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震山
摘要: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涉及分組、合作、展現、反思等環節,有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去理解相關知識。問題驅動下的小組合作學習以驅動問題為線索,貫穿整個小組合作學習過程,提升了合作學習效率。本文從四個方面探討了問題驅動下的高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指導策略,以期解決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物理? ?問題驅動? ?小組合作? ?策略
一、高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高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第一,小組合作學習機會少。高中物理教師往往只在講授的過程中給予學生少許時間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比如,教師讓學生分組討論一道習題的解題思路或分組辨析一個概念,學生只得到極少的合作學習機會,無法體驗到合作學習的好處。第二,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有限。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有限,只會讓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第三,缺乏學習成果展示環節。在高中物理小組合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留給學生充足展示合作學習成果的時間,取而代之的是教師歸納總結。學習成果展示是學生反思合作過程,形成知識體系的必要過程,對合作學習來說極其重要。教師只有解決這三個問題,才可以使高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達成實效。為此,筆者提出了問題驅動的小組合作學習策略。
二、問題驅動下的高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
1.設計有效問題,產生合作動力
問題驅動下的高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受到問題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教師需要設計有效問題。有效問題具有三個方面特征:首先,能夠包含教學內容。每一次教學都必須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偏離了教學內容,必然無法達成教學目標,那么這種問題就是無效的。為此,教師要設計出能夠包含教學內容的有效問題。其次,能夠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是學生的一種心理動機,教師可以借助這種心理特征組織教學。如果教師設計的問題不能夠激發學生足夠的興趣,小組合作將無效。因此,教師要設計一個有趣的、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最后,包含豐富的生活情境。高中物理和生活聯系密切,學生的學習應該以真實生活為根基,所以教師設計的問題應該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為情境,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并解決問題。
如在教學“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時,教師可以先播放卡車起步和賽車起步的視頻。高中生喜歡汽車,視頻能引發他們的討論,也能讓他們感受到卡車起步的緩慢和賽車起步的迅捷。接著,教師提出驅動問題:“從視頻中可以看出,賽車啟動的速度要遠遠大于卡車啟動的速度,這種速度和前一節種學過的速度含義一樣嗎?如果不一樣,這個‘速度是指什么?”驅動問題提出后,教師提供給學生一組數據:“兩車起步時,卡車加速到100千米/小時,用時為20秒;賽車加速到100千米/小時,用時為4秒?!苯處熃Y合視頻和具體數據提出驅動問題,趣味性很強,能夠促使學生積極探究,而且驅動問題中的數據隱含了加速度的概念,保證問題沒有偏離教學內容。接下來,教師只需要讓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學生就可以自主發現有關加速度的內涵和外延的各種知識。由此可以看出,有效的問題應該設計巧妙,并結合其他呈現手段進行展示。
2.開展針對活動,實施高效合作
高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是活動,活動不僅包括學生間的討論,還包括其他學習形式,比如合作實驗、合作收集信息、合作整理數據、合作設計作品等。因此,在高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開展針對性強、形式多樣的活動,以便更好地探究問題。由于學生缺乏問題探究的經驗,教師可以使用提示性問題引導各個小組進行相應的合作活動。在一些必要的環節中,教師可以加入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中,用經驗指導學生的活動。
如在教學“自由落體運動”時,教師可以利用合作學習。在開始階段,教師給學生提供實驗器材,讓學生合作做實驗,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學生知道自由落體運動性質后,教師再讓學生合作處理實驗數據,以求出加速度。接著,教師要求學生將實驗過程形成的成果構建為理論成果,學生可以采用討論的方式簡化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三個公式。在本次教學中,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經歷的活動有合作做實驗、合作數據處理、合作理論分析、合作討論等。多樣的活動形式營造了融洽的合作學習氛圍。在這種氛圍下,小組內的學生討論得很積極,他們都希望將自己的各種想法分享給小組其他組員。經過小組合作后,學生已經對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而且記憶非常牢固。因此,針對性活動是驅動問題下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教師要有效地組織實施。
3.組織成果匯報,培養核心素養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許多高中物理教師會代替學生總結歸納知識點,這種方式對小組合作學習是不利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無論是理解知識的由來,還是知識體系的建構,都應該由學生合作完成。在小組探究后,教師可以讓一些小組推薦組員向其他小組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在學生匯報成果過程中,各個小組和教師都可以提出質疑,這種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從不同角度學習知識。經歷這一過程,學生將形成穩固的知識體系。
如在教學“宇宙航行”時,教師讓學生圍繞驅動問題展開小組合作學習。經過一段時間后,各個小組已經獲得了成果。最后,教師組織各個小組展示他們的探究成果。如對衛星相關的物理量,教師讓一個小組展示。這個小組以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為基礎進行了推導,最終得到了四個推論。在這個小組展示過程中,一個小組提出了問題:“決定衛星這些物理量的因素是什么?”匯報的小組認為是衛星的軌道半徑,但是其他小組并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結論中每一個物理量都對衛星的相關物理量有影響。經過討論辨析后,各個小組達成了一致看法,即如果四個物理量看成是由軌道半徑決定,必須要行星一樣。如果行星不一樣,我們還需要考慮行星的質量。顯然,這樣的討論過程讓學生徹底地理解了小組探究過程形成的結論,避免了學生生搬硬套地利用結論解決問題。
4.鼓勵知識應用,形成應用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一般利用習題解答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但這種訓練應用能力的方式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往往只能學到一些解題技巧,不能提升真實場景的應用能力。在高中物理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比較生動的問題引導學生,有效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后,教師再向學生展示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新一輪的小組合作。
如在教學“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時,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各個小組展示探究成果后,教師提出問題:“在一段彎道公路上,如果汽車速度過快會引起側滑,導致交通事故。請你們設計一個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碧岢鰡栴}后,教師給學生提供了一些數據:“彎道半徑為50米,汽車與彎道的動摩擦因數為0.23?!痹诮酉聛淼男〗M合作探究活動中,各個小組進行了激烈討論和計算分析,最終得到了問題解決方法。經歷這一過程后,學生不僅能處理勻速圓周運動問題,還具備了分析此類問題的基本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提問,強化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問題驅動下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提出有效問題,引導學生開展各項活動,并指導學生匯報探究成果。另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將探究獲取的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以形成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舒春芬.任務驅動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策略的運用[J].溫州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10(1).
[2]張永.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2(8).
[3]王志鋒.“問題設計”條件下高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J].考試與評價,2017(12).
※本文系江蘇省陶行知研究會“優化高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的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立項代碼:JSTY432。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和橋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