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蓉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旅游與航空服務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近年來隨著我國民航業的蓬勃發展,民航服務人員需求的迫切性日益提升,高素質、高標準的民航服務人員需求的迫切程度更高。為此,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旅游與航空服務學院(下稱該院)空乘專業的“民航服務禮儀”課程作為教學的重中之重,因為“民航服務禮儀”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得體的言談舉止、良好的接人待物行為規范等,該課程對于學生畢業后以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形象服務和立足于社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民航服務禮儀是關乎學生服務素質和能力重要指標,也是全面滿足當前行業人才需求的重要保證。以茶藝服務為例,單純的遞茶已不能滿足乘客的物質和精神需要。然而,當前空乘專業學生的禮儀素養遠達不到企業的職業標準,這也暴露出民航服務禮儀課程教學中的諸多問題。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愛將焚香,掛畫,插花,點茶視為人生四大雅樂,進而也發展成了用一種程式去體驗其中奧妙的四大雅道,既香道,書道,花道,茶道。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伴隨著茶葉的出現開始興起,到唐宋時期中國茶文化才真正發展到成就,唐時期茶道發展成型,茶道是通過一種品茶形式去修身養性,品位人生,感悟自然道法的嚴格儀式過程,因此最初只是修身克己,思想得到一定升華之后,再去通過品茶去品位人生世事,最后的最高境界才是達到“悟道”的地步。
隨著“民航服務禮儀”課程意義和重要性日益凸顯,但其課程從整體情況來看,禮儀教育只停留在學生外顯的行為舉止上,在教學模式上,基本上以教師為中心,教師通過禮儀示范、情景演練等多種教學方法,帶領學生邊學邊練,“教”始終是整個課堂活動的中心.雖然大多數學生從課堂中可以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但長期看來,課程教學仍舊止步于課堂,難以將禮儀課程中學習到的良好習慣在日常的行為和活動中體現與保持下來。比如學生個人形象上追求先鋒時尚,抵觸行業規范,把任性當作“個性”,我行我素;茶藝服務時不能沉下心境,做好每一個規范操作;學生在校內不主動向老師問好,上課遲到不知如何報告、不打招呼直接進課堂;課堂上手機不離手,行為舉止不規范等,大部分學生缺乏公共道德意識與感恩意識,視父母、老師、學校和同學為服務工具,別人的給予都是理所應當的,無需回饋與珍惜。由此可見,禮儀課程與禮儀日常養成嚴重脫節,改善知行分離的教學現狀是“民航服務禮儀”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
“民航服務禮儀”課程沒有形成完整的禮儀教育體系,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沒有一直貫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課程教學仍然奉行的是教師單向灌輸,學生接受禮儀學習的渠道僅僅是課堂,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處于主動地位,是課堂的主導.而學生則處于從屬地位,被動地接納知識,特別是在茶禮儀學習時,對學習環境和學習用具的要求較高。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總體教學效果不理想。服務禮儀課程沒有起到幫助學生解讀自我、重塑自我以及完善自我的橋梁作用。禮儀課程是一門跨越多個學科的生活養成課程,要求教師不僅有自己的專業性,還需要對多個學科做好研究與融合,在充分尊重并發揮學生自主性的前提下給予科學的禮儀指導,只有這樣才可以做到因材施教。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實踐育人是新時代的教育觀和育人模式,“民航服務禮儀”課程的教學模式應強調以實踐運用為主,注重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的培養,營造和創造學生體驗、實踐禮儀知識的環境,幫助他們認識和解決現實生活中與人相處的問題,使禮儀學習成為學生體驗生活、道德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為課程載體,在生活中踐行禮儀,在禮儀中感悟生活,以真實的學校、社會實踐環境為學習平臺,開展學生樂于接受的多姿多彩的禮儀文化活動,充分顯示禮儀教育的社會性、開放性、實踐性等的特征,讓禮儀文化特別是極具社會屬性的茶禮儀文化滲透進每個學生的思想深處,成為一種修養。在知行合一中真正落實禮儀教育。
