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國內經濟高速發展與生活水平快速提升,休閑體育已逐漸發展成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內容。而且,人們對假日消費也提出更高需求,注重多元化和健康化,假日制度的變革使人們擁有更多時間,“休閑+體育”應運而生。故此,本文以假日經濟含義為背景,明確休閑體育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而后總結出假日經濟和休閑體育產業發展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假日經濟;休閑體育;問題;產業發展;路徑
引言
隨著科技進步,經濟發展,人們對生活水平和質量提出更高層次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國休閑體育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其既囊括物質產品生產,又包含為群眾文化精神生活提供所需內容與保障。作為新興產業,休閑體育產業在假日經濟發展進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且發展潛力巨大,已然成為國內假日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主要動因。
一、假日經濟概述
所謂假日經濟,即指人們借助節假日集中展開購物、娛樂與旅游等一系列消費模式,以此增大市場供需,加快市場發展,推動經濟提升的一種綜合性發展模式。從國內現實發展角度而言。假日制度的完善和交通建設的提升,在極大程度上拉動了中國人民假日出行的欲望和需求,從而使人們節假日消費逐漸增多。伴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變遷,人們也更加向往休閑娛樂的生活,從消費者在節假日中的消費規模與類型中便可看出,可見,假日經濟定然會對中國社會經濟提升貢獻巨大力量。
二、休閑體育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觀念傳統固化
在我國傳統消費觀中,節儉是中國主流消費思想。截至今日為止,“成由儉,敗由奢”依舊是中國人民崇尚的古訓。在生活中注重節欲勤儉,反對奢靡和及時行樂的態度,將節儉作為美德。由此可見,我國古代思想家以黜奢崇儉作為崇尚目標,不但對我國城市及居民休閑體育消費產生深遠影響,也逐漸發展成大眾休閑體育消費觀的中心內容。所以,盡管我國城鄉居民經濟收入得以大幅度增長,但其休閑體育消費意愿卻依舊不強烈,未能真正突破大眾休閑體育消費瓶頸。另外,傳統陳舊休閑價值觀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著大眾休閑體育消費意愿。在傳統休閑活動中,中國人將靜態作為主導,中老年群體祈求安穩,此價值取向,在我國農村居民表現更加突出,而且只有依托創新驅動,加快城鎮化發展建設,才可真正發生改變。
(二)專業人才嚴重匱乏
近些年,國內休閑體育產業整體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產業規模日漸擴大,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位置,并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進入到“深水區”,亟需優質專業人才作為支撐。但是,在假日經濟背景下,休閑體育產業專業人才匱乏主要呈現在以下幾點:首先,人才存量,不但人才數量不足,而且人才質量也相對較低,精英不多和創新能力弱等問題普遍存在。其次,人才培養,隨著國內休閑體育產業高速發展,對專業人才需求數量不斷提升,但我國設置體育休閑專業的院校較少,無法培育出符合假日經濟發展和休閑體育產業需求的優質人才,供需矛盾嚴重。最后,人才引進,在我國發展中,因體育行業人才鏈具有封閉性特點,其他行業人才無法進入到休閑體育產業。雖然國家政府頒布諸多人才優惠政策,但所獲成效差強人意,高質量、高能力休閑體育產業優質人才依舊十分短缺。
三、假日經濟與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路徑
(一)樹立品牌意識
品牌化發展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休閑體育產業供給方要將此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應用到產業發展中,依托“小而精”的重點項目映射“大而全”的產業發展,重視樹立誠信品牌,科學規劃,推陳出新,形成使廣大消費者認同且信賴的休閑體育旅游產業和品牌。此外,產品研發和設計是產業是否實現成功營銷的基礎,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出路,就是打造具有特色和亮點的產品,提高休閑體育產業市場競爭力。基于中國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與傳統文化的積累,休閑體育產業應結合自身特色設計產品,貼合產業地域文化。現階段,國內特色休閑體育產業主要有特色小鎮、運動俱樂部以及度假綜合體等形式,而且體育產品則能有效彌補我國旅游市場產品供給失衡的情況,故而必須重視市場多元化發展,以智取勝,對推動休閑體育產業發展與滿足人們休閑生活需求具有重要價值意義。
(二)開發休閑資源
人們特定階段的收入水平和消費特點決定了此時期國內休閑體育行業發展的潛在可能,但將潛在消費需求轉變成現實依舊需要充足的誘發條件。政府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利用現代大眾傳媒,如電視、互聯網和電影等,科學合理指導群眾休閑體育生活方式,強化其健康生活意識,引導大眾對健康生活投入相應資金。其次,政府機關要對作息時間進行調整,帶動社會其他組織,使大眾在早上和下午有更多空閑時間,便于其展開健身娛樂和休閑等消費。再次,做好體育、文化、經濟、旅游及工商部門的協調,通力配合,充分滿足群眾休閑體育發展需求。最后,政府應明確社區建設的重要性,提高社區建設資金投入力度,從本質上轉變社區管理及服務工作者的知識結構,配置專業人員,開發免費型公園與體育場館,為區域群眾提供令人滿意的休閑體育活動。而針對企業來講,則要與假日經濟發展需求相配合,拓展休閑體育市場。具體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細分休閑體育市場,消費者因年齡、需求、價值觀念與興趣愛好差異,體育休閑時間安排、消費內容與形式各不相同。將旅游業作為案例,老齡人適合參與動作緩慢的活動,社會白領群體則適合享受中高檔體育服務,而青少年則追求蹦極、滑雪和攀巖等刺激性活動。如若可精心策劃,展開個性化設置,有助于提升休閑體育產業吸引力及經濟效益。第二,做好競爭和聯合,因中國地廣物博,資源豐富,體育休閑,內容多樣,應依托網絡化結盟手段,加快休閑體育服務行業一體化發展。與此同時,還要和旅游業、度假等文化休閑形式合作,創造最大經濟回報。從競爭角度來講,要想讓體育休閑產業在市場競爭中占據立足之地,則必須加大群眾體育活動時間,從時間競爭入手,提高休閑體育服務水平和質量,打造出超越現代網絡與電視的趣味性活動,讓體育休閑代替傳統上網、看電視與聽音樂等,從而為休閑體育產業蓬勃發展提供幫助。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體育運動與產業發展中,伴隨國家相關政策的頒布,人們對體育提出更高要求,而休閑體育定然會成為社會體育行業發展主流趨勢,變成社會生活常態。但是休閑體育產業發展仍處在探索階段,在假日經濟背景下依舊面臨諸多問題。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可從樹立品牌意識和開發體育休閑資源入手,期望能為休閑體育產業發展規劃和管理提供參考建議,推動我國休閑體育產業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潘佳彬,尚寧寧,李榮薇.運動營養補劑對運動員身體機能的影響[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1,42(09):227-228.
[2]安金明.基于形成旅游經濟鏈條,促進內需大發展的中國假日制度改革研究[J].經濟界,2019(02):12-18.
[3]徐運君.健康中國背景下我國體育旅游休閑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1,29(10):61-63+93.
作者簡介:范勇,1977.2,男,漢族,山東,研究生,副教授,畢業院校:北京師范大學,研究方向:休閑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