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針對廣西5所高校的漢語國際教育教師和外國留學生的調查問卷數據以及訪談記錄,對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開展的線上漢語教學情況進行調查分析,通過對教學平臺使用、線上授課情況、線上教學情況及線上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當前線上漢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從教學平臺、教師信息化能力、電子化教材、線上教學方式方法和重視學生心理建樹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留學生 線上漢語教學 調查分析 互動方式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23-0028-04
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廣西各高校響應教育部號召,組織海內外留學生進行線上教學。由于國外疫情的嚴峻形勢,留學生至今仍采用的是線上教學形式。隨著國際局勢的改變,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國際影響力的擴大,線上漢語教學將成為常態。本文通過調查留學生線上漢語教學的情況,發現留學生線上漢語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線上漢語教學改進建議,以期為留學生的線上漢語教學方式方法的改變提供參考。
一、“線上漢語教學”的基本情況
(一)調查對象
以廣西5所本科高校為調查對象,調查了35名對外漢語教師和250名留學生。教師年齡為20~40歲,大部分教師教齡為6~10年,職稱包括初級職稱、中級職稱和高級職稱。調查的留學生來自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菲律賓、韓國和德國等多個國家,年齡為20~35歲,主要是學歷生及語言進修生,學習漢語時間均在1年以上,學生線上漢語學習時間均在1年左右。
(二)教學平臺的使用
教師使用教學平臺的情況見圖1。其中,有80%的教師使用釘釘進行授課,教師經常使用的平臺有微信、QQ、騰訊課堂和雨課堂;有的教師用本校自建的線上授課平臺;有的教師綜合使用幾個平臺,例如有的教師使用本校自建平臺放錄播課、使用釘釘直播答疑,而有的教師使用釘釘直播上課、使用微信群或者QQ群答疑及布置作業。
(三)線上授課情況
通過調查發現,教師授課數量以2~3門為主,所授課程數量大部分在3門以內,也有超過5門的。課程類型以綜合課為主,也包括了其他課型,如閱讀課、寫作課、口語課和文化類等課型。每日授課時長大部分均在2小時以內。留學生線上學習課程數量大部分為3~6門,每天的線上學習時間為3~6個小時,而通過學生的反饋,學生線上學習注意力集中時長為30~40分鐘,之后將會進入疲憊階段。
(四)線上教學情況
從圖2可以看出,留學生線上教學方式使用最多的是視頻直播課,其次是錄播課。其他方式也有使用,例如大學慕課、自建線上課程等。
1.線上教學方式
2.線上交流互動的方式
從圖3可以看出,留學生線上交流互動的方式以課堂提問為主,達到了95%,其次是線上討論,達到了75%。另外,教師也會采取其他方式進行線上課堂互動,例如課堂簽到以及線上測試等。
3.作業檢查和批閱
留學生線上漢語課程作業的批改主要通過線上教學的軟件或平臺提交批閱。作業形式有照片、錄音和視頻等。如果無法通過教學平臺提交作業,教師會在微信群或者QQ群里讓學生提交。
4.學生課前課后準備情況
根據調查,留學生主動預習、復習課上內容方面,只有不到30%的留學生能做到每次都預習、復習,大部分留學生是偶爾會預習或者復習課上內容,少數學生幾乎不預習或者復習。針對“是否會重復觀看教學視頻”的問題,選擇每次都會重復觀看教學視頻的學生不到20%,50%的學生選擇有時會,仍有少數學生選擇不會。
5.教師講課形式
通過調查,教師上課形式主要有以下幾類:教師講解,學生聽;教師講解,剩下時間學生練習并提問;教師提出問題,學生主動思考并討論;教師將講解、討論相結合,并預留練習時間;教師課前給學生布置相關學習任務,學生完成后在線上展示。
(五)線上教學效果
1.影響線上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
95%的教師認為,學生是否具有自覺性和自控力,是影響線上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教學過程中師生是否能夠進行有效互動。軟件或平臺是否方便好用占到了50%。其他如教師是否能夠靈活使用信息化設備、網速條件、學生家里的學習氛圍等也會對教學效果有一定的影響,見圖4。
2.線上漢語教學的優勢
通過調查,教師普遍認為,線上漢語教學的優勢在于上課地點更加自由,學生可反復觀看教學回放。留學生認為,線上漢語教學的優勢在于在家就能上課,比較方便,另外還能看回放,便于復習,見圖5。
3.線上漢語教學的劣勢
