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愛玲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貫徹落實,培養學生語文素養逐漸成為小學語文最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而讀寫能力作為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引起了教師的廣泛關注。因此,筆者圍繞“語文讀寫能力”這一主題搜集了相關的文獻資料,并在教學實踐中展開了研究工作。而本文將結合筆者相關的教育經驗,具體闡述當前牧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以及培養小學生讀寫能力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牧區;小學語文;讀寫能力;問題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3-0154-03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Pupils'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in Pastoral Areas
——Take the Ministry Edition Compiled by the Chinese Department of Primary School as an Example
(Hongwan Primary School,Sunan Yugu Autonomous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 QU Ailing
【Abstract】With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cultivating students' Chinese literacy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eaching objective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literacy,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has naturally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of teachers. Therefore, the author collected relevant literature materials around the theme of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and carried out research work in teaching practice.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 relevant educational experienc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in pastoral areas and the effective methods to cultivate pupils'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are elaborated.
【Keywords】Pastoral area;Primary school Chinese;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Problems and strategies
閱讀是獲取知識信息、積極思考的感知活動,而寫作則是個人真情實感的流露與表達,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是語文閱讀、寫作教學的重要任務和目標,可以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在牧區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準確把握新課標的內涵與要求,并根據牧區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設計具體的教學手段。這樣一來,能夠充分保障教學活動的質量,從而為學生語文讀寫能力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契機。
一、牧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通過對學習環境、學生情況、教師情況等方面的調查,可以發現當前牧區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教師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會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也就是直接讓學生根據文本內容展開閱讀活動。對于學生來說,這種單一的學習活動是比較枯燥的,會逐漸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并且會對學生的知識理解產生不利影響。
第二,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盡管新課標明確強調學生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教師對此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仍然會不自覺地回到單向溝通的講授式教學模式,構建填鴨式的課堂教學結構,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和信息,缺乏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機會,難以實現自覺、全面的課堂參與,無法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第三,學生缺乏日常積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常只是關注教材和課本,并不會主動去進行課外閱讀,廣泛地積累知識,而且也缺乏對知識的歸納總結,導致不同學習活動之間缺乏聯系,難以實現知識的遷移。從長遠角度來看,這十分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第四,家庭教育質量有待提高。由于部分家長的文化水平較低,文化素養比較薄弱,所以很難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有些家長甚至完全忽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這致使語文教學難以延伸到學生的課余生活中,不利于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
二、牧區小學生語文讀寫能力培養策略
(一)活用教育技術,轉變閱讀方式
在教學活動中,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通過對學生的觀察發現,對于小學生來說,單一的文字閱讀活動是比較枯燥的。而現代教育技術具有直觀性、即時性等優勢,能夠實現教學方式的創新和變革,是激發學生學習活力的有效工具。因此,為了應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借助現代教育技術調整閱讀方式,以使相關的文本資料以更加生動與直觀的形式呈現出來,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帶給學生直接的感官刺激,從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以《觀潮》為例,這篇課文中描寫了觀賞錢塘江大潮的盛況。通過對學生的了解,我發現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實地欣賞過錢塘江大潮,而且對這種自然景象也沒有過多的了解。因此,我沒有按照常規方式直接組織學生進行文本閱讀,而是提供了一段視頻資料。在這段視頻中,用鏡頭記錄了錢塘江大潮發生的全過程,并且加入了生動詳細的語言解說。利用這段視頻,使學生領略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雄偉、奇特,從而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觀潮》這篇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熱情。
