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燕
摘? 要:德育是中國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構成部分。在學生的德育教育方面中國古代學校就逐漸的將其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與內容??鬃泳驼f過:“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言,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币舱f過:“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弗畔矣夫?!笨梢钥闯?,孔子將明人論也就是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當作目的,并且將學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中國古代都將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而現在的教學更需要注重德育教育,然后根據實際科目教學進行滲透。
關鍵詞:中學生物;教學;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0-0165-02
How to Infiltrate Moral Education Into Middle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HUANG Shuyan? (Xinzhai middle school,Weiyuan County,Dingxi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In the aspect of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ancient Chinese schools gradually took it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task and content.Confucius once said,“if a disciple enters,he will be filial,if he leaves,he will be younger.To be honest,he will love all the people,but if he is benevolent and has spare power,he will study literature.” Also said: “erudite in the text,about the ceremony,also can be FuPan Yifu.” It can be seen that Confucius regarded the theory of “Ming Ren”,that is,to let students form good moral character,as his goal,and put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in the first place.In ancient China,moral education was put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but now the teaching need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moral education,and then infiltrat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ubject teaching.
【Keywords】Middle School Biology;Teaching;Moral education
德育是教育有關人員有目的并且有意識地將社會要求的規則、思想規范,變成對學生個人的品質教育的過程。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務是:由培養學生愛國情感開始,發揚與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的偉大民族精神;由樹立更遠的志向開始,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由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開始,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德與文明舉止。
1. 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使學生知道感恩立志報效祖國
愛國精神是我國幾千年來鞏固起來的,是一種對自身所生活的國家具有的深厚情感。在日常的生物教學中,應該融入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具有民族自尊心以及自豪感,讓學生具有較高的素質以及凝聚力,使得學生知道感恩并且報效祖國。例如:在講解“認識生物多樣性”這節課的時候,講述了中國具有“裸子植物的故鄉”的稱號,能夠為學生講解由于中國是世界范圍內裸子植物最多的國家;講述中國僅苔蘚植物、蕨類植物以及種子植物就三萬多種,在世界上排在第三位,也還有魚類、鳥類以及哺乳動物的數量也都排在世界的前列,并且生態系統也是豐富多樣的,也需要讓學生知道是由于中國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陸地面積寬廣,地形十分復雜,氣候的種類豐富多樣,東部臨海與太平洋相近,其海岸線曲折,進一步有很多生物種類以及多種生態系統。教師在講解“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時候,會說道瀕危物種,能夠為學生講述大熊貓、白鰭豚、水杉、銀杉等是中國最有名的植物,而中國生物的多樣性也受到威脅,如野馬、新疆虎等都要滅絕也可以說在中國之內已經絕跡,毛脈蕨這種植物也已經滅絕,金絲猴、大熊貓、野駱駝、珙桐、銀杉、人參等植物也正要滅絕。教學可以運用教材深入探究和挖掘德育資源,能夠使學生不僅為中國與更多的動物、植物資源以及各種生態系統而感到驕傲,而且還提高了學生保護生態環境,愛護并且科學運用動植物資源的意識,從而讓學生具有熱愛祖國的精神。
2. 融入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使學生具有正確的世界觀
辯證唯物主義主要概括與歸納的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并且也是深入探究、思考、處理多種問題的策略與生物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教師應該圍繞生物課本知識融入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不但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生物內容,并且也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與方法論,運用辯證的思想去對待以及思考事物,讓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得到提升。
(1)讓學生知道世界是物質的,還是運用、發展以及變化的
病毒除外,全部的生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病毒的構成十分簡單,主要的組成部分是蛋白質與遺傳物質。病毒一定要在其余生物體內才可以生存和繁殖,如果和細胞分離就變成結晶體。然后看其余生物,都具有相同的結構基礎,是由細胞組成的。從細胞的組成方面看,主要是有機物和無機物。在有機物中不管是蛋白質還是核酸都是由碳、氫、氧、氮等各種化學元素構成的。所以,不具備細胞結構的病毒和細胞組成的全部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就說明全部生物都是由多種化學元素組成的,也是物質的。
