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國 李仁花 胡元帆
摘 要 飛機裝配工藝是飛行器制造專業的核心課程,具有鮮明的航空特色,學生畢業之后多是進入航空航天領域的一線,其價值引導對培養學生航空報國的使命感,培育軍工精神和保密意識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在明晰課程教學目標和育人目標的基礎上,將課程思政融入“飛機裝配工藝”課程教學中,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構建思政育人典型教學案例,踐行可行實施措施,以實現課堂教學中智育和德育的完美融合。
關鍵詞 課程思政;飛機;裝配;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32.027
Refor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Aircraft Assembly Technology
ZHU Yongguo[1], LI Renhua[2], HU Yuanfan[3]
([1] School of 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63;
[2] Process Equipment Technology Center of Jiangxi Hongdu Aviation Industry Group Co., Ltd, Nanchang, Jiangxi 330096;
[3] Aircraft College of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63)
Abstract Aircraft assembly technology is the core course of aircraft manufacturing specialty, with distinctive aviation characteristics. After graduation, students are mostly the front line in the field of aerospace. Its value guida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students' sense of mission of serving the country in aviation, military spirit and confidentiality awareness.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educational objectives, integrate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aircraft assembly technology, fully excavate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build typical teaching ca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ce feasible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o as to realize the perfect integration of intellectu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ircraft; assembly; course reform
飛行器制造工程專業以培養航空航天領域應用型工程師為目標,學生畢業之后多是進入航空航天領域的一線,成為一線技術員或工程師,他們的價值觀和職業道德素養是我國航空航天產品品質的保證。[1-4]飛機裝配工藝是飛行器制造專業的核心課程,具有鮮明的航空特色。[5]因此,將課程思政融入“飛機裝配工藝”課程教學中,實施“飛機裝配工藝”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
1 “飛機裝配工藝”課程目標
通過學習該課程,學生能正確理解和掌握飛機裝配的基本理論、關鍵技術、主要裝備和工藝方法,能夠運用飛機裝配工藝的相關知識解決工程實踐中出現的裝配技術難點;鞏固在學科基礎課中學得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為后續的飛機鉚接技能培訓、專業綜合實驗等奠定基礎。包括知識教學目標和能力教學目標兩個方面:
知識教學目標:理解飛機裝配的準確度要求;掌握裝配基準和裝配定位。掌握飛機裝配的基本原理和典型工藝過程,理解飛機制造中的尺寸傳遞體系及其實現方法。掌握飛機裝配中的鉚接、膠接等典型的飛機裝配連接技術,理解飛機裝配型架設計理論和專業知識,認識并增強對飛機數字化裝配技術及其裝備的理解與操作。
能力教學目標:初步掌握飛機裝配協調分析,能編制飛機各類典型結構件的裝配工藝,基本具備裝配連接質量分析的能力;明晰飛機裝配型架設計的方法、過程和計算方法;基本掌握飛機數字化裝配裝備的使用方法。通過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樹立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思想。通過飛機裝配案例分析,引導學生逐步樹立航空報國精神,遵守嚴格的航空制造職業規范,提高飛行器制造專業學生整體素質與能力。
2 “飛機裝配工藝”課程育人目標
