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海清
摘要:實施小學數學教育的目的不單單只是傳授學生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還要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促進其良好發展。發展知識與教育雖然是一朵絢麗的花朵,但不要忘了良好的道德是健全教育的基礎。將道德教育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有著重要影響。學好知識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三正三觀和良好的品德,使他們將來成為德才兼備的人。那么如何將道德教育滲透于小學數學教學中,以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成了廣大教師重點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教育;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相對于城市農村教學環境相對落后,不少農村學校由于師資短缺,教材匱乏,學校只注重文化知識,而不重視道德教育。將道德教育納入小學數學教育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并予以推廣,在文化課中納入道德教育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
一、營造道德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道德教育滲透是賦予學生提高思想道德品質的能力,思想認識的形式是基于感受的。因而,在數學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可以通過語境手段來保證德育效果,使學生有思想認識和知識,促進數學知識主動學習。例如,《多邊形的面積》一課,以鄉村美化建筑知識點的應用為素材,讓學生在體驗多角形區域的實際應用的同時,還能感受到鄉村建設的樂趣,能提高你的歸屬感和幸福感,促進生活觀念的建立與發展。用情境作為德育滲透的方法,應關注農村小學生的認知狀況,盡可能利用周圍環境和可理解的知識,保證學生具有情境體驗,為德育教育和學習興趣激發提供保障。
二、重視教材,尋找德育素材
當前,在數學教科書的課文和課外練習中,有很多有關這些方面的教材,但是大部分教師忽視了這類教材,有些教師重視但不主動學習,使課堂教學德育滲透乏味、低俗,不能達到德育預期的效果。雖然教材雖小,但是容量很大。因為學生學習水平的不同,此內容可能不會適合所有學生,要使用好課本,老師要在課前做足功課,并圍繞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充分發掘文本中的德育素材。例如,“學校組織一、二年級的學生去打掃公園,一年級10個班,二年級8個班。一年級每班要清理10公斤垃圾,二年級每班要清理15公斤垃圾,請 問這次活動中一共清掃了多少千克垃圾?”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回答這一例題來能滲透德育。首先,老師引導學生詳細閱讀例題,然后對學生提出問題“公園里清理垃圾的原因是什么?”學校在這一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并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和學生一起探索問題答案。在學生得到答案后,教師還可以組織以“公園如何減少亂丟垃圾”為主題的討論,鼓勵學生樹立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聯系生活實際,接受思想和素質教育
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道德教育應從學生的知識水平、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入手。與此同時,也要結合農村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把德育有效地滲透到數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真實,更好地進行思想教育和素質教育。例如,在“比例尺”教學中,教師可向學生介紹“比例尺”、“地圖距離”、“實際距離”或比例尺在建筑、科學研究、軍事等方面的作用。通過簡單的概括介紹,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把尺度與實際生活、家鄉建設和進修結合起來,明確這一知識點的關鍵性,喚起他們強烈的學習欲望,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又如,《面積的計算》一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圖形,計算面積,進行測量活動。讓學生有效地整合他們設計的測量方案,然后讓他們計算其面積。在美育、德育、德育等方面,通過“寓教育于學習之中,寓教育于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行為規范和思維能力,使學生在美育和道德教育中受到影響。
四、通過小組合作,提升德育經驗
小組合作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種基本教學形式,不但使小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還能有效提高農村小學生的教學效率,鍛煉小組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學生的德育體驗。例如,在《條形統計圖》教學中,教師將8名學生分成小組,要求他們對教學樓的用水進行調查。在調查活動中要明確分工,協調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同時,組員也必須全力合作,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此次調查任務。并通過小組調查,進一步了解團結合作對促進學生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促使 農村學生交往水平的提升。
結束語:開展小學數學教學,一方面要傳授學生理論知識,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更要將德育滲透其中,促進學生良好德育的養成。要實現德育目標,教師必須與生活現實相結合,才能學好數學。小學課堂數學教學中教師的德育應是良好的、微 妙的、潛移默化的,這樣才能自然地滲透到小學數學教育之中。不斷探索小學數學課程與德育課程相結合,讓學生德才兼備,潛移默化地建立良好的德育基礎,加強對學生的培訓和引導,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陳曉霞 . 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策略探討 [J]. 學周刊,2018 (05)
[2]王小平.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對策[J].數 碼設計,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