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吉金
【摘? 要】在數學學習中,學生接受信息的程度及效果,不僅影響著教學效果,而且對學生的思維乃至其以后的發展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以多媒體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能夠將刻板而抽象的知識轉變為具有趣味性的動態化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課堂教學的優化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信息化;小學數學;學科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3-0165-02
A Brief Analysis of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Subje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Yunshan Primary School, Yunshan Town, Pingdu City,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a) SONG Jijin
【Abstract】In mathematics learning, the degree and effect of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students not only affects the teaching effect, but also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hinking of students and their subsequent development. The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with multimedia as the core can transform rigid and abstract knowledge into interesting dynamic knowledge, thereby stimulating students' curiosity, and 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Informationization;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Subject teaching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環節也有所滲透。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具有迅猛的勢頭,使教育理念、教學模式、課堂結構等方面也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在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深度結合下,信息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怎樣利用信息技術優化課程,進而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課堂效率,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也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情境過分渲染,教學沖淡主題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以學生的認知和學習能力,選取適合的知識代入情境。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時,會在引入環節過分渲染,在這部分做過多的篇幅進行渲染,可能會采用長篇大論的故事,也可能會引用夸張的卡通人物貫穿全課。這種教學不但會占用過多的時間,還會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產生負面影響。教師使用的課件界面過于精美,往往會忽視掉主要內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被其他畫面所吸引。這樣的教學既干擾了學生的視聽,又會使學生出現走神的情況,學生有效學習時間大打折扣,無形中沖淡了主題。
(二)屏顯替代板書,學生難以記憶
大數據時代下,信息技術具有高效、快捷的特點,能夠快速解決教師的問題,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還加大了教學容量。如果片面地追求高效、快捷,會使教師轉變角色,變為“機器播放員”,將多媒體轉化為了“電子黑板”,學生面對畫面快速切換的多媒體課件,只會讓學習流于形式。忽略了傳統教學工具粉筆和黑板的作用,學生的學習、教師的講解就會隨著課程演示而結束,這樣的情況不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深入理解,他們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總結和感悟。傳統的“板書式”教學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將傳統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才能優化教學課程的設置,忽視了任何一方的作用,都是行不通的。
(三)演示喧賓奪主,學生被動接受
新課程標準強調了師生平等、共同合作的重要性,其中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凸顯。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課件而用課件,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的數學課成了包裝過渡的“形式課程”,課件成了課堂的主角,教師成了操控課件的管理員和解說員,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無法得到凸顯;許多需要學生親自實踐的環節,教師卻用課件一筆帶過,這樣使學生成了旁觀者,得不到實踐后的體驗,只是一味地被動接受知識。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課件只是針對教學內容,并沒有以學生的學習訴求為標準進行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處于較被動的狀態中,既參與不了教學活動,又發揮不了自身的學習主動性,因此不利于培養創新型的社會人才。
二、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創新導入設計,激發學生興趣
在導入環節如果做得好,就會為整節課的教學起到推動作用。導入環節需要具備這些特點:第一,培養學生的興趣,具有趣味性的導入才能讓學生把學習看成一種享受,從而進行自主探究。第二,需要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式,確定不同的導入活動,不斷調動學生的吸引力,進而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其中,導入的內容要新穎,可以結合當下的熱點話題進行導入,小學生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信息,新穎的內容更會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渲染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數學思維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小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觀察物體(一)”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前導入,首先課件中呈現出一張盲人摸象的圖片。
教師:同學們,你們看這張圖片眼熟嗎?你們知道它出自哪個成語典故?
學生:盲人摸象。
教師:你們知道“盲人摸象”這個故事嗎?哪位同學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
學生講故事。
教師:大家思考一下,為什么明明每個人摸的都是同一頭大象,卻會有不同的結果呢?這是因為我們看到的只是事物的一部分,沒有進行全局性的觀察??磥砦覀冊谟^察物體的過程中,還需要從多角度、全方面進行考察,仔細考慮到每個細節,這樣才能保證準確無誤。
(二)設置多樣化的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需要憑借有效的引導,通過說講、演示等方式為他們進行授課,學生則需要專心聽講,細致觀察、動手操作,通過師生互動的形式開展活動。在此期間,學生需要進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識,遇到問題互相幫助,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在小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圖形運動(一)》的教學中,教師借助多媒體,用課件投影出生活中的相關物體,提出問題:下面現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學生們在觀察后,統一進行回答:電風扇的扇頁是旋轉的,鐘表的時針分針和秒針是旋轉的,老牛拉磨的“磨”也是旋轉的。而抽屜是需要平移才能打開,流水線上的電視機也是平移的。在學習圖形過程中,在學生了解了所有四邊形的概念后,教師依據學生的了解情況設置了相關的判斷題:能否只通過四邊形的兩個角來判斷它是什么圖形?隨后,教師通過多媒體平臺隨機展示出兩個直角,學生回答是長方形或是正方形。而后,教師又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三條等長的邊,有學生說是正方形。緊接著,教師展示出三個角,學生才發現是梯形。因此,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可以促進學生進行深度思考,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三)合理安排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掌握學習知識,光憑學生在課堂的聽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教師合理安排練習,讓學生在習題中回顧知識點,逐漸掌握所有知識,提高教學效率,為以后的學習提供保障。教師不再是簡單地將習題搬到屏幕上,而是將練習設計成智力比拼、搶答比賽、爭奪冠軍等形式。在練習活動中,教師將整節課以“游戲”的形式展開,通過多種題型的設置,讓學生全面掌握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例如,在小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表內乘法”的教學中,教師利用課件將習題以“開心農場”的采摘形式展開,將復習題和例題設計成采摘中的障礙,讓學生通過一關又一關,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才能最終收獲果實。
綜上所述,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設計出適合學生能夠接受和理解的教學方式,通過創新課前導入、利用多種形式的教學輔助、優化練習等形式做好相關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付丹慧.優化信息技術教學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J].小學生(下旬刊),2021(01).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