在受調查的教師中,所有教師均認為線上教學質量受網絡影響。同時,教師在教學時無法直接了解學生的狀態,學生因缺少必要的約束而使得學習效果兩極分化,這兩項也是教師無法掌控的。另外,教師及學生不熟悉線上漢語課程所依賴的平臺軟件以及教學平臺的卡頓同樣也直接影響了線上漢語教學的效果,見圖6。
4.線上漢語教學效果
在受調查的學生中,60%的學生認為采用線上教學后,自己上漢語課的積極性有所提高,有30%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積極性是下降的。在問及教學效果時,50%以上的學生認為效果沒有課堂學習好,只有少量的學生認為效果非常好,讓自己的漢語水平提高較快。
5.線上漢語教學困境
在調查留學生線上漢語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時,學生的答復多種多樣。其中以網絡問題最為突出,其次是教材問題。其他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也對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見圖7。
在問及留學生認為線上漢語教學在哪些方面可以改進時,一半的學生認為可以增加互動。其次是希望教師能設置更多的線上課堂活動,采用靈活的教學評估及考試方式,能為學生提供有用的學習資源并及時回復學生的問題等。
二、線上漢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根據以上調查及學生訪談,線上漢語教學面臨的問題主要有:
(一)跨境網絡不暢,合適平臺難尋
留學生大多數在國外,線上漢語教學對網絡運行環境提出了新要求。由于各國的網速以及對中國開發的平臺軟件的限制性,很多留學生在本國使用并運行平臺時常常出現卡頓的現象。例如釘釘平臺,該平臺被一些國家禁止下載使用,導致學生無法下載并進行學習,教師不得不選用其他平臺進行授課。選擇國內學校自創平臺,由于是全中文平臺,對初級漢語水平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如果選網上現有資源(如超星和中國大學慕課等現有課程資源)網速較流暢,但針對留學生的現有資源課程較少,尤其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口語課、試聽說課等)稀缺,教師無法找到與自己課程相對應的線上教學資源。
(二)線上教材不足,專業課程被動
漢語字詞的音形義的復雜性決定了各類漢語專業對教材的依賴程度。電子書能讓留學生和線上教師實現同步學習。相對于線下漢語課程,留學生線上漢語課程缺乏教材。語言類課程例如“綜合課”“閱讀課”等電子教材相對較多,可供教師及學生選擇。北京語言大學推出的梧桐中文App電子書成為漢語教師首要選擇的在線教學資源,但一些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如國際經濟與貿易類、工程類和醫學類課程等),沒有相應的電子教材。授課教師只能利用掃描軟件將授課內容掃描上傳,與留學生一起分享。掃描效果與電子書的效果區別較大,影響學生的閱讀效率,也影響教師的授課進度。
(三)教學方式較單一,教學互動待加強
線上漢語教學由于教師的主導作用弱化,學生具有更大的自主性,這對留學生的自律能力和學習動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留學生對線上漢語教學整體上是認可的,但在學習注意力、學習主動性、教學參與度和學習方法的掌握等方面則欠佳。從調查中發現,教師上課的方式一般以教師講授、學生聽為主。在數字化學習環境中,學習者對文本形式呈現的數字資源的注意力保持時間一般在10分鐘以下,對視頻形式呈現的數字資源的注意力保持時間一般在20分鐘以下。這就意味著線上漢語課程在線上教學20分鐘以后,如果還是以教師講解為主,那么20分鐘之后的教學內容學生吸收率是極低的。線下互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往往能在線下漢語課程中較好地實現“動中學”,而線上漢語課程受教學環境的影響,互動方式極少。調查顯示,線上使用的互動方式主要有課堂提問、課堂討論等,受限于網絡及學生個人能力,互動效果大打折扣。
三、解決線上教學存在問題的建議
(一)攻克網絡難關,選擇合適平臺
從調查數據分析來看,參與調研的任課教師使用最多且學生也比較適應的教學平臺是釘釘。任課教師在選擇教學平臺時,可在綜合考慮各教學平臺優劣勢的基礎上,結合課程性質、學生喜好和自身教學習慣,選擇適合的教學平臺。例如,對網絡條件限制性不高的國家,可以考慮釘釘或者騰訊課堂等教學平臺。對網絡條件受限制較大的國家,可以采用一些國際上通用的平臺如Kahoot,Microsoft team等。如果學校自建平臺,可以考慮建設中英雙語版平臺,方便初級漢語水平的學生操作學習。避免同時使用多個平臺,盡量使用一個平臺完成線上學習、線上作業、線上測試和線上考核等多項任務。
(二)提升教師信息化能力,豐富課程教學資源
線上漢語教學要求線上漢語教師不僅要將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理念傳變為“以學為主”的教學理念,還要熟練掌握線上教學平臺的使用,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同時充分利用線上優質教學資源提高線上漢語教學的設計能力和水平。教師應定期進行線上教學技能和技術能力培訓,學習信息化技術并應用于教學中,熟練使用平臺軟件及教學軟件。組建漢語國際教育教學團隊,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共創。學校層面應給予物質及資金支持。
