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明
摘要:高職英語教學應當與課程思政保持緊密的聯系,才能形成協調效應,促進學生更好地迎合時代趨勢,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英語實踐練習,推動高職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優化思想認知,自主開展英語學習實踐,進一步改革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更好地挖掘和實現高職英語教學價值。本文主要分析高職英語教學與課程思政結合的方式,推動學生積極投入英語學習實踐活動。
關鍵詞:高職教學 英語教學 課程思政 實施措施
課程思政主要指構建全員參與、全過程實施與全課程育人的教育機制,強調在各學科課程教學中形成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并行的思想教育機制,實現立德樹人的總體教育目標。課程思政與英語教學相結合,可以推動高職英語教學實踐化、趣味化、直觀化的有效發展,構建立體化、多元化的英語課堂,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提高英語教學整體質量。
一、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意義
1.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課程思政與高職英語教學相結合,既可以消除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性,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又可以消除單純的英語語言技巧教學的陌生感,推動學生在優化思想認知的基礎上更扎實地學習英語知識和掌握英語技能。語言是溝通的工具,語言更是思想的基本載體。學生只有具備了深刻的思想認知、開闊的人文視野,才能有效發揮英語表達技能的作用,促進學生更加真切、生動、有趣和準確地表達。學生學習英語活動是從聽說讀寫角度開展的,豐富的思想內容,典型的時政熱點情境,以及具有矛盾沖突的思想觀念,都可以激發學生的思想意識,推動學生更主動地研究如何運用英語準確表達。而且融入歷史、文化、時政和哲學理念的英語教學,有助于學生探究中西方文化差異,樹立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實現以文育人的目標,達到隱性思政教育與顯性英語教學結合,進一步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思政教育可以在英語學習素材、學生學習興趣和引導學生思考方面提供必要的幫助。
2.優化學生思想認知
語言與價值觀相結合是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特征,課程思政與英語教學結合有助于在語言教學中讓學生深刻地體會語法、知識的具體運用方式。特別是在高職英語教學專業性更強、教學內容更多、單詞更復雜的情況下,一些學生對英語學習有畏難情緒,往往陷于具體的語言技巧學習不能自拔,無法在直觀、典型和符合時代的情境中更好地練習英語表達技能。為了解決學生在英語交際中無話可說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言語表達洞察力,促進學生運用英語準確地抓住表達內容的核心,要發揮課程思政的作用。課程思政融人英語課堂教學活動,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英語語言學習素材,拓寬學生的思想視野,有助于學生從文化、思想、情感的角度優化思想認知,對于促進學生的思想成長,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與時代的理解意義重大。課程思政借助英語的形式,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優化了學生的整體思想認知。
3.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課程思政與英語教學深度融合的直接目標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推動學生運用更靈活的英語學習方法,扎實掌握英語知識技能。首先,課程思政背景下的英語教學改革要求英語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思想認知水平、興趣需要等組織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才能構建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英語課堂。其次,課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職英語教學具有直觀、豐富、多元的特征,英語教學更加接地氣,更符合學生需要,可以引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激發學生的英語興趣,推動學生主動投入英語學習實踐活動當中。最后,新時代的高職課程思政教育與英語教學結合,推動教師創新英語教學方式,力求更主動地消除傳統英語教學方式的弊端,實現提高高職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目標。
二、一些院校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不恰當問題
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把培養學生的實用技能作為主要任務,英語課堂教學往往為了英語練習而練習,英語教學方向不明確,重點不突出,不能基于英語教學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一些高職學生在英語學習時沒能進行東西方文化對比,不能在英語學習中優化語言知識的認知,英語學習往往與母語聯系得不緊密,英語課程的育人功能較低,沒能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
2.教材內容較薄弱問題
現有課程思政背景下的英語教學存在英語教材內容薄弱的問題,一些高職英語教材缺少中華文化的元素,高職英語教材的實踐性、職業性不強,英語教材內容沒能與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緊密聯系。一方面,高職英語教材內容關注時政熱點不多,主題內容較為陳舊,常常忽略中國傳統文化。另一方面,高職英語教材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離得較遠,學生生活、學習的熱點現象未能融入英語課堂,學生喜歡的文化現象與英語課堂距離較遠,不利于激發學生的英語互動興趣,不能促進學生在英語視角下獲得更豐富的信息和知識。
3.教師認知較偏頗問題
一些高職英語教師認為高職英語教學實踐難度大,教學阻礙多,教師認為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較薄弱。因此,不注重在高職英語課堂上真正開展趣味性、實踐性和情境性的英語教學活動。實際上,高職英語教師沒能抓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不能優化英語教師的思想認知,忽略思政課的育人功能,沒能更好地培養學生思想道德。一些高職英語教師沒能更多地關注學生思想情感需要,不能基于學生情感開展互動性的英語教學,導致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較遠,不能達到提高英語教學科學性與實踐性的效果。
三、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措施
1.優化英語教學目標
