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雅芬
摘要: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關系和圖形性質的學科,數形結合是數學中的重要思想。數形結合能夠很好地連接學生的形象思維與抽象的數學知識,讓數學學習變得更容易。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巧用數形結合方法,將“數”和“形”統一起來,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顯著提高課堂教學成效。
關鍵詞:數形結合,小學數學,靈活應用
引言
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教學內容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以往僅在習題講解中的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教學也變得愈發重要了起來。教師通過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合理的創新,就可以結合數形結合的思想,讓數學學習更加立體,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一、小學數學中應用數形結合思想開展教學的意義
1.1攻克數學學習難關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沒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和思考,因此他們思維能力較弱,而數學學科本身具有抽象性、邏輯性較強等特點,這就導致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往往舉步維艱。為解決這一問題,數形結合的思想正是能夠使得抽象的數學知識能夠變得更加直觀、生動,便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精髓、把控數學知識的內涵,攻克數學學習的難關,從而使得數學學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2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數學學習過程當中,“數”和“形”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如果僅僅是依靠“數”或者“形”解決相關的知識,很多的數學問題得不到實質性解決。基于此,老師在實際的課堂環節通過有效地運用數形結合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逐漸培養數形結合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認知層次,幫助學生養成運用數形結合思維的良好習慣。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數形結合思想的策略
2.1深入解析概念的本質
從我們接受到的教學思想,以及教學大環境來看,對于數學學習最基礎的就是認識數字,了解數字。而數字的產生根源是為了對現實中的事物進行一個數量上的統計。因此,從概念上來看,使用一些實際上的物體或者一些圖形,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的去理解數字的概念以及含義。
比如在進行數字1234的學習時,使用一些火柴棒的呈現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字的意義,當1的時候,拿出一個火柴棒,當2的時候拿出兩個火柴棒。以及到后期進行到個十百千萬的學習的時候,可以采用一些表格上的類比計數,通過累計來告訴學生數字之間的進位以及轉化的關系。譬如在方格紙上10個小方格可以拼成一個大方格,每一個小方格代表數字1,一整個大方格代表數字10,這樣可以更直觀的幫助學生理解一與十之間的聯系,以及他們的之間的進位關系。以及關于小數點精確度之間的含義,當數字是當數字是10的時候,構成大方格的里面可以分為10個小格子,他們是涂滿顏色的,代表有10個數字。但是當有了小數點為10.0的時候,畫面里面就會有10個小格子嗯,每一個小格子里面又被分為了10等份,涂滿顏色,從網格的疏密程度來看,可以幫助學生更精確的理解,什么是精確度以及十為什么比10.0的精確度要小。[1]
2.2以形助數,增強數學理解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的思考方式為主,教師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應當運用以形助數的方式幫助學生在直觀的思考環境下理解數學概念以及知識。形象化的數學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理解數學概念并且有效地記憶知識點。數形結合的教學工具豐富多樣,教師能夠通過繪圖、實物展示等方法向學生展示數學知識內容,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舉例來說,教師要講解 “20以內的數”時,可以借助實物讓學生通過數數的方式理解數量、數字的概念,將教學的過程變得形象直觀、生動有趣。
舉例來說,教師在講解“乘法”這一知識的時候,學生對于乘法缺乏一定的理解,教師可以結合畫圖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初步的學習。比如“5×2”,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畫2組三角符號,每一組畫5個,最后通過數數的方式求得結果,在乘數比較小的情況下,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畫圖輔助的方式理解乘法的意義,可以理解為相同的數相加。當學生能夠逐漸掌握乘法的意義時,就不需要再運用畫圖的方式來計算。同理,教師在低年級的數學運算教學中,包括加減法的運算、乘法、除法運算等知識,都可以運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搭建良好的認知思維,讓學生能夠在形象化的情境中更容易地理解一些復雜的知識概念。
2.3結合題型訓練,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技能
數學教學活動離不開必要的題型訓練,教師鍛煉小學生的數形結合的思維能力,需要借助一定的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方法與技巧,借助生動的圖形幫助學生找到解題的思路和方向。教師可以對數學題進行一定的分類整理,讓學生能夠在同類的題型訓練中掌握解題的關鍵。教師可以教導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圈畫重點的信息,包括已知條件、未知條件信息,在解題過程中借助圖形分析題目,將題目的重點信息呈現出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題目信息。
舉例來說,教師在講解小學的乘法知識時,學生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去理解乘法的運算過程,教師可以借助擺三角形的方式讓學生逐漸理解數理知識。例如,教師先詢問學生擺一個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再引導學生擺出一定數量的三角形,比如五個三角形,再通過數數的方式計算小棒的總數量,最后運用乘法“3×5”的計算結果與數數得到的總數對比,讓學生能夠理解小棒的總數可以通過乘法的計算方式得到,讓學生在擺小棒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也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圖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有效地發展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2]
2.4直觀呈現數學規律
在如今的數學學習中,最重要的能力莫過于對規律的總結能力。數學中呈現的大多數概念與定理都是前人經過大量的計算所總結出來的、一個既定性的規律。對于數學規律的總結也是一個鍛煉學生思維能力以及探索力的過程,通過對規律的總結,學生不僅可以收獲樂趣,而且更容易接受自己所獲得的知識。
在實際教學中,直觀的數字所表達出來的規律,可能不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大量的數字堆砌起來會讓學覺得有些枯燥,且難以理解。此時我們運用圖形來結合輔助理解會令課堂更有趣。譬如,在進行遞進規律的總結時,我們直觀的用數字1357呈現出來的東西是抽象的,但如果我們運用圖形來做成金字塔狀,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去理解遞進關系以及倍率之間的問題。又如進行一些公式上的規律遞進總結的時候,可以借助一些圖形。譬如對于正方形切去一個角,最后得到的角數規律的方式進行教學。如此的呈現,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的理解規律得到的來源,以及對于數學實際應用的意義上的一些理解具有更好的幫助。
2.5創設趣味教學情境
數形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調動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進行深度的思考加工活動,從而有效地掌握數學知識。教師在數學教育活動中應該盡量地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構建趣味化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能夠充分地融入到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
例如,教師在講解數學的時間單位“時、分、秒“的時候,學生對于這些文字的表述缺乏一定的了解以及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可以運用數形結合的方式,構建生動有趣的課堂,讓學生通過制作紙質版的時鐘,有效地掌握時間的讀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游戲活動,一名學生負責講述時刻,比如7:30,另一名學生負責將紙質版的時鐘轉到對應的時刻,通過游戲活動充分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對于時間、時刻的表達有充分的認識。[3]又如,在學習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類似的游戲活動“你說我畫”,一名學生描述長度,比如“5厘米”,學生在黑板上畫出五厘米的線段,有效地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根據數學教材的內容設計趣味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和氛圍中進行深度學習。
總結: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多面考慮,讓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在更新穎的教學模式下,積極應用數形結合這個全新的概念解決各種新知識點的核心概念,學生還可以建立更全面的思維模式,使課堂上的數學知識研究氛圍更加濃厚。
參考文獻:
[1]魯加國.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有效應用[J].小學生(下旬刊),2021(11):86.
[2]劉曉英,戰龍.關于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家長,2021(26):22-23.
[3]楊貴兵. 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應用的有效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3):P.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