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廣西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困境的成因,在此基礎上提出推動廣西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措施:拓寬經濟發展的渠道,完善并落實人才吸引政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就業創業教育服務體系。
【關鍵詞】返鄉就業 廣西籍大學生 創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23-0022-02
與上海、深圳、杭州等一線城市相比,廣西南寧等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許多學生為了有更好的發展機會,會選擇前往一線城市就讀大學,畢業后也一般會選擇留在當地就業。隨著高校畢業人數越來越多,北上廣經濟發達地區人才資源趨于飽和,許多廣西籍大學生畢業后難以在一線城市找到理想的工作,面臨著失業。因此,廣西政府部門針對廣西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頒布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小額貸款優惠、創業培訓及補貼、增值稅優惠政策等。鼓勵與引導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可以促進廣西地方經濟發展,也有利于推動廣西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然而,當前廣西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還面臨不少的問題,需要多方合作,為廣西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提供良好的環境。
一、廣西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困境
(一)宏觀就業環境不佳
當前,我國各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北上廣地區經濟快速發展,中西部地區尤其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與北上廣地區經濟水平差距較大。據統計,2020年廣西全區生產總值為22156.69億元,同比增長3.7%;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140.80元,全年全區全部工業增加值為5221.24億元。以上海為代表的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為例,在2020年上海市地區生產總值為38700.58億元,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為2760.60億元,增長15.2%;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34830.97億元,全市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為13930.66億元。從這一數據來看,廣西地區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經濟發展情況難以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雖然為返鄉大學生頒布了創業培訓及補貼、增值稅優惠政策等政策,但民族地區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行性有待提高。例如,廣西籍農村地區大學生返鄉就業需要有足夠的土地,但目前國家對農村土地管理較為嚴格,土地出讓價格較高,而返鄉大學生從各個合法渠道獲取的資金相對較少,這對廣西農村地區大學生返鄉創業帶來了不小的困難。
(二)就業創業基礎條件薄弱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民族地區以及偏遠農村地區居民相對而言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在新農村建設、法治意識等方面有或多或少的問題。在廣西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過程中,一些管理人員法治意識薄弱,違背有關政策要求對大學生就職的企業或創辦的企業額外收取費用,這會給大學生創辦的企業帶來沉重的打擊。
(三)就業素質較低
廣西籍大學生畢業大多選擇就業,有自主創業意愿的學生較少。部分選擇就業的大學生對就業抱有幻想,對企業的待遇、工作環境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卻沒有考慮自己能為企業創造的價值是否符合企業的要求,眼高手低。一些廣西籍大學生在返鄉就業政策的號召下返鄉就業,但沒有良好的心態,在求職屢遭拒絕后,選擇回家待業。
(四)創業能力較弱
創業是解決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為返鄉創業的大學生頒布了稅收優惠等政策,如果返鄉的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創業素質與能力,能有效利用政策環境、區域環境等自然可以取得優秀的成果。目前,各類高校都為學生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但因課程內容脫離學生生活、缺乏創業實踐活動等導致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不夠全面,風險意識薄弱,管理學、經濟學等創業必須具有的知識不夠扎實。比如,在電子商務熱潮下,有不少廣西籍財經專業學生選擇回到家鄉創業,但因為自身創業知識體系不夠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在確定產品商標時忽略了市場調查,商標或產品抄襲等問題屢見不鮮,構成侵權行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這也使一些大學生對回鄉創業持觀望態度。
二、推動廣西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措施
(一)拓寬經濟發展的渠道
宏觀經濟與政策環境不佳是廣西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一大困境,因此,地方政府應該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多種手段改善廣西經濟發展狀況,提高自身的吸引力,為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提供良好的環境。政府應該努力發展第三產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會促進勞動力結構改變,第三產業對廣西籍大學生返鄉的吸引力更大,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提高廣西籍大學生返鄉就業與創業意愿。
