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花
【摘 要】目的:對人工流產治療及計劃生育服務及避孕知識掌握進行分析。方法:納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350例人工流產患者參與研究,均行人工流產手術,術后隨機分組,研究組(n=175),計劃生育服務,對照組(n=175),常規教育,比較患者依從性;成功避孕率和再次妊娠率;SAS和SDS評分;避孕知識掌握情況以及生活質量。結果:研究組患者的總依從性為95.43%(167/175)和對照組的83.43%(146/175)分相比明顯較高,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差異(P<0.05);研究組成功避孕率97.14%(170/175)高于對照組78.29%(137/175),P<0.05,上述數據在統計學上有差異。研究組和對照物再次妊娠率各為2.86%(5/175)、21.71%(38/175),則研究組再次妊娠率明顯較低(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均降低,尤其是研究組的各評分降低明顯(P<0.05);相比對照組,研究組術后生活質量較高(P<0.05),各項評分組間均存在差異;相比對照組75.43%(132/175),研究組93.14%(163/175)避孕知識掌握情況較佳(P<0.05)。結論:對人工流產術后患者,進行計劃生育服務,可以提高患者依從性,提高避孕知識掌握情況,并提高成功避孕率,控制再次妊娠率,降低SAS和SDS評分,改善焦慮、抑郁情緒,對提高人工流產術后生活質量,具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人工流產;計劃生育服務;依從性;生活質量;成功避孕率;再次妊娠率
人工流產是一種人工終止妊娠的方法,若懷孕三個月內不想要的,現在有無痛流產,還有可視流產[1]。無痛人流是麻醉后在B超引導下進行的一種人工流產,稱為人工流產[2]。人工流產是在意外懷孕或因病不能繼續懷孕時終止妊娠的一種方法,包括早期人工流產和中期妊娠誘導[3]。早期人工流產分為手術和藥物兩種,手術流產分為人工負壓吸引術和刮宮術,藥物流產應在絕經后49天內進行,手術流產應在妊娠10周內進行[4]。早期流產,對身體損傷小,術后并發癥少。本研究對人工流產治療及計劃生育服務及避孕知識掌握進行分析。
1.1 基本資料
篩選時間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選350例人工流產患者,術后隨機分組。研究組(n=175),年齡20歲~41歲,平均年齡(28.64±6.22)歲,流產次數1次~2次,平均次數(2.63±0.51)次;對照組(n=175),年齡20歲~41歲,平均年齡(28.91±6.03)歲,流產次數1次~2次,平均次數(2.68±0.54)次。
1.2 方法
人工流產手術:首先,取截石位。外陰和陰道消毒后,放置孔毛巾。在給病人靜脈麻醉的同時,操作員準備手術器械。麻醉后,窺開陰道后再行陰道及宮頸消毒。然后用探針探測子宮腔深度,用擴張棒擴張子宮,從小到大擴張子宮,再用吸引器沿子宮進入子宮。按順序進行抽吸后,用刮匙再次刮去,防止殘留。確認刮宮清理干凈后,再次進行手術消毒。
對照組: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研究組:(1)計劃生育服務:利用PPT、視頻、畫冊等方法,向患者講述計劃生育政策,計劃生育知識,人工流產的過程。并且讓患者了解人工流產對不是停止懷孕和避孕的首選。講述流產手術的危害,患者感染的發生率高,會出現子宮肌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等。另外,過度刮宮,會出現宮腔黏膜炎和宮頸粘連。(2)心理咨詢:患者流產前后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因此,工作人員應關心患者的情感和心理,更多地關心和陪伴患者,得到患者家屬的支持,讓患者感受到家庭和社會的溫暖。服務時要注意觀察病人的情緒,及時消除和疏導不良情緒,鼓勵病人正視疾病,樹立克服疾病的信心。(3)避孕知識教育:教會患者正確使用避孕套,選擇口服避孕藥,在服藥前,需要做好身體檢查,確保是否符合服藥條件,了解相應的避孕藥種類。對于短效避孕藥,通常可達到一個月的避孕效果,且藥物用量較低,每天一粒。長效避孕藥,需要月經第5天午飯后服用1粒,20天后服用第二次給藥后。(4)優生管理: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優生優育的主要措施。應控制飲食,以清淡、少油、少鹽為主,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喝水。定期運動以增強免疫力。引導患者做好工作和休息,早睡早起,加強鍛煉。
1.3 觀察指標
比較患者依從性,成功避孕率和再次妊娠率,SAS和SDS評分,避孕知識掌握情況以及生活質量。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依從性對比
研究組患者的總依從性為95.43%(167/175)和對照組的83.43%(146/175)分相比明顯較高,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成功避孕率和再次妊娠率對比
研究組成功避孕率97.14%(170/175)高于對照組78.29%(137/175),P<0.05,上述數據在統計學上有差異。研究組和對照物再次妊娠率各為2.86%(5/175)、21.71%(38/175),則研究組再次妊娠率明顯較低(P<0.05),見表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