本課程不僅要包括以往的理論知識目標、實踐能力目標,更注重探索和引入“課程思政”為導向,依據教學內容挖掘思政資源,形成德育素質目標。
本課程的授課教師基本都來自國內航空航天相關院校,具有很強的航空報國、科技強國文化認同感,授課老師把愛國情懷、強國志向、軍工精神等自覺融入日常的教學中,學生能直接從老師言傳身教中汲取航空報國和軍工精神。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我國軍民機研制歷程和優秀人物事跡,激發學生愛國精神和歷史使命感;培養學生的大國工匠精神,培育安全責任意識,須臾不忘保密責任重于泰山。
建立學生制度自信、行業自信。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對于我國航空制造行業來說,更應如此。中國飛行器研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在國際飛行器制造領域已經從模仿者、追趕者、并跑者變為引領者。
航空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等“制造強國”計劃的重要領域之一,也是我國國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激發學生航空報國的精神。
3 “飛機裝配工藝”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踐
3.1 思政內容融入點
3.1.1 飛機研制工作的一般過程
思政內容融入點。L15高級教練機、殲-15艦載機、運-20、殲-20、殲-31等一批軍用飛機的成功試飛和裝備部隊,以及ARJ21、C919等一系列民用客機的成功研制,為我國國防事業和民用航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授課形式與教學方法。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課后需查找相關資料進行閱讀。由學生結合我國各型號飛機研制進行總結與探討。
思政子目標。增強學生了解我國飛機從仿制到自研,再到五代機縱橫天際的輝煌歷程。樹立學生民族自豪感,使學生建立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培育航空航天事業的認同感和使命感。
3.1.2 鉚接孔布設與鉚接
思政內容融入點。剖析單機死亡人數最多的日本123空難,經調查,事故的直接原始是飛機尾翼維修時,維修人員在進行尾翼維修時,由于粗心大意,隔板少,實施了鉚接工作。
授課形式與教學方法。教師課堂講授,視頻播放,由學生結合尾翼鉚接的相關案例進行課堂討論。利用“飛機部件數字化裝配虛擬仿真實驗平臺”進行壁板鉚接虛擬仿真實驗。
思政子目標。以鉚接裝配真實案例為立足點,使學生既掌握了飛機裝配工藝,又可鑄就嚴謹的軍工精神和職業素養。
3.1.3 飛機油箱裝配要求與裝配工藝
思政內容融入點。近期,臺海、南海局勢緊張,我軍需頻繁派出軍機對國外敵對武裝進行監視、驅趕甚至威懾。航程長是軍機完成任務的重要前提,油箱與飛機航程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掌握飛機油箱的先進裝配工藝,增大飛機航程對捍衛我國神圣領土有著重大意義。
授課形式與教學方法。教師課堂講授,組織學生去我校機庫參觀體驗。學生課后需查找相關資料閱讀,由學生結合南海軍事斗爭需要進行課堂討論。
思政子目標。使學生掌握飛機油箱先進裝配方法;從國家戰略需要出發,培養學生的航空報國情懷,激發學生強烈的使命感。
3.1.4 發動機裝配工藝規范與裝配工裝
思政內容融入點。我國航空發動機研制水平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航空發動機落后嚴重制約我國軍民機的研制水平和更新換代,對我國航空產品及國防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隱患。
授課形式與教學方法。教師課堂講授,組織學生去我校機庫參觀體驗。學生課后需查找相關資料閱讀。由學生結合四代機研制對發動機裝配要求進行課堂討論。
思政子目標。使學生掌握航空發動機裝配工藝及裝配技術要求。以飛機發動機研制差距和國家緊迫需求為立足點,激發學生歷史使命感和航空報國精神。
3.1.5 發動機裝配工藝規范與裝配工裝
思政內容融入點。飛機總裝部件眾多,裝配專業繁雜,裝配質量要求高。
授課形式與教學方法。教師課堂講授,視頻播放。利用自主研發的“飛機部件數字化裝配虛擬仿真實驗平臺”進行機翼機身對接裝配虛擬仿真實驗。
思政子目標。以保證飛機大部件對接裝配不發生干涉和保障裝配操作人員安全為立足點,使學生樹立安全責任意識。以多裝配小組協同操作培育學生緊密協作的精神。以裝配質量高標準奠定學生嚴謹的軍工精神。以型號飛機成功研制培養學生保密意識。
3.2思政實施思路
(1)構建穩定高效的“飛機裝配工藝”課程思政教師隊伍,提升教師隊伍的育德意識和育德水平。(2)明確“飛機裝配工藝”課程教學目標,依靠“飛機裝配工藝”課程特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航空報國和軍工精神為靈魂和主線,以飛機裝配工藝基礎理論和工藝方法為載體,深入挖掘課程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3)創新教學成果,構建豐富的思政教育案例,編寫具有“飛機裝配工藝”課程特色的教學資料。(4)創新教學效果評價,制定課程思政育人教學效果評價標準。根據本課程性質、授課內容和教學過程,制定課程思政育人教學效果評價標準。
3.3 思政實施措施
提升“飛機裝配工藝”課程主講教師的育德能力。目前該課程主講教師以傳授專業知識為核心,育德能力相對不足,沒有深度挖掘本課程中潛在的思政元素。因此,建立課程思政教師隊伍,通過“自我學習—研修研討—專題培訓”等一系列機制,提升“飛機裝配工藝”課程教師隊伍的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