通常情況下,生物本身都是根據受精卵發育出來的,不斷分裂受精卵,細胞數量逐漸變多,細胞在開始分裂的時候體積很小,在吸收多種有機物和無機物以后,從小逐漸變大,就展現了細胞的生長。細胞分裂和細胞生長一起作用的結果是生物本身從小到大過程,展現了生物的生長。在新產生的生物數目比舊細胞死亡的數目相同的時候,就說明了生物逐漸老去并且滅亡。不相同的個體或者不同物種之間細胞代謝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其細胞核中所具有的遺傳物質不同。所以,不管對于個體成長而言,就是出生、成長、老去到最終滅亡,還是對物種進化而言,說道底都是由遺傳信息所引導的代謝表現的成果。可以看出生物是在發展和變化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這更好的展現了物質所產生的基本屬性。
(2)讓學生知道物質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統一整體
就分子水平而言,生物不是僅僅有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單調構成,是由多種化學元素構成的多種有機物和無機物,也可以運用多種物質構成一個有機物質,才會構成一個具有生命力的生物。因此,生物是由多種有機物構成的綜合體。就細胞水平而言,其是組成生物體基本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的細胞,主要的細胞結構時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組成,每個部分的結構不相同,具有的功能也不同,而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是有機的構成,構成具有生命力的細胞,然后再從各種細胞組成一個完善的生物。細胞本身具有的分裂和分化會構成各種組織,各種組織也可以組成各種器官,對于植物會由多種器官構成完善的植物,對于人類和動物通過各種器官會構成八個系統,然后再讓八個系統連接起來構成一個生物。所以,對于一個生物而言,生物內部多種物質、多種結構,不是單調的組合,是物質之間的聯系、互相作用而構成的一個生物。
就微觀的角度而言,生物之間,生物和環境都是宏觀的。生物之間是普遍存在聯系的,比如螞蟻之間的分工合作;各種病毒和寄主的寄生關系;一片草地上羊群和兔子的競爭關系。不管生物的關系怎樣,最后展示的都是多種植物和動物的食物鏈。還有生物和環境也存在一定的關系,馬和羊都能在草地上奔跑,蝴蝶喜歡在花叢中自由的飛。若是將生物和環境分離開,就不符合道理,所以展示出了生物與環境的適應,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所以,生物之間,以及生物環境之間組成了一個統一整體,即地球上有最大的生態系統就是生物圈。
(3)讓學生知道生命活動是由客觀規律支撐的,應該尊重客觀規律做事
生物中全部生命情況都是有客觀規律作為支撐的。例如:隨意放牧而造成的草原退化,隨意砍伐樹木而造成的旱澇自然災害,像蝗蟲和老鼠猖獗,以及一片草原上消滅更多的狼卻造成野兔逐漸變多,就更好的展現了組成生態系統的多種生物,不管是對人們有好處還是有壞處的,人類都不可以任意運用或者消滅一些動物,要不然就會讓生態系統得到破壞,進而得到懲罰。應該尊重生物本身所具有的生長規律,按照其不一樣的生長周期,植物對于水分和無機鹽的需求會有不同,人類就需要科學的灌溉和施肥;在掌握完消化和吸收以后,就可以引導學生科學營養,并且讓學生關注食品的安全才可以讓其健康成長。另外也有蒸騰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孟德爾的遺傳規律等。人類只有了解了生物世界的具體規律,才可以根據人類的想法科學的運用或者恰當地控制生物體,有利于人類進行更好的服務。
3. 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精神教育,提升生物科目素養
生物科目素養就是讓人類積極參加政治、經濟、生產以及個體決定必要的生物科學概念與可科學研究能力。生物科學歷史就包括了生物學家的假設與推理、思考和分辨的思維過程,也是生物學家追求真理的態度、嚴肅謹慎的研究作風與敢于探究的結晶,是進行科學探究精神教育的最好資料。例如:在講解“光合作用”的時候,讓學生掌握合理探索的方法,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艱難,能夠讓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讓學生不畏懼困難、具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敢于為科學奉獻自己,進一步替身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4. 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將學生為主體
生物是一種將實驗為基礎的科目。常常做實驗不但可以讓想對生物產生很深的興趣,并且也能夠提升學習的操作能力。例如:在講解《植物細胞的結構》這節課的時候,經過制作洋蔥表皮裝片,觀察植物細胞的構造,這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操作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產生探究欲望,在探索中快速學習知識。一些實驗都是將學生進行分組完成實驗的。例如:在講解《鳥類的身體結構》這節課內容時,對家中的鴿子進行解剖,理解鳥類的骨骼適合飛翔,實驗有些復雜,這個需要幾名學生共同完成。在實驗時,學生都將自己的部分做好,共同完成整個實驗,及時實驗的過程會存在不足,運用合作就能順利解決,在學習中,學生感受到團結帶給自身的力量,一起合作才可以做到共贏。一些學習內容有環境的影響,就需要按照具體狀況達到因材施教,不能錯過任何機會對學生展開思想道德教育。
5. 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對學生應該以感情教育為主體
我國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就說過:真正的教育是心靈相惜的活動,只有從內心發出來的,才可以真正打動人的內心。教學主要是將情感作為前提。教育是愛的藝術體現方式。不具備情感的教育無從談起,如何在課堂上使學生們體會到深深的愛意,得到更好的育人效果?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學生,平等相待每位學生,這是成功教育的前提。自尊心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心中都希望被人們尊重。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具體的生物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應該達到潛移默化,并且應該脫離具體情況的說教。在傳授學生一個理念的時候,不應該一開始就提出這樣的觀點,應該根據內容從淺到深、逐漸組織,將這種觀點慢慢地融入到實際的教學中,在歸納完知識以后,才能夠自然的總結出這個觀點。
參考文獻
[1]覃啟荃.中學生物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中學教學參考,2015(11).
[2]朱秋惠.德育教育在生物教學中的創新探索[J].中學時代,2012(10).
[3]范國輝.中學生物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益嘗試[J].學周刊,2011(15).
[4]王興麒.中學生物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考試(教研),2010(03).
[5]駱敏.中學生物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學苑教育,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