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矯正是指通過一定的手段把排列不齊的牙齒、牙齦等恢復正常,以便于美觀并保證牙齒的正常功能。那么,什么時候給孩子做牙齒矯正最好呢?有關臨床研究表明,家長應在孩子4歲左右時請口腔正畸專科醫生給孩子的牙齒狀況做一次評估。如果孩子的牙齒有問題,則家長應把握好以下三個“黃金期”讓孩子進行牙齒矯正。
孩子生長的乳牙有引導恒牙生長的作用。因此,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的乳牙發育不正常,或者有阻礙恒牙生長的趨勢,就可以考慮給孩子進行早期的牙齒正畸干預了。比如,如果孩子出現乳牙反合(俗稱“地包天”)的情況,家長應及時讓孩子進行牙齒矯正,預防孩子恒牙反合現象的發生。因為在孩子乳牙期內,任何不利于全身及口腔局部正常生長發育的因素,均可能導致牙的發育、萌替、排列及咬合異常,從而造成頜骨和面部的異常發育。
替牙期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青春前期和高峰期。此階段孩子的乳牙被恒牙替換得很快,而且牙槽骨的位移速度也較快。在替牙期讓孩子進行牙齒矯正,通常可以很快且有效地達到矯正效果。因為此階段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頜骨生長潛能,通過促進或抑制頜骨的生長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對改善孩子的面部形態和功能更有利。因此,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在替牙期有功能性或骨性錯牙合畸形現象,以及孩子有咬唇、伸舌、前伸下頜等不良習慣,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正畸專業治療。
在這一階段,孩子大多數的恒牙已經萌出,牙弓發育基本完成,牙齒不齊也基本定型。但孩子的牙床還處于旺盛的生長狀態,頜面部發育仍處于生長發育的快速期,即便出現牙列問題,也還是初期階段。牙齒矯正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利用頜面部的生長發育潛力,使牙齒移動及牙槽改建達到最佳水平。因此,在孩子恒牙早期進行牙齒矯正,不僅有利于牙齒移動,一些較輕微的頜骨發育問題仍可能被改善。此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齒顎骨骼關系在矯正后可以發生變化,并能獲得穩定的治療效果。
總體來說,在孩子年齡較小的時候進行牙齒矯正相對更容易,且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較小。15歲以后,孩子的生長發育趨于停止,上述由生長發育帶來的優勢降低,這時候需要一定強度的外力,才能使牙齒移動,矯正牙齒的療程會更長。在日常生活中,當發現孩子有經常張開嘴巴呼吸,出現黑眼圈,牙齒擁擠、牙列異常,有明顯齙牙、“地包天”,無法正常卷舌等癥狀時,家長要引起重視并及早帶孩子到醫院進行牙齒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