(二)關注學生主體,啟發自主閱讀
正如前文所述,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為了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活動,并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同時,從身心發展特點來看,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尚未完善,所以為了使他們的學習活動更加順利地進行,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引導性的問題,發揮問題的啟發作用,直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帶著疑問和思考,展開對課文的自主、深入閱讀,理解并把握課文的中心主旨。以《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第二課時為例,為了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我組織學生展開了自主性的文本探究活動。同時,結合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整體理解,設計了以下探究性的問題:(1)豌豆家里是怎樣安排家庭地位的?(2)為什么豌豆這么想出去呢?他們的理由是什么?(3)在即將分開的時候,這些豌豆產生了怎樣不同的想法?這突出了怎樣的性格差異?設計這些問題的主要意圖是給學生的閱讀活動提供一定的線索。而在不斷思考問題的過程中,不但能使學生對文本內容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鍛煉了學生分析文本的能力。
(三)注重閱讀積累,提煉寫作知識
學生讀寫能力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將日常的積累作為載體。由于牧區的學習資源普遍比較匱乏,所以教師應該依托教材對學生的讀寫能力進行培養。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一些經典的文本進行賞析,并對其中的寫作知識進行深入挖掘,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學習經典文本中運用的寫作方式、寫作技巧、修辭手法,提煉寫作知識并積累各種寫作素材和經驗,從而為學生讀寫能力的發展提升助力。
語言知識是寫作活動的基礎,同時,體會文章寫作語言也是閱讀活動的重要任務。以《火燒云》為例,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文本的語言進行了賞析:第一,從整體風格來看,這篇課文的語言十分樸實,整篇文章都沒有生僻字,而且采用了口語化的敘述方式,讓讀者感受到了一種生活氣息;第二,善于使用詞匯。作者對詞匯的使用十分準確、生動。如:為了形容火燒云的顏色,作者使用了紫檀色、半紫半黃、梨黃、葡萄灰、茄子紫等詞匯。利用這些詞匯,既可以表現出火燒云的顏色豐富,又能增強文章的語言美。
(四)創新練習方式,提升寫作能力
為了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需要不斷組織學生進行寫作練習活動。同時,從寫作和閱讀的關系來看,閱讀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而寫作則是一種表達。因此,在寫作練習中,教師應該遵循讀寫結合的原則,并以此為基礎設計多樣化的寫作練習方式,讓學生能夠在讀后展開寫作,在寫作中促進深層閱讀。基于讀寫結合的原則,我通常會組織學生進行以下幾種形式的寫作練習活動:第一,仿寫。仿寫不是對原文的復制,而是在仿照范文謀篇布局、寫作手法的基礎上,創作出自己想要描寫的內容;第二,擴寫。這主要是指在尊重原文主旨的基礎上,對原文中的某個片段或者句子的內容進行擴充,從而鍛煉學生的想象力。最終,通過多種方式,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有效鍛煉。
(五)強化家校合作,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家庭教育是整體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家長的言行更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強化家校合作,從而構建家校共育模式。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利用電話、微信、QQ等多樣化的工具,與家長進行溝通聯系,及時向家長傳遞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方針,并反映學生在校的具體表現,并要求家長更好地配合語文教學工作,對學生實施家庭輔導。這樣一來,有利于擴大學校教育的范圍,從而深化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在組織本班的教育活動時,我會利用多種途徑加強和家長之間的聯系。考慮到部分家長的教育能力比較薄弱,所以我會結合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幫助家長掌握一些指導孩子進行讀寫練習活動的技巧。同時,我也會針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指導性意見。最終通過不斷溝通交流,逐漸和家長在語文教育方面達成一致,從而為學生讀寫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堅實的保障。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是新課標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進步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和素養。因此,在牧區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了解牧區的現實教學情況,因地制宜,并針對學生的特點設計具體的教學方法。同時,隨著教學活動的推進,還需要及時對相應的教學策略進行調整,從而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以不斷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并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依托教材,落實課標,提升牧區小學生讀寫能力的行動研究”(項目編號:GS[2020]GHB4575)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廖海橋.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讀寫能力[J].語文課內外,2017(34).
[2]宋洪波.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能力的培養[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41).
[3]夏彬蔚.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能力的培養[J].文學教育(中),2017(05).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