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磊
摘 ?要:高中歷史教師已經普遍認識到,該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能夠在進行歷史知識探究后,產生對歷史的深入理解,從歷史中汲取足夠的營養(yǎng),幫助自己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同時也為國家、社會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成為當前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重點。史料實證在其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只有充分的史料以及學生對這些史料的深入探究,才能幫助學生形成歷史理解,進而促進學生在其他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領域的進步。在該領域展開研究因而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中歷史;史料實證;教學策略
伴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開展,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實證也成為評估學生學科綜合素質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顯。在培養(yǎng)學生史料實證方面,需要先了解史料在教學中的價值,進而在高中歷史課堂上,引導學生對收集到的史料進行整理、辨析,最終總結出存在于史料背后的知識與規(guī)律。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落實好史料的作用,注意對史料進行深入思考與充分分析,根據(jù)史料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形成史料意識。
一、改進教學設計,穿插史料實證
高中歷史教學需要嚴謹設計,確保學生可以對歷史知識有正確的認識。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科學有序地進行課題安排,穿插史料實證的方法,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歷史知識,還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意識,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成長。例如:在開展《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的課程時,由于近年來許多影視和小說以明清時期為題材,造成了學生對歷史的誤導。因此,教師需要在歷史教學設計時,運用史料實證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對歷史進行探究,辨析正史和野史??梢愿鶕?jù)課程內容,讓學生列舉對明清時代的認知,教師針對學生理解中缺乏考究或是錯誤的歷史,用史料實證的方法引入真實歷史,糾正學生的歷史認知。所以,在歷史教學設計中,巧用史料實證有助于保證學生對歷史認知的真實性,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實效。
二、搜集豐富史料,構建歷史脈絡
現(xiàn)代社會中的專家學者探究與分析歷史,都需要利用到各種各樣的史料,通過對豐富多樣的史料進行分析,就能夠構建相應的歷史脈絡。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不斷地思考與分析,感受歷史學家在接觸史料時所采取的恰當思考與論證方法。引導學生掌握通過史料建構歷史的方法與技巧,從而促進學生從多種角度分析探究問題,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貫徹創(chuàng)客教育的思想理念。在利用史料構建歷史的過程中,需要從幾個環(huán)節(jié)著手進行分析探究。首先需要利用相關渠道收集豐富的史料;其次,需要將收集到的史料進行分類,然后辨析各種類型的史料,尋找有價值的史料;最后,就能夠構建歷史脈絡。
例如:在引導學生對“古代的商業(yè)貿易”這一復習專題進行學習之后,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教材中的知識內容,通過多種渠道收集相應的史料。既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檢索的方式收集相關史料,同時也可以查詢相關的工具書以及文獻資料。學生通過網絡或者相關書籍中收集到的相關史料是非常豐富的,為了挖掘有價值的史料,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采取相應的方式進行整理分析。
三、抓住史料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求真務實的能力
歷史包括很多方面,史料只是歷史的一部分,史料能夠幫助人們更為真實地了解歷史,也是人們證實歷史論據(jù)的重要依據(jù),在史料的幫助下,人們能夠教師歷史的真實度最大化的展示出來。中華上下就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再加上國外幾千年的歷史,人類出現(xiàn)文字也有幾千年的歷史,無數(shù)史料被保存下來了,但是很多史料的作者由于生活的朝代背景不同,這就導致作者的立場和目的都不盡相同,這就導致很多史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歷史學習過程中,辨別史料的真假是歷史學習的基礎,學生要學會如何去辨別史料的真假,學會從史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這樣才能作為論據(jù)的依據(jù)。培養(yǎng)學生求真務實的學習態(tài)度是每位教師應該重視的教學目標,高中歷史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形成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在歷史學習過程中盡量體現(xiàn)實證。求真務實是史料的基本特征,教師要抓住史料的這一特征,利用史料來培養(yǎng)學生的求真務實精神,教師在得出每一個歷史結論的時候,都要提供相應的史料,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形成求真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
四、立足于史料實證,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一方面,教師應有方法地培養(yǎng)學生史料閱讀的能力。根據(jù)新課改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觀察到很多學生不會讀、讀不懂歷史材料,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缺少史料實證素養(yǎng),學生閱讀方法的錯誤。對此,教師應結合歷年來高中歷史的高考命題方向,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處理與加工能力,這對于學生快速審題和理解題干內容、關鍵點、考點有極為重要的價值。高考的選拔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為縮短這一差異,提升學生史料實證素養(yǎng)是關鍵。另一方面,也就是要求學生掌握學習和理解的史料方法。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材料閱讀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進行教學,如全面閱讀,即為逐字逐句地對史料進行閱讀,包括出處和蘊含的解題信息;抓住關鍵信息的分層閱讀,結合史實和論證闡釋的方式,去偽存真地篩選史料,把握閱讀材料的語言邏輯關系、表達的中心思想等;知識串聯(lián),解釋閱讀材料額概念,通過聯(lián)系相關歷史背景來挖掘材料背后所隱藏的信息;術語化、邏輯化地梳理答案要點。
史料實證在高中歷史教育中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刻影響著中學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達成的程度。高中歷史教師只有適應時代的要求,在教學中真正理解和踐行史料實證,有效拓寬學生歷史視野,發(fā)展學生歷史思維,逐步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重要歷史證據(jù)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是高中歷史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師生需要及時更新思想觀念,積極加入核心素養(yǎng)教學團隊,開展歷史證據(jù)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分析和解釋能力,使學生充分了解歷史證據(jù)的核心價值。
參考文獻:
[1]葉健飛.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8):64-65.
[2]李金城.高中歷史活動課中學生史料實證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策略探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6(15):106-109.
[3]劉剛.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37):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