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劍萍
摘要: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一些教師習慣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同時,他們沒有注意突出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導地位,這將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本文從教師、學生、學校三個層面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遵循新課程改革的客觀規律,提出了有針對性、可行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斷改進和創新。閱讀教學不再是簡單地向小學生傳授相關的語文知識,而是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閱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這些目標很難順利實現。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第一,傳承優秀文化。優秀的文學作品溫潤人心,啟迪心靈。在小學階段,兒童心智尚未開化,這一時期閱讀是了解中國漢字、中華文化的主要方式和途徑。民族的希望和未來是屬于下一代的,一首質樸純真的童謠、一段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一首意境深遠的古詩,這些都凝結著我們厚重的民族精神。學生們通過閱讀,不斷吸取豐富的精神食糧,也必將把優秀的中華文化基因傳承下去。
第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一種“積蓄”,在學生學習成長階段,閱讀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而且可以開闊視野、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加以引導后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受用終生。新課改中也明確要求重視閱讀,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進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師層面。教師對于閱讀專業知識掌握不全面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尤其在小學階段,漢字美學、文化美學這些關乎學生審美教育培養的專業知識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泛化、教學內容選擇的隨意性都會偏離既定的教學任務。此外,教學方法的應用也很重要,部分老師只憑經驗,忽視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較差,不適應課程改革帶來的新要求、新挑戰。其次,學生層面。網絡信息化高速發展,網絡平臺、電子設備帶來“快餐式”文化體驗,在這種環境下,缺少耐心閱讀文學作品的良好氛圍,不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有些學生短期的閱讀成效不明顯,而且閱讀方法不甚恰當,盡管老師有意培養其閱讀興趣,但收效甚微。盡管“唯考試”“唯分數”論的風氣逐漸消退,但依然有很多學生僅對考試重點要求的文本加以閱讀,并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只是簡單地做題訓練,沒有真正參與到閱讀中去,存在功利化閱讀的傾向。最后,學校層面。圖書館的藏書數量都有一定標準,場所建設基本滿足閱讀需求,但缺少以學生需求為主導的圖書訂購和場所設計。語文閱讀不僅需要氛圍,更需要興趣的引導,在活動開展方面,很多學校未能很好開展。
三、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構建合理教學框架
第一,明確教學目標。首先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方面,要遵循科學性原則,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其次要遵循實用性原則,既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也要有利于教師的知識傳授。最后要遵循具體性原則,對于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認知字詞、文章理解、情感體悟等多方面都要設立具體目標任務,這樣才能夠精準把握閱讀教學目標。第二,精選教學內容。王榮生說,一堂好課的最低標準是要有合宜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首先要參照“課程標準”執行,立足教材文本,有針對性拓展閱讀教學內容,要結合教學目標,準確分析學情,做到“以學定教”。抓住教學重點,設計環節問題,形成多層次的教學內容。第三,完善教學方法。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包括略讀法、精讀法、摘抄法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通過互動方式引導學生品讀,也要指導學生開展個性化的閱讀實踐,在主動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增進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體驗。
(二)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
第一,堅持以生為本。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關系莫過于師生關系,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獲得新知識,得到新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堅持把學生的實際需求放在首位,堅持以生為本。要“因材施教”,充分激發每位學生的認知潛力,鼓勵學生通過獨立自主的學習活動,培養自身語文閱讀能力。第二,創設閱讀情境。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情境創設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應用逐漸增強。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模仿能力強、好奇心重的特點,通過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快進入閱讀的角色中,進而準確把握文章內容。尤其是在寫實類的文章中,可以提前預設相關問題,加強學生間的互動,充分調動學生閱讀興趣,不斷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第三,使用科技媒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更多地使用互聯網、多媒體技術,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能夠使學生在知識的交叉、滲透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增加知識儲備。
(三)科學化評估機制
第一,完善評估體系。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評估體系要根據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為準繩,充分結合“全面性”和“有效性”,對學生閱讀技能、閱讀理解、閱讀習慣等方面進行深度考核。評估體系設計中,要結合教師實際教學結果,滿足教學實際需求,不搞“一刀切”,形成科學合理的教學評估體系。第二,建設閱讀陣地。當前,幾乎每所小學都設有圖書室、閱覽室,即便是貧困地區設備也相當齊全。但閱讀的陣地建設不應只是閱讀硬環境,更需要在軟服務上下功夫。
四、結語
閱讀的實質是培養學生用民族語言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緊跟時代發展形勢,探索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不斷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張曉君.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策略分析[J].名師在線,2019(4):28-29.
[2]孔芳萍.關于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探討[J].試題與研究,2020(34):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