業文化理念培養階段,安排在第1、2學期,由學校為主完成;第二階段是專業崗位核心能力培養及提升階段,安排在第3、4學期,由校企共同完成,學校為主負責理論部分,企業為主負責實踐環節;第三階段是綜合實踐階段,立足崗位,強化崗位核心技能,以企業為主完成。在二元制人才培養過程,將企業文化、工匠精神、愛崗敬業、精益求精融入職業教育。
由于二元制學生在專業理論上接受程度相對較差,為能更好滿足提升專業能力需求。建立課程體系研發團隊,參照“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知識點、技能要求,對接職業標準,結合企業崗位需求,融合企業真實任務、真實案例教學,校企共同研究整合專業基礎課、主干課、核心課以及技能實踐課,構建以滿足企業所需為導向的專業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兼具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養成訓練的功能,具備高技能培養的能力。以汽車營銷與服務二元制為例,課程體系構建思路及體系具體見圖1和圖2。在課程內容設置上,結合各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由企業和學校共同研究,以企業生產過程真實任務為教學項目,重構教學結構及內容,精心制定了實訓工單,實現了專業理論教學與生產工作任務的有機結合,體現了“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特色。
3.5 突出校企雙主體、靈活教學安排,創新教學評價
與普通全日制??茖W生不同,對于二元制學生來說,存在工作崗位、業務壓力等無法集中脫產學習等問題。新奇特汽車產業學院為方便員工就地上學,將教學點設在企業內,分階段集中進行理論學習,分時授課。在疫情期間,組織教師團隊進行課程信息化資源開發,現已完成超過10門的課程資源建設,可實現線上和線下混合式教學、布置作業、考試考查等功能,滿足二元制學生線上學習的需要。同時,對于專業課程,采用校企雙導師制度來帶學生,實行理論教學+企業實踐相結合的授課模式,學校專業教師采取多種方式進行理論授課,如利用優慕課平臺、線上授課或到企業單位指導學生理論學習;專業實踐部分,則通過企業選拔技能突出的師傅來指導,由企業師傅對照技能要求,對學徒進行專業技能教學,實現主干專業課合作企業參與率達到100%,促進理論與工作實際相融合,做到工學結合,體現出“校企雙主體、工學一體化”教學方式。在學習和考核評價體系上,共同制定課程學習和實訓實習(工作)評價標準,共同參與全過程考核評價,結合新奇特員工的工作內容,采取“以工促學、以工代考”方式,在完成理論學習后,以實際工作崗位作為實踐環節,進行綜合評價考核。積極探索學分銀行、以證代考抵學分和學分互認轉換。如取得“北京中車行高新技術有限公司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汽車運用與維修》中級證書的,可抵扣《汽車電氣系統檢修》、《發動機機械系統檢修》等課程的學分。對與計算機課程,取得相關的證書可以沖抵部分《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學分。
4? 產業學院下“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成效
4.1 教學辦在企業內,讓員工就地上學
新奇特汽車產業學院招收大量企業員工開展“二元制”教育,但由于企業員工平時工作繁忙,沒法到較遠的學校去上課。產業學院考慮到企業員工的客觀條件,把學院辦到企業里,讓員工工作在企業,學習在企業,解決了企業員工想上大學而沒有時間去遠的地方上大學的矛盾,受到企業員工的熱烈歡迎。
4.2 專業設在產業上,實現零距離就業
分析汽車售后服務崗位職業能力需求,開設匹配崗位需求的專業和課程體系,將課堂搬到生產線上,以維修企業生產服務標準作為學員的教學實踐標準,將汽車售后服務流程貫穿培訓教學全過程,實現學員畢業即能上崗。
4.3 校企協同育人,服務產業升級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標準,共同建設教學資源、實驗實訓條件,共同承擔理論與實踐教學,共同擬定學員發展規劃,共同促進學員就業和提升,為汽車售后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儲備必要的人才資源。
4.4 提高師資隊伍水平
利用企業合作的機會,通過共同培養、外派技術人員授課、教師下企業實踐調研等多種途徑,共同編制校企合作特色教材,幫助學校建設一支融教學、培訓于一體的專兼結合的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
5? 結論
綜上所述,依托校企合作的產業學院開展二元制教學改革,校企雙方合作目標明確、內在驅動力強,較一般的二元制合作較為穩定,較容易形成長效合作機制,保障二元制教學的運行,實現專業、產業、就業三對接,提升師資隊伍水平,達到校企協同育人,服務產業升級的目標。當然,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如企業實踐教學部分的考核評價體系仍不完善;教學監控體系的建立仍在摸索階段,尚未形成良性循環;現有的做法是否具備普適性等等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錦峰,賀鑫.產業學院:高職院校產教深度融合的新途徑——以跨境電商產業學院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2019(3):96-104.
[2]王翠娥.德國二元制職業教育的制度環境構建及啟示[J].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學報,2020(2):11-16.
[3]姚靜.福建版“二元制”建設的價值取向與行動框架[J].中國高??萍?,2019(05):164-68.
[4]福建省教育廳關于加強“二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教學管理的通知[Z].閩教職成〔2016〕71號,2016-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