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
摘要:音樂是一門意識,利用有組織的音響描繪形象,表達人類的思想內心感情,是一個對國家或種族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音樂閱讀是建立在聽覺感受基礎上的讀書,強調的并非對音樂技能或技巧的掌握,而是對品讀音樂能力的訓練。本文通過分析小學音樂閱讀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音樂閱讀;課程教學;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音樂閱讀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目前對小學音樂教育還沒有確切的具體的定位。
就學校目前的發展狀況分析,由于學校音樂教育藝術沒有全面發掘音樂教育的功用,未意識到學校音樂教育的特點和藝術性,而只是把小學音樂教育同其他音樂的教育單純地融合,因而淡化或者抹殺了學校音樂教育的美學特點,并不適應學校音樂教育的根本宗旨,也背離了學校音樂教育藝術的教育目的。
2、忽視了歌曲的藝術性。
這就要體現在錯誤的將聲樂教學功底當成了手段,因而將聲樂教學的功底當作了目的。部分老師由于對課程中理論知識與技巧的系統性和對聲樂興趣與聲樂能力之間的內在聯系認識不夠,往往將聲樂教學上成了"娛樂"的課程,疏忽了對學員全方位而音樂素養的訓練,也疏忽了音樂性才是對聲樂教學其他用途與功效依附的根源木和之所以產生的根源。
3、教師個人力量比較弱。
在當今互聯網、信息化等發展的新學習條件下,部分學校音樂老師呈現出了不適合的狀況,跟不上了時代的風潮,也無法滿足新時代對教師的更新的需求。而新時代小學音樂教育還需要教師通過繼續教學開拓新視野,關注除音樂本身以外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知識,尤其重視學習與生活有關聯的音樂,以及其他和音樂教育相關的音樂課外教育,但從目前來看,學校班主任能力還無法滿足。
二、小學音樂閱讀課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音樂閱讀課的主要目標,通過充實而多元的文藝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探索、發掘、領悟音樂藝術的魅力,培養文學學習者對音樂作品持久的濃厚興趣,逐步掌握文學必需的聲樂知識與基本技能,從而開闊文學眼界,提高學生聲樂聽力與鑒賞、藝術表演才能與創作,從而增加文學情感。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想上好樂曲課,就需要注意在以下選擇正確的樂曲朗讀內容,好的樂曲朗讀內容往往能夠調動聲樂學習者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趣味和人文素養,從而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音樂教學內容的正確選取可以是教材內容充實,也可來自教學目標清楚、具體,易于運用和檢測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有部分教師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大而空,不切合實際,在實際過程中也不易運用。
2.通過不同的方法讓學生了解不同音樂樂器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家鄉和對樂器音樂的熱愛。
歌曲欣賞能力的訓練與提升是綜合性的,而書籍的具體內容也必須是多種多樣的,包括了傳統歌曲、民族音樂,樂器的種類,以及音樂家的生前事件之類,根據不同的歌曲要設定不同的要求,而目標設計也要具體清楚。通過對一些歌曲的品讀,可以體會音樂藝術勞動的樂趣,并啟迪學生對歌曲樂器的喜愛之情;通過對比部分學校不同的教學內容,加強學生對不同音樂風格特點的認識,并通過對讀、想、講、唱、動等音樂活動的參加和感受,以訓練學生閱讀的能力。
三、小學音樂閱讀課教學的對策
1.積極啟發學生閱讀思考
要注重清晰的教育層面要正確、有邏輯性,要順應對視聽藝術發展的認知規律,音樂教學問題的設計也要圍繞著閱讀教學內容,以突出音樂教學課程的特色。不要采取任何教育方式和手段,都應該具備鮮明的針對性和目標。要充分調動學生聲樂學習的主體能動性老師得說明。建議,要簡潔、生動活潑、具有啟發性,要主動指導學生在聆聽、歌唱、彈奏、編創和綜合型的聲樂藝術表演等實際活動參與品讀樂曲,養成誦讀樂曲的習慣與才能。
2.科學合理的方式
要選用正確的品讀方式小學歌曲閱讀課強調的是老師引領學生讀歌曲、品樂曲,在讀、品的過程中養成誦讀歌曲的能力。所以,在這個品讀過程教師的指導起了關鍵的作用。教學先要針對小學生的年級特點選用恰當的方式。例如,兒童歌曲游戲便是小學階段學生最愿意接受的讀書方法之一。此外,我們還可根據音樂教育書籍的內容,盡可能地結合學習者的生活實踐活動,從學習者所了解、喜歡的事情出發,利用多媒體輔助教育手段,使學習者開展聽一聽、想一想,看一看、讀一讀,唱一唱、比一比,說一說、演一演等各種音樂教育實踐性教育活動,激發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參與品讀。
3.在課堂中還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賞析。
在導入環節使用了多種品讀方式。上課-開始,教師先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了一個學生所熟悉的勞動場面,在學生面前欣賞、傾聽音樂歌曲,并同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請學生們先仔細地觀察,錄像里的人在干什么?他用的是普通語言,或是方言詞匯?使用的是何種表演形式?經過三個問題的引導,學生們在聽與看的基礎上一下子就明白了音樂歌曲所要傳達的意思。然后,教師再進一步指導,也可以隨時要求學生們在臺前演出,然后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發現問題。于是總結起來,如何使得一些音樂樂器更好的融入,使得同學們理解,經過學生的親身體會,可以提升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與運用。
4.巧妙進行教學設計
老師在導入新課的教學環節中需要細致的策劃,內容包括了聽、看、講、動等基本活動,從易到難,層層遞.進,看似學生無心的引導,更是老師細心的預設。在潤物之無聲中學生認識了音樂的特性與意義,也充分調動了音樂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此外,比較教學方式在音樂閱讀教學中也是很常見的方式。就是采用了韻律的對比,節奏的對比,快慢、力量的比較,音樂表演形式的比較,音樂創作主題的比較,以及音樂作品和相關藝術作品內容的比較等方式提升學生音樂修養。
四、結語
小學音樂閱讀的課程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體會音樂文本內容的深厚內涵和底蘊,使學習者在比較過程中品音樂、聽音樂,從而形成了強烈的興趣,并加深對音樂的印象,從而調動了學生的讀書興趣。
參考文獻
[1] 史建梅. 小學音樂閱讀課教學淺談[J]. 教育(周刊), 2017(21):1.
[2] 李剛. 承音樂之”瀾” 行語文之”舟”——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音樂的運用舉隅[J]. ?2021(2016-12):75-76.
[3] 黃鳳英. 簡析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J]. 文學少年, 20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