課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應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強調基于哲學命題、社會現象、道德認知、文化交融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優化學生對英語表達內容、主題、方式的認知,推動學生進一步合理運用英語語言技能,真正滿足學生開展務實性的英語學習需要。首先,優化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理念,促進英語教師合理設置英語教學目標,把英語知識、技能教學與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感聯系起來,圍繞主題明確、思想先進、內容豐富的英語教學素材優化學生英語認知,推動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獲得良好的思想、情感、價值理念的熏陶。其次,高職英語教師應當挖掘接地氣,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可以解決高職學生學習生活困惑的英語教學素材。例如,把互聯網、大數據、傳統節日、西方科技及西方文化習俗作為思想熏陶的重要內容,在提高英語課堂工具性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英語課堂的人文性,實現理論價值與思想價值的有機結合,才能打造協同育人體系。最后,新時代的高職英語教學應當融入中華元素,注重引導教師搜集一些與英語教學內容相關的中國傳統文化內容,更有助于學生開展討論學習活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
2.創新英語教學方式
新時代的高職英語教學的價值在于培養學生的英語語用技能,滿足學生未來個性化的發展需要。課程思政背景下的英語教學不僅要優化教學目標,提升英語課堂的人文性,還要消除英語課堂教學的枯燥性,構建一個直觀化、實踐化、情境化的趣味英語課堂,推動學生把英語認知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助推學生掌握典型情境中運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英語思政教育的導向價值。首先,高職英語教師應當提高學生參與英語學習實踐活動的主動性,消除傳統灌輸式英語教學的弊端,注重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投入英語課堂實踐活動,以便更好地發揮英語教學的教育功能。例如,教師還可以采用任務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創設與職業工作背景相關、符合時代熱點的英語語言交際情境,推動學生更好地抓住英語表達的主題,引導學生運用學習的英語技巧準確表達,達到提高學生英語表達質量的效果。其次,新時代的高職英語教學不僅要立足于課堂教學,還要構建一個課上課下互動的體系,強調通過微課堂的方式滿足學生碎片時間學習英語的需要。課程思政背景下的英語微課教學還要合理優化配置英語教學資源,注重把符合主流價值觀念,批判假惡丑與弘揚真善美的內容融入其中,更全面地提高學生專業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強學生的政治意識,鼓勵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形成愛國情懷,引導學生運用英語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推動學生思想、情境、英語技能同步進步。
3.優化教師思想意識
課程思政與課程英語課堂教學深度融合,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思想引導能力,具備將思政教育融入英語課堂的主動意識與有效方法。首先,高職院校應當加強全體教師的思想素質的培訓工作,推動高職教師圍繞新時代的教育發展需要,我國社會經濟轉型發展,以及國內外的政治經濟形勢開展思想主題教育,推動教師以正確的價值觀判斷社會熱點,幫助學生以正確的思想價值觀開展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其次,提高高職教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水平,要求高職英語教師具有良好的中西方文化對比教學能力,既要在英語課堂上講清楚西方英語文化,又要初現文化對比教學,推動學生以正確的方式關注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最后,新時代各種思想充斥著日常生活,高職英語教師還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修養,有正確的是非觀和堅定的政治立場,不斷提高思想文化修養,注重言傳身教,激發學生的愛國情,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高職英語教師不僅要掌握正確的英語教學方法,更要具備扎實、全面、科學的思想理念,在英語課堂上端正學生的思想,消除學生學習、生活和思想領域的各種困惑。
4.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新時代高職英語教學具有與傳統英語教學不同的目標、內容、方式,面臨更加復雜的英語教學實踐情況。不僅學生的英語水平差異較大,英語學習需要與思想認知水平也同樣有較大差異。新時代的高職英語教學更關鍵的是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英語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信心,推動學生利用課上課下時間積極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為此,英語教師應當掌握正確的英語教學評價方式,構建完善的英語課堂教學評價體系。首先,完善英語教學評價標準,在評價學生英語技能的同時,對學生用英語表述的思想觀點進行評價,注重從內容角度開闊學生的英語視野,促進學生不斷積累豐富的英語文化知識。其次,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自評,開展學生互評,組織開展一系列師生互動教學活動,例如,組織開展趣味性的英語辯論活動,給學生自主展示英語表達能力的機會,并且對學生的表達給予積極的鼓勵評價,促進學生改正英語表達中存在的思想觀點的問題,推動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認知。新時代,還要把終結性評價與日常教學評價充分結合,發揮日常評價的作用,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及時發現學生的英語學習問題。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開展必要的一對一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專門指導,促進學生從宏觀上把握英語學習方向,基于英語教學指向指明學生思想發展方向,推動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全面提高綜合素養。
英語課程是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重要課程,高職英語課更是學生了解世界的窗口。為了推動高職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提高英語技能水平,還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東西方世界,基于時政熱點進行英語教學引導,推動學生以正確的方式學習英語技能,切實實現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目標,進一步保證高職學生在英語課堂得到更好的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彭宣紅,王楚怡,童麗玲,任朗穎.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3(6):52-55.
[2]王振慶.“課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思政教育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9(2):82-83.
[3]鄭桂芳.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的實踐與思考[J].科技資訊,2019,17(11):119,121.
[4]王倩.“大思政”格局和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如何融入“課程思政”[J].資料,2019(18):217-218.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國家級教學成果培育項目:“‘三融三育三結合大學生思想素質教育平臺建設”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