豐富課程內容,挖掘“課程思政”教學資源。根據“飛機裝配工藝”課程特點,廣泛挖掘課程思政資源。在思政教學規律和課程教學內容要求下,探尋兩者的結合點。加深學生對思政內容的理解體會,讓學生認識到思政內容、思政知識、思政精神的實際意義和價值,主動吸收、內化于心,以真正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的教學改革效果。
轉變“飛機裝配工藝”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運用 “滲透式”教學模式將德育融入專業知識講授,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欲,提供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以更為積極的態度去認識、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點,另一方面可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以飛機裝配案例為載體,實現飛機裝配理論知識和德育目標的有機融合。“飛機裝配工藝”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在講授飛機裝配理論知識時,適時穿插飛機裝配案例,以飛機裝配案例載體,實現飛機裝配理論知識和職業道德的有機融合,引導學生從工程實踐中深刻體會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和顯著特點,達到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改善課程效果,構建“課程思政”評價體系。改革傳統的飛機裝配工藝課程考核體系,增加道德評判知識和分析,實行知識考核和德育評價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歷史責任感。
4 “飛機裝配工藝”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效果
通過“飛機裝配工藝”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使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飛機裝配的基本理論、關鍵技術、主要裝備和工藝方法,能夠運用飛機裝配工藝的相關知識解決工程實踐中的裝配技術難點。與此同時,借助于在“飛機裝配工藝”課堂教學中滲透式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使學生領悟到飛機制造既是現代工業的典范,又是一個國家國防安全的重要基礎,也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程度。加深對“飛機裝配工藝”中所蘊含著的工匠精神、軍工精神、團結協作的工作作風、保密責任重于泰山等諸多價值的認識與培養。深刻體會航空工業的奮斗精神、航空前輩的拼搏精神,培養立志航空、創新進取用于擔當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實現課堂教學中智育和德育的完美融合。
5 結束語
飛機裝配工藝是飛行器制造專業的核心課程,具有鮮明的航空特色,該課程思政育人具有天然的優勢,能較好實現課堂教學中智育和德育的完美融合。根據飛機裝配工藝課程特色,凝練了如航空報國、制度自信、行業自信、安全責任意識、緊密協作、嚴謹的軍工精神和保密意識等思政元素,研究了飛機裝配工藝課程的思政內容切入點,提出了可靠實施思路和可行實踐措施。為其他航空航天類專業課程思政提供了有益借鑒。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編號:JXJG-18-8-7、JXJG-16-8-12),南昌航空大學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培育項目(KCPY1755),南昌航空大學“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參考文獻
[1] 殷志新,公為禮,李東強.當代民航精神建設體系融入飛行教師職業觀教育的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11):51.
[2] 任博文,董人熹,王瑋.工匠精神視域下的工程訓練中心課程思政教學探索——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鉗工和車工課程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1):125-128+136.
[3] 魏林紅,雷晶晶,曹懷春.民航院校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內容及實現路徑探索[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9,30(6):55-59.
[4] 吳延晴.當代民航精神在民航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滲透[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10-113.
[5] 薛紅前.飛機裝配工藝學[M].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