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炎
【摘 要】 語言作為人類之間的交際載體,是人類在發展的漫漫歷程中創造出的生活工具,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是人類文明得以不斷發展的基礎。語言的運用對于建立人際關系和營造生活氛圍非常重要,同時語言還為教育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語言為學生答疑解惑、傳授知識,是教育得以發展、學生得以進步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要注重提高語言應用的有效性,促進語文教學課堂教學質量不斷發展。
【關鍵詞】 初中語文課堂? 教學語言? 有效性研究
語文作為教育中重要的人文學科,教師不僅要注意教學的課堂質量,同時還要明確自身作為語文教師的語言規范要求,尤其是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首先明確課堂中的語言擔負著傳遞知識、教育學生、培養情感、靈感激發和稱贊鼓勵的作用,作為語文教師,其語言除了應該滿足教學特點外還應該更加注意規范化,這些都要求教師本身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豐富的教學實踐和專業的教學素養,能夠在教學中啟發和引導學生,激發學生潛力和引起學生興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特點
1. 語言具有引導性
初中階段作為小學和高中間的過渡階段,是教育的重要轉折點,這時期學生能否養成優秀的學習習慣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將給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生活發展帶來重大影響,而語文教師作為學生三觀和思想道德的重要培養者,其在課堂上的語言應用的特點就非常明顯。首先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應用必須具有一定引導性,而所謂引導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能夠培養出學生擅于思考的能力,遇到問題能進行多個角度的思考,培養積極思考的習慣。利用這種語言的引導性或者啟發性促使學生發現更多問題,同時通過練習使學生更具有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種引導性的語言讓學生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擴展,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凸顯他們的主體地位,使教師的“循循善誘”更為高效。語言的引導性也更多體現在新課的導入和舊課的復習上,教師在這些環節中妥善運用語言的引導性,使初中語文教學的教學效果更進一步。
2. 語言具有趣味性
初中階段是學生步入青春期的開始,這時期的學生普遍開始進入叛逆期,活潑好動、精力旺盛的特點尤為顯著,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如果一味地使用說教的教學模式只會使學生產生抗拒和抵觸心理,給教學工作的展開帶來更多阻礙,因此教師要注意這時期課堂語言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培養出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學工作得以更高效地展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多使用趣味性的語言,打造輕松幽默的課堂氣氛,使得師生間的關系更加和睦、融洽,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學習興趣也會更為高漲。教師擺脫了古板的形象,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也讓學生更加沒有束縛地加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在寓教于樂的教學氛圍中得到進步和發展。利用這種幽默詼諧的課堂氛圍的營造,讓學生在學習中收獲快樂,在快樂中完成學習。另外,教師在注意語言的趣味性時還要注意收放得當,注意好分寸的把握。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有效性應用
1. 提高教學語言應用的規范性
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課堂語言的特點加深認識,還要在規范性上加以重視,明確課堂語言規范性的重要性。語文課堂上教學語言的規范性是指語言是否符合語法規范和使用規律,或者是指漢語使用的文雅性和內容表達的完整性。語言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過程,既是對人類性格的塑造又是對人類語言的創造。而隨著當下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信息的傳播速度之快和傳播面積之廣使得語言對年輕群體的影響逐漸加大,很多網絡用語層出不窮,甚至對傳統字詞的惡搞通過廣泛的傳播對中學生的語言使用也帶來一定影響,中學生作為尚未形成完整的自我思考和認知體系的群體,模仿心理和易受影響的特性使得語言的不規范性使用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負面影響,這種網絡語的傳播速度的加快也對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書面語的使用帶來了影響,對學生的發展帶來諸多不利因素。
2. 結合傳統文化拓展教學語言
中學語文教材在編寫過程中不斷擴大古代文學的篇幅就是在保護漢語使用的純粹性和文雅性,古代文學作品諸如《詩經》《國語》之類的著作,都是人類優秀的思想結晶和政治結晶,是文明沉淀的產物,古人通過典雅的文字抒發了自身的情感和生活見聞,是對當時社會發展的思考和展望,是民族精神的傳遞,是華夏文明的寶貴產物,而中學生作為未來漢語的傳播者和發揚者,一定要注重結合傳統文化拓展教學語言。優秀的文字是有著一定生命力的,例如《六國論》嚴絲合縫的邏輯性、《項脊軒志》對親情的無限感懷、《出師表》對國家大業和雄心壯志的嘔心瀝血,都是對漢語精髓的吸收,是五千年文明的發揚和傳承。而語言的規范使用就必須由教師首先以身作則,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使中學生在時代的洪流中能夠不忘初心,不被浮躁的社會風氣影響,堅守漢語的純粹性和文雅性。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作為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關鍵時期,課堂語言的特點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課堂語言的有效應用對漢語的傳播和發揚也能帶來積極作用,因此中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自身專業素養的不斷提高,在教學中不斷對自我進行提升,進而進一步地完善教學,為打造更高效的語文課堂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 謝書民.小淺談語文教師教學語言的規范化[J].語文建設,2012(8).
[2] 陽麗娟.初中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研究[D].西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