現代服務業對地方經濟發展不容小覷,例如,挖掘桂林以及其他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旅游特色與資源,利用新媒體加大對廣西旅游行業的宣傳力度;百色聚居了壯族、瑤族、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有敢壯山布洛陀文化節、跳坡節、火把節等民俗節日活動,可以大力發展少數民族鄉村生態旅游,將民俗節慶活動與旅游業、體育產業結合起來。在完善本地現有旅游景點的基礎上,推進尚在開發的旅游景點建設,積極開發新的旅游產品,為更多的返鄉大學生提供就業創業的機會,拓寬經濟發展的渠道。
(二)完善并落實人才吸引政策
政府應該結合本地區高層次人才匱乏情況,支持廣西籍大學生通過電商返鄉就業創業,制定和完善合理、可行的就業與創業政策,鼓勵地方尤其是農村、少數民族地區金融機構開發針對返鄉大學生的貸款服務與創業保險產品,人社局等部門應建立專業的團隊為返鄉大學生提供專業的就業、創業服務,減少廣西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顧慮。人社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等部門加大對鄉村振興與旅游服務等第三產業的招商引資力度,為返鄉就業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的技術培訓,對積極聘用高層次廣西籍返鄉人才的企業給予稅收減免等優惠,鼓勵企業在管理中給予返鄉大學生更多的理解與關懷,充實人才隊伍。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是限制廣西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完善交通運輸。近年來廣西一直在完善鐵路交通設施,高鐵總里程已處于國內省份排名前列,但在鄉鎮農村地區的道路設施仍較為落后,加強農村與城市的聯絡,公路交通需完善。其次,要完善通信網絡。地方政府應該積極與網絡運營商溝通,根據地方經濟結構以及發展需要,加強對通信基礎設施的規劃,要基于目標與問題導向兼顧的原則,根據廣西各地區移動通信網絡發展規律以及現有基站布局情況合理規劃移動通信基站,重點要加強廣大農村地區以及少數民族聚居地區5G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使就業創業環境得以優化。再次,要加強廣西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深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要加強物流設施間的協同銜接、互聯互通,提高干線運轉效率、促進干支高效銜接,打造以城市為干、鄉鎮為枝的點狀分布物流運作體系。最后,要搭建就業創業平臺,如就業創業孵化基地,結合相關政策為廣大返鄉大學生提供就業指導、創業培訓、市場推廣幫助,亦可結合電商等新興行業,為返鄉大學生提供技術指導。政府還需積極推動衛生、水電、環境、娛樂等基礎設施的完善,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以留住人才。
要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公共財政體系,打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分類指導,從而細化、合理分配農村公共服務供給責任。此外,政府部門還可以通過P2P等方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解決財政資金有限的問題,加快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四)完善就業創業教育服務體系
高校肩負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應該大力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例如,在就業指導課程中加大融入創新創業的內容,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合理的就業觀與擇業觀。學校在開設就業指導課程前,要對不同專業學生的就業意愿等進行調查,更好地為學生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專業知識、技能以及職場常識等。學校在學分制體制下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就業情況設置差異性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學生根據專業特點與當前市場需求去選擇選修課程,以學分制鼓勵學生選修其他專業課程,優化大學生知識結構,使廣西籍學生返鄉就業創業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應對各類風險。同時,各高校應普遍成立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創業學生提供平臺,增強創業意識。
高校要改革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實施針對性的就業創業指導,還可以舉辦以返鄉就業創業為主題的講座或交流會,邀請返鄉就業、創業成功的畢業生代表向在校學生分享他們的經驗,使有返鄉意愿的廣西籍大學生對返鄉就業創業有更深刻的認識。在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應該高度重視現代信息技術在就業創業服務中發揮的作用,需要不斷完善學校就業信息網與就業創業微信公眾號的服務功能,及時更新最新的就業政策,提供線上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
總之,廣西針對廣西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頒布了多項政策,但是返鄉大學生就業創業還是面臨諸多的難題,宏觀就業環境不佳、就業創業基礎條件薄弱、大學生個體就業創業素質較低等是學生就業創業形成困境的重要原因,這些都對返鄉大學生的就業創業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地方政府、高校以及企業應該加強合作,轉變理念,為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提供良好的環境,進一步促進返鄉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業。
【參考文獻】
[1]孫亞敬.鄉村振興背景下青年返鄉創業現狀及對策[J].溫州農業科技與教育,2020(1).
[2]黃燕,肖潔瑩,巫麗麗,等.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提升研究:基于政府支持視角[J].現代商貿工業,2019(14).
[3]鄭超凡,張櫨尹,陳均剛,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困境及對策:以浙江省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9(17).
[4]張永慧.淺談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困境及人社部門的應對措施[J].勞動保障世界,2020(5).
【作者簡介】張蓉倩(1981— ),廣西平南人,梧州職業學院商學院副書記,講師,研究方向為酒店管理、專業教育教學研究、鄉村旅游。
(責編 蘇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