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融合,是教師引導學生將其所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確定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并選取其中易于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的教育資源開展主題實踐活動。
關鍵詞: 課程融合 “認知—建構式”法 “情境—體驗式”法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都是非常重要的素質課程。一門是為學生身心健康保駕護航的,一門專注于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在開放性極強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有意識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活動環節中把具有心理健康元素深入挖掘出來,注重學生在做中體驗和感悟,這樣既能為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新的思路,還能提高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實效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心理健康教育創設良好的平臺,讓學生輕松自如地在真實、自然的心理場境中進行實踐、體驗、感悟。
一、探究學科結合點:整體規劃,有機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對象的“全體性”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性”相映襯,皆將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作為教育的初衷,立足于每一位學生的特點來展開教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法的“自主性”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自主性”皆注重學生自主性,教師的引導則占次要地位,充分展現學生的創造能力、自主解決問題與改善心理健康水平能力。
在教學內容上,開發“人與自我”這條主線,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自我內心世界,能有效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融合。指導學生從自我關系的角度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開展活動,采用自我觀察、調查問卷、心理測驗和心理實驗等方法,了解心理世界的豐富性和變化規律,體驗心理自我完善的樂趣。這既是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最好方法。
時空有機結合,是綜合實踐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形式上的有效融合。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實際上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去與自我、社會、自然發生直接關系的教育活動。學生通過考查、探究、訪問等方法開展活動,由此而產生的小組成員間的相互協作、與被訪人的溝通交流等,為他們提供了真實廣闊的人際交往空間和機會。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常會接觸或擔當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角色,遭遇各種各樣的困難,面臨形形色色的挑戰,這種真實的體驗比模擬的情境更能夠觸動學生的心靈,直接進入學生的情感世界,使其產生一種自我實現的內驅力。
二、探究學科內容融合法:“認知——建構式”法
心理健康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的交叉融合,即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應用模式,重視學生體驗這塊的開發?!罢J知——建構式”的融合方法,是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內容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課程功能,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延伸、綜合、重組和提升。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發現的問題、獲得的知識、技能和情感體驗,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層面上拓展和深化。
例如:在六年級主題實踐《今天,你自信了嗎?》案例中,師生了解有些學生有不同程度上的心理問題,如:自卑、厭學、缺乏同情心等。在導入環節,教師為學生提供活動主題選擇以及提出問題的機會,引導學生構思選題,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并及時捕捉活動中學生動態生成的問題,組織學生就問題展開討論,確定主題。學生們圍繞主題,在活動開展過程中采用自我觀察、調查問卷等方法,結合自己的情緒體驗,由淺入深的了解“自信”這個話題,老師設計一系列有趣的探究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感悟自信的魅力。案例充分運用“認知——建構式”的融合方法,在實踐、體驗、探究中教會學生改變自卑的態度,培養學生自信心,爭取讓每個學生學會擁有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
三、探究學科方式融合法:“情境——體驗式”法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效交叉融合,在活動形式上可采用“情境——體驗式”融合法,即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通過引入或創設各種利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情境,促使學生在其中自主活動,產生情感體驗,進而提高認知,達到教育自我的目的。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中,借鑒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如心育中常用的游戲法、角色扮演法、故事講述法、行為改變法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推動活動想跟深層次發展延伸。在這種融合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心理健康教育創設良好的平臺。
例如:在《今天,你自信了嗎?》案例中,教學環節:一、創設情境,引出話題——出示一段視頻,播放兩個行事風格截然不同的人,對待同一件事的態度,然后讓學生來分析為什么會這樣?引導學生說出自信與自卑。再出示半杯水,問同學生怎么看待這半杯水,引導學生分析自己的心態。這兒采用心育中常用的游戲法、角色扮演法、故事講述法、行為改變法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推動活動向深層次發展延伸。教師在活動過程中,創設真實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親身經歷與現場體驗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多樣化的活動方式,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過程。
在《今天,你自信了嗎?》案例中,在活動環節——勇于實踐,破解自卑,老師問:同學們,每個人都不可能有特別完整的自信,都會有不同方面方面的不自信。廢自卑,立自信。怎么辦呢?下面我們來開展一個活動,老師這兒準備了七個錦囊,你們每組派兩個成員上來抽取,取回后你們小組進行演練,采用你們認為最適合的方式然后上臺來分享。在小組分享的過程中配合一些背景音樂和畫面,創設各種利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情境促使學生在其中自主活動,產生情感體驗,進而提高認知,達到教育自我的目的。
以上的幾點思考,立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特點,從學生實際出發,在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采用自我觀察、調查問卷等方法,使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情緒體驗,提高認知、改善行為。
參考文獻:
[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育部 (2012年修訂)
[2]張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與框架》 2001年
[3]徐向東《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標及其落實》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簡介:王惠蓮(1974—),女,江西進賢人,中小學高級,從事中小學教育研究。
項目:本文為2020年江西省基礎教育研究課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融合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NCZH2020---091)的階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