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潤成
摘要:近些年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教師要積極構建高中地理高效課堂,充分利用新課改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結合生活實際,提出相關問題,師生共同討論探究,解決并得出地理結論的過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基于此,本文將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
1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現狀
高中課程中地理是文科中偏理科化的課程,而地理又受傳統的應試教育影響,許多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出現迷茫和挫敗,課程枯燥乏味,毫無新意,更是讓學生出現厭學情況,對于學習地理沒有興趣。改革是進步的動力,在變革中求生存,在變革中求發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改變了人們過去的固有思維,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順應改革潮流,為學生的發展做出改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受益匪淺,對于其以后的發展很有幫助。
2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2.1 合作學習的教學新模式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改變了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方式,由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而探究學習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溝通,這種溝通需要通過不同的學習任務來完成。
例如,教師引出課題“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并提出了“是什么原因導致晝夜交替和季節變化?”這種問題,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得出結論,可針對課題再次提出與教師不同的問題,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更好地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還能引發學生發現新的問題,增強學生學習信心。通過討論也提高了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
2.2 組織課外實踐,培養學生地理實踐能力
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在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為學生創造應用理論知識的機會,依靠實踐檢驗理論,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素養。回顧當前高中地理教學活動,教學工作主要集中在理論教育和抽象的知識理解,不能付諸實踐。圍繞高效課堂導入模擬實驗,對學生的地理認知結構進行優化,能夠幫助其在短時間內掌握地理知識,展現教育的高效性。
高效課堂的重點不僅在于教學活動的效率,而且在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高質量。教師可以圍繞高效課堂調整教學計劃,將課外實踐、理論實踐等概念引入教學活動中。以《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的相關教學為例,在這一板塊,教師可根據教學配置水平發起對應的教學活動。如果教學配置水平比較落后,教師可利用虛擬3D技術導入衛星云圖,幫助學生在教室內領略不同地理環境的自然風光,如丹霞地貌、黃土高原等,結合其地理環境特點,對其區域的未來發展方向、影響區域建設活動的深層原因進行推導。以黃土高原為例,其土壤結構疏松,水土流失嚴重。為了保證正常的農業活動,這個地區需要進行土壤加固。因此,發起綠化建設活動迫在眉睫。如果教學配置比較全面,為加深學生對實際地理環境的理解,教師可引導學生前往對應的地理區域,對其區域特點、生產生活建設特點進行分析,檢驗理論知識。教師可利用模擬實驗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利用沙土制作小型土堆,再利用水瓶、吹風機等道具模擬水土流失活動,在封閉的空間內,打造一個人造的“黃土高原”。
2.3 注重營造課堂氣氛
教師營造的課堂氛圍直接影響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是生活化教學。教師需要營造一種輕松愉快、極具沉浸感的課堂氛圍,學生可以作為課堂主體大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地理課上進行知識問答競賽,將學生分成兩大組,同時由學生擔任提問者來提出問題,兩組同學以搶答形式來回答問題,期間學生們可以暢所欲言,踴躍競爭,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只是起到調節引導的作用,完全將課堂交給學生,但要注意及時糾正學生錯誤和不規范的問答,以免在競賽過程中出現問題對學生產生誤導。知識競賽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對課堂內外地理知識的掌握,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在愉快地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改變了傳統學習中沉悶壓抑的感覺,更好地提高了學習效率,也消除了學生對教師的刻板印象,使師生關系自然更加和諧,為今后更加有效的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4 采取多種方式開展高中地理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不斷深化。基于“互聯網+”的信息技術教學受到青睞,教學效果顯著,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教學要求。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教師示范教學后,課堂以合作探究為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更多主動思考。基于“互聯網+”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改變了課堂模式,教師在課堂不用花費時間去贅述基本知識,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學習過程充滿創造性,增加了對學生思維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主動地位。
例如,在講解《從宇宙看地球》《從地球圈層看地理環境》《從圈層作用看地理環境內在規律》時,為了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可以使用互聯網資源,讓學生觀看地球球體的動態圖像,也可以通過平臺類,讓學生在課下提前觀看相關的教學視頻,使其更好地理解地球、地球圈層及圈層環境下的內在規律。這樣,學生對于知識的整體把握能力更強,能夠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老師想要完成教學任務,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著手,只有先培養興趣才能進行接下來的教學工作。同時為解決教育與學生成長之間的矛盾,教師應對教學計劃與教學方案進行梳理,為學生創造應用知識、檢驗知識的機會。
參考文獻:
[1]邱琳.藝體特色高中“地理+美術”融合課程的校本教研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8):37-38.
[2]張強.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8):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