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萍華
摘要:如何幫助新生適應校園新生活,是心理教師要提前預見并思考的課題。在七年級的心理課上,心理教師打造的“綁架—解救”沉浸式課堂深入學生內心,“尋人啟事”的書寫讓每個學生看見自己,“救援行動”讓學生們看見他人,在看見和被看見的過程中認識自己、認識新朋友,在集體合作中消解學生們的陌生感,提高團體凝聚力,從而提升學生的適應力。
關鍵詞:新生適應;七年級;沉浸式課堂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1)35-0020-02
疫情使正常教學停擺一個月,教師回來后一時找不到工作狀態。在極度的困倦中上了四節高一生涯課和兩節七年級心理課。不禁自問,上心理課的意義何在?
心理老師是綁匪
周四,我一走進七年級(13)班,學生們就興奮地對我嚷嚷:“綁匪老師,你今天還綁架我們嗎?”“綁匪老師,你今天想通過什么方式認識我們呀?”
這是他們的開學第一課,是一個月前的課了,他們居然還牢牢地記著……
還有一次,我聽一位家長說,我在孩子班級里有一個外號,叫作“綁匪”。原因是開學第一課,我“綁架”了他們全班。
這開學第一課,我到底對七年級的學生們做了什么?和我一起穿越到七年級的第一節心理課看看吧……
預備鈴響起,我調整好呼吸,走進課堂。
學生們已經端坐在座位上,好奇的大眼睛上下打量著進來的新老師,他們心里一定在想:“這是心理老師啊,心理課會上什么呢?”
老師:“你們好,你們知道這節課是什么課,我是什么老師嗎?”
學生:“心理課,心理老師。”
老師:“嗯,很好,那你們準備好上課了嗎?”
學生:“準備好了!”
老師:“上課!”
學生:“老—師—好!”
老師:“同學們好,請坐。”
被綁架的學生
等到學生們都入座,“咳咳”,戰術性咳嗽后,好戲開始。我開口說道:“現在,我要通知大家一件事,從剛剛結束上課儀式的那一刻起,你們都被我‘綁架了!”
學生們一下子炸開了鍋,開始嘰嘰喳喳起來。在他們驚訝的疑惑中,我繼續問道:“被綁架之后,你們會做什么呢?”
“會想辦法求救啊!”“報警啊!”“會反抗。”學生們七嘴八舌,一臉興奮地回答。
我順著他們的回答繼續說:“嗯,你們現在都落在我手里了,你們原本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系,但由于你們強烈的求生欲,趁綁匪我不注意,每人都擁有了一次向外界發出求救信號的機會。發出求救信息的時間只有5分鐘,你們要給自己寫一張‘尋人啟事并發送出去,爭取讓別人來救援你。
“‘尋人啟事的撰寫規則如下:(1)在最短時間內描述你的特征,可以是外貌特征,也可以是性格特征,也可以描述你在班上與眾不同的身份和事跡。(2)為了防止被綁匪立刻發現,不可以出現以下信息:你的姓名與座號、你的座位坐標(如第二組第二個),一旦出現就有被撕票的可能。(3)撰寫過程中不可交頭接耳,一旦被綁匪發現,你也有被‘撕票的可能哦。
“好。求救規則都聽明白了嗎?有疑問的同學現在可以提出來……現在請同學們拿出紙和筆,5分鐘求救時間開始……”
等到學生們都寫完“尋人啟事”,我讓他們在紙張的右下角寫上自己的真實姓名并折起來(為了后期驗證),然后請最后一位學生幫忙把所有“尋人啟事”收上來。
緊急救援活動
等到所有的“尋人啟事”都收上來后,我調整狀態,變身“警察叔叔”,煞有介事地和他們說:“從現在起,我的身份是警察。今天,我們警察局突然收到多封匿名的尋人啟事,可能有多名同學需要救援。但由于被困人質眾多,警局力量嚴重不足,現在請你們化身民間偵探,配合民警開展‘緊急救援活動,要在規定時間內找出所有被困同學。”
“‘緊急救援活動規則如下:(1)由警察念出‘尋人啟事的內容,你們根據所描述的信息,快速在班上找到對應的同學。(2)找到符合信息的同學后,大聲念出他/她的名字,如果正確,那么該同學被成功解救;如果錯誤,則繼續尋找,直到找到為止。(3)‘尋人啟事本人不可以自曝,否則會被綁匪發現撕票。”
“我們必須要在這節課內,成功解救所有人質。你們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
于是,那一整節課,我們都投入了緊張刺激的救援活動中,我的任務是念學生們寫的“尋人啟事”,學生們的任務是根據“尋人啟事”的內容尋找同學。
每救出一個同學,就把“尋人啟事”還給他/她,并恭喜他/她被成功解救。而且速度要快,不然一個班一節課內還真救不完呢。
學生“尋人啟事”部分作品展示:
2021年10月29日,我失蹤了。我是一名學生,姓李,性別:女。在班上是政治科代表、歷史組長,在家里是最小的一個,扎馬尾辮,戴金色邊框眼鏡。
近日有一名女子失蹤,失蹤時穿粉色長袖、黑色長褲、白色鞋子,看上去像一個好人;戴著口罩,梳馬尾辮,有一個黑色水杯;害怕英語老師。
女,穿一件外套;職位的話,宣傳委員;我姓黃(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反綁”),我有社恐。就這樣吧。
有一個人失蹤了,她長著一張圓臉,大眼睛,是中國人;穿灰色衣服,身上綁著一條帶子,臉上戴著口罩;在七年級某班,是英語組長兼領讀員。請幫我們尋找她,請救救她。謝謝。
靈感來源
這節“綁架課”已經是我近三年的“固定節目”,靈感來源也很簡單,就是“尋人啟事”活動。
這個活動原本是一節“認識自我”的熱身活動/主題活動,活動規則就是讓學生描述自己的特征,并讓同學們找出自己。原本的操作是隨機抽幾位學生的描述讓大家猜,從而引出“認識自我”的主題。我把這個活動和七年級開學適應性主題相結合,把小活動直接擴容成貫穿整個課堂的主體活動。
我一貫的原則是全員參與,既然要尋人,那就一個學生也不能落下。我把這節課設置成開學第一課,有這樣幾個小小的期待:(1)我想把學生的注意力從緊張好奇轉移到同學身上,努力去“發現”和“看到”身邊的同學。(2)我想讓他們體驗自己的名字被同學念出來的感覺,那種感覺是很奇妙的,“被看見”是有力量的。(3)努力喊出身邊同學的姓名,好朋友不都是從“你叫什么名字”開始的嗎?
這節課也可以放在開學第二課上,這個時候學生之間可能更熟悉,更容易喊出彼此的名字。
這是一節被學生深深記住的課,他們也許不用懂我背后的思考與琢磨,他們只需記住那堂課的新奇與體驗,記住那堂課的救援和自救,記住努力讓別人看見的自己,也記住努力看見別人的自己。記住:曾經有一節心理課,我們被綁架了,然后我們自己拯救了自己。
編輯/張國憲 終校/衛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