(三)加快教材建設,實現線上教學內容多樣化
電子教材是紙質版教材基礎上的電子化。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學習,不受上課地點限制。目前很多出版社已經開始開發電子版教材,電子版教材的出現將極大地方便線上漢語教學,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便利。而一些專業性較強的針對留學生的電子版漢語教材,如國際經濟與貿易、醫學類等電子版教材仍有待開發。而教師在使用電子版教材進行授課時,是否要對其進行篩選,是否應依據教學對象的不同而重新進行編排和修改,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四)改進教學方式,加強教學互動
多樣的教學方式及教學互動可有效提高留學生線上學習的積極性。就教學具體環節來說,導入方式可多樣化,有時事導入、音樂導入、動畫導入等。課前充分準備,課中靈活運用,課后有效復習。在線上課堂教學中,可通過打開攝像頭、夸張口語表情等與學生互動,同時還可借助新媒體中的表情包和隨機抽人等軟件,活躍課堂氣氛。任課教師可綜合運用簽到、互動、測試和提問等互動方式,提高互動效果。教學課件PPT可設置一些動圖,提高課件吸引力,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知識點講解完畢后,利用平臺軟件進行有趣的課堂小測驗,及時反饋學生做題情況,查漏補缺。教師精講多練,前20分鐘教師講授,20分鐘以后開展線上課堂互動。以上方式均適用于線上的直播教學。教學中若存在有巨大時差等問題,可采取錄屏形式,規定時間段,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相應作業,同時教師在平臺中及時進行答疑講解。課后可建立學習討論群組,進行漢語交流,邀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的中國學生加入,營造目的語環境。充分利用平臺軟件監控統計學生出勤率、作業完成情況、錄播學習情況,增強學生自控能力。及時收集學生線上學習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及時解決,以達到促進線上教學改進和提高線上教學質量的目的。
(五)關注學生,增強心理建樹
留學生群體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國際局勢的大變革,疫情下的波動,網上學習的不適應性以及想回中國學習的強烈愿望,這些問題往往會影響留學生線上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往往關注線上教學,而忽略了留學生的內心波動。教師可在平時的線上教學中多關注學生,從其可能會面臨的困難及日常話題出發,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引導學生明晰線上教學開展的必要性,以積極的心態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按時參與、積極互動、認真完成測試等線上教學活動,同時加強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控制、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王瑞烽.疫情防控期間漢語技能課線上教學模式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20(3).
[2]鄭艷群.新時期信息技術背景下漢語國際教育新思路[J].國際漢語教學研究,2015(2).
[3]崔希亮.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的漢語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2020(3).
[4]胡小平,謝作栩.疫情下高校在線教學的優勢與挑戰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20(4).
[5]鄭艷群.技術意識與對外漢語教學模式創建[J].華文教學與研究,2014(2).
[6]李洪梅,涂娟娟,王麗娟.留學生在線學習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大學教育,2019(8).
注:2020年度廣西外國語學院校級教改項目“延期開學期間留學生線上教學調查研究”(2020JG36)
【作者簡介】李德燦(1983— ),女,桂林陽朔人,碩士,廣西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教學和中泰語言文學。
(責編 黃 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