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婷婷
摘? 要:計算是數學的心臟,可以說沒有計算就沒有數學,因為無論是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結論的獲得,還是數學問題的解決等都離不開計算活動的參與。那么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就會直接影響著學生數學學習的質量。另外計算也是人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所以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應該是我們每個數學教師都迫切需要去探索、研究的問題。而我們面對21世紀的小學生,更應該明白教學要與時俱進,需要尋求更好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在計算教學方面應尋求創新,力求有新的突破;著眼未來,站在新的高度為尚未存在的社會培養新人。
關鍵詞:計算能力;培養;搭建橋梁
一、巧妙設計教學過程,注重為新知和舊知搭建橋梁
通常我們的新課導入設計總是新奇有趣的,其實教學過程同樣既可以有吸引力,又充滿數學趣味。孩子們在學習一個新的知識之前,是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的,那么老師可以在這中間巧妙地搭建橋梁,一定會讓學生的學習興趣變濃,讓知識變活。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時,學生已經知道了數的組成以及乘法口訣。由此學生很容易想到整十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把20×3看成2個十,2個十乘3等于6個十,6個十就是60。老師這時就作為中間人只需告訴他們剛才所用的其實就是數學中常用的思想方法:轉化思想,將幾十轉化單位為幾個十后,只需利用乘法口訣來計算幾個十乘幾,就可以得出有多少個十。搭建了學生的思維橋梁之后,學生就能利用轉化思想類推出整百、整千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只需用乘法口訣就可以得到多少個百,多少個千,學生既掌握了算理算法,又從中感受到了數學思想的奇妙樂趣。
二、設計獨具匠心的鞏固練習題
計算課中有針對性的鞏固練習題在設計上也應該獨具匠心,使計算過程不拘泥于計算本身,讓題目自身產生生命力,成為一個新的生長點,讓學生除了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算法并且熟練應用外,又能喚起孩子對計算的思考,啟發學生的想象思維和創造思維產生。比如在練習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時設計從3、4、187、225、300中5個數中選擇4個,使等式成立(? ? )×(? ? )=(? ?)×(? ?)。學生會主動的去計算嘗試,并發現225×4產生了兩個零,由此可以想到兩個因數相乘,乘積末尾的0的個數一定大于或等于兩個因素末尾0的總個數。讓學生試著舉出這樣的例子,學生可能會想到25×4=100,125×8=1000等,其實這些都是后面學習乘法的簡便計算經常用到的算式,而整個學習過程都很自然,學生學的很輕松,對這些乘法算式加深了印象。
有效的練習還應該抓住對計算本質的思考,在深化理解算理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比如要使5□6÷5的商中間有0,□內可以填(? ?)?學生會推導出0~4,再進一步問要使○□6÷5的商中間有0,□內可以填(? ?)?讓學生發現要使某一位的商為0不光與本位的數有關,還與前一位的余數有關,只有當前面剛好除盡沒有余數的前提下,這一位上的數又比除數小才能商0。在學生理解到這個層次后,再提出問題:如果一個三位數除以3,商末尾有兩個0,則被除數的最高位可能是幾?學生會順勢推導出最高位必須為3的倍數,可以是3、6、9。通過逐層剖析,掌握具體什么情況要商0的原理,從而有效提高這類計算的準確率。
三、設計以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為主的計算練習課
根據小學生好動、有意注意少,好勝心強等特點,設計一些有趣的有層次的競賽活動,比如聽算比賽、計算比賽(包括口算和筆算二部分)、速算比賽等來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聽算需要學生注意力高度地集中,這就能很好地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的好習慣。計算比賽活動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格式正確,盡量做到不涂改,卷面整潔美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全部做對且卷面整潔的孩子可以得全優,以此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正確抄寫數字、細心計算,自覺檢查的這樣一絲不茍的好習慣。相對于傳統的計算題目,多結合生活實際,從孩子們已有經驗出發培養學生多采用靈活多樣的估算辦法去估計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如:要去商場買一件678元的上衣和一條357元褲子,至少帶多少錢才夠?有一堆煤重46噸,用一輛載質量7噸的貨車至少幾次可以運完?等讓學生養成估算意識,主動用估算去解決問題的好習慣,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另外注重學生的反饋信息,將學生在作業、考試中出現的錯誤有針對性地、有對比性地在課堂上講解,也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質量,但是俗話說水滴石穿,貴在持久而非一日之功,想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過我相信通過教師自身的不斷地探究、嘗試和反思,一定能找到更有效的更具創造性的方案來挖掘學生的計算潛力,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為迅猛發展的社會培養更具有競爭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略論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與提高[J]. 李欣.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19)
[2]淺析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策略[J]. 李菊梅.新課程(中).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