禮儀學習是一個持續漸進,進而內化形成習慣的過程,而一個學期的禮儀課程是遠遠不能達到這種效果的,有效教學不僅僅是課堂,必須要有一個長期、持之以恒的反復教育過程,日積月累,學以致用是幫助學生禮儀行為養成的最基本方法。“學生素質養成專周實訓”是該院依據“內仁外禮”理念自主開發的實訓項目,是作為禮儀課程的延續與拓展,在每一個學期的校園學習中,以班級為單位在一周的時間內輪流作為文明禮儀的踐行者與傳播者,特設立“校園環境監督崗”、“校園最美服務崗”、“學生文明行為監督崗”等,通過學生上崗執勤,倡導文明行為習慣,消除不良陋習,著力構建學生禮儀實踐的平臺,增強學生主動服務、以禮待人意識,教師在實訓的過程中并給予學生具體的指導與必要的監督,力促學生將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內化成自然而然的行為習慣。以這種以點帶面的方式影響著整個班、整個學院以及學校的師生,在學院內嘗試營造一個講文明、重禮儀的小環境,使大家從進入我們學院的那一刻起,讓學生在這個環境中得到文明、禮儀的浸潤和感染。
為了鞏固禮儀課程教學效果,在禮儀課程的評定上,追求多樣性、持久性與立體感。在課程結束之后,將學生的文明禮儀表現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考評之中,因為考核也是促使學生努力學習的手段之一。讓學生感受到禮儀課程的考試不是一時的考核,而是一輩子的修為。因此,禮儀養成教育要貫穿于大學生涯始終,把禮儀養成教育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有力抓手,全面融入學生學習、生活各個環節,建立禮儀養成教育長效機制,使得禮儀課程不再是單純的一個學期的課程,而是良好習慣的養成與文化的積累,是為走上未來職業崗位所做的積極準備。每個班級都成立“文明禮儀督導組”,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一個班級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幾個班級的檢查。每周定期和不定期對其他學生日常禮儀行為進行檢查和考核,檢查、考核結果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考評中,并定期通報檢查結果,并反饋至班級,這項檢查與考核只有長期堅持,以半強制手段督促學生行為禮儀的養成,從課上到課下、從學習到生活時時處處有約束有管理,學生才能將禮儀規范固化為自己行為習慣,“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的教學目標才能真正實現。
禮儀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創建豐富多彩的禮儀文化活動是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的具體體現,也都是禮儀育人的契機,良好的校園禮儀文化是一種能催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力量,都在影響學生品格的養成,最終達到“以禮養德,以禮育人”的教育目的。可從以下幾方面加強禮儀文化建設。第一,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各種途徑大力開展知禮教育,比如,在全院師生中推廣“文明禮儀操”,禮儀教師根據學生日常生活和職業特點自編“文明禮儀操”,禮儀操把儀態舉止、儀表儀容、文明用語、表情管理融入形象活潑的形體語言中,在快樂的音樂聲中感受"禮中有敬,禮中有和諧;儀中有形,儀中有魅力",讓大家都自覺的將禮儀規范滲透到生活和學習中。第二,打造第二課堂的課程載體,通過形式多樣、充滿趣味的學習活動,推動禮儀教育的落實與發展。利用班會、道德講堂、社團等作為禮儀教育的創新突破口。繼續深化“旅游學院人文大講堂”,營造濃郁人文環境。開創“旅游學院學子講壇”,讓優秀畢業生、優秀實習生、優秀學生積極分子(黨員)走上講臺,以親身經歷傳播勇于進取、勇于擔當的理念,傳遞正能量。利用第二課堂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禮儀活動,將專業知識和文化活動相結合,開展積極向上、形式活潑受學生們喜愛的文娛活動。借助“旅游文化節”、“文明禮儀伴我行評比”、“校園禮儀之星”等活動載體,加強學生文化素養,推進學院文化建設活動。第三,進一步加強學院環境文化建設。進一步推進學院環境文化建設,高度重視環境的熏陶教育作用,對學院環境進行合理改造,開辟便民設施,如“失物招領處”、“物品寄存處”、“感恩墻”、“留言角”等,呼吁學生飲水思源,以誠信行動感恩于自己擁有的一切;利用好學院宣傳欄,在考試前、實習和就業面試前、重大活動中,突出誠信主題,開設專欄進行宣傳;強調教師的榜樣作用,通過加強師德教育,努力提升教師誠實守信的人格魅力,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誠信榜樣,有效地引導師生認識禮儀、重視禮儀,進而學禮、懂禮、行禮。
作為空乘專業的學生,其未來的職業特點決定了禮儀必然是其重要的職業素質之一,“民航服務禮儀”課程中的每一項乘務禮儀和茶禮儀學習對學生們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民航服務禮儀”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研究解決的對策,對于我院實現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