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靜
摘要:高校全面推行“課程思政”建設是新時代高等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本文通過引入“雙螺旋”理論,把“課程思政”和思政教育有機結合,從全新的角度促進思政教育與“課程思政”建設有機融合,形成相互影響又螺旋上升的“雙螺旋”關系,推動高職高專思政教學質量持續螺旋上升,實現師生共贏和全方位協同育人。
關鍵詞:思政教育,課程思政,“雙螺旋”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把堅持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中心環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中?!薄耙煤谜n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 這些論述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隨著會議精神的落實,當前全國各高校和學者都在開展關于課程思政和思政教學兩者如何發展的探索和實踐。本文就高職高專思政教育和“課程思政”的協同發展,培養德才兼備的專業技能型人才研究方面,通過引入“雙螺旋”理論探討如何在高職高專教學全過程中,把“課程思政”和思政教學有機結合,實現師生共贏和全方位協同育人,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為我國廣大基層工作崗位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素質專業技能型人才。
“雙螺旋”這一概念最早出現在生物學中,DNA兩條相互影響的鏈呈上升趨勢,之后被廣泛地延伸到各行各業。本文在“雙螺旋”理論指導下,以“教師”和“學生”作為思政教育的兩大主體,使“課程思政”建設圍繞著思政教學進行連接,形成一個循環交叉的動態有機整體。從全新的角度促進思政教學與“課程思政”建設有機融合,形成相互影響又螺旋上升的“雙螺旋”關系,推動高職高專思政教學質量持續螺旋上升。
一、最大化發揮思政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功能
高職院校大都在強調技能型人才,容易忽視對職業道德素養等方面的教育,因而要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功能,不僅要把高職學生本身特點作為研究主體,開展調查研究,采取針對性措施,也要把教師作為另一個研究主體,通過各種教育手段實現有效的知識傳授。
“立德樹人”強調的是新時代教育要發揮德育的功能,特別是高職院校,思政課的實施主陣地是課堂,思政課應該發揮主戰場的作用,用好課堂主渠道,突出顯性教育功能,做到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2],“潤物細無聲”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于教育工作的全過程,扭轉教學重智輕德現象。
二、思政教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和實施者
只有優化師資隊伍,轉變教師思維,才能保證思政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融合的教學效果。針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課程思政”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僵化結合的問題,通過組織相關培訓轉變思政教師的思維模式,改變職業教育觀念,樹立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教育理念。教師的業務能力直接影響兩者融合的成敗,因此不斷引導思政教師學習并掌握相關的思政教育的內容、原則等,由此改變職業教育片面強調技能化、實用化傾向,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構建思政課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體系
1. 課程思政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鼓勵思政教師進行思政教學和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探索研究,不斷反思總結經驗,解決問題,提高兩者結合的教學能力。把思政教育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將教書育人的內涵落實到課堂教學主渠道,讓所有課程上出“思政味”,都突出育人價值。思政教師通過典型案例剖析,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全過程,以真情實感打動人,以人格魅力感染人,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提高學生適應環境和挑戰環境的自信和能力,激發學生的職業創新熱情。
2.教師授課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根據不同專業課的特點,充分發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把愛國主義精神、職業道德規范等內容充分融入課程,通過融入式、嵌入式、滲入式教學,讓思政課體現出職業院校的職業性,體現“專業味”,讓專業課程呈現更多思政元素,體現“思政味”,實現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有機統一,共筑“一體化”育人體系,使課程思政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增強育人合力,幫助學生樹立科學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愛崗敬業的社會主義職業觀,實現鑄魂育人。
四、逐步落實思政課程——課程思政“雙螺旋”模式協同育人體系
1. 高職高專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有機結合是一個大方向和大趨勢。協同育人體系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綜合考慮專業體系、師資隊伍、校園文化等多種因素,從高校的組織管理、教學管理、隊伍管理和評估機制等方面出發,頂層設計構建全校的“課程思政”體系。
2.在高職高專的教學中,思政課和專業課兩方面相互融合,構建大思政的教育格局。從分析高職高專學生的學情特點入手,以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為原則,堅持以人為本,通過“雙螺旋”理論,以思政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自變量)作為“雙螺旋”的主鏈,以課程思政建設的相關手段(因變量)作為“雙螺旋”的互補鏈,使課程思政建設圍繞著思政教學進行鏈接,形成相互影響又螺旋上升的有機體,實現課程思政建設推動思政教學和思政教學又反過來拉動課程思政建設模式的創新,實現思政教學和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同時反思現有思政教學中的問題所在,深刻剖析問題,力爭雙管齊下、全方位育人,提出改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和方法。
(1)在教學設計中,組織課程組成員對照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方案,學生職業發展需求、教學目標等方面進行充分討論,有針對性地修訂和完善思政課的教學大綱。同時在專業課教學中明確課程思政要求,滿足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要求。
(2)在教學方法上主張案例驅動,通過思政教師和專業教師集體備課精選案例,增強案例選擇的針對性;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增強案例教學的渲染力;通過思政教師和專業教師引人入勝的講解,全方位立德樹人。
(3)根據思政課和專業課的特點建立相應的考核標準,著重考核學生在掌握了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是否具備了良好的職業道德,是否知法懂法,是否樹立了正確的職業觀和價值觀。
3.實踐是高職高專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把實踐環節作為課程思政的課外延展。實踐課程主要是校內和校外實踐兩種方式,逐步形成課程思政“專業+思政”推進體系模型。教師深刻挖掘思政與專業學科知識內在關聯,使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課程實踐工作中,在與教學相關的實踐實習環節中,深化對思政理論的理解。例如,思政教師鼓勵學生參加志愿服務、紅色宣講、社會公益等實踐活動,教育引導學生自覺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做到知行統一,不僅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而且提升了思想境界,實現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統一。
基于上述理論和實踐邏輯,石家莊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在校黨委的領導下,各級職能部門合力把思政教育思想融入到專業學科課程頂層設計中,以全局的高度進行思政教育的整合,在校內形成人人講思政,人人談育人的良好教育風尚。學校教務處于2020年立項了一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項目,教師發展中心推出“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形成思政案例資源庫,為我校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拓寬思路,將教書育人的內涵落實在課堂教學主渠道,實現了以思政教學為載體,在“雙螺旋”理論指導下,促進思政教學與課程思政的相互結合,協同發展,全方位協同育人,為我國廣大基層工作崗位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素質專業技能型人才。 PR
河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課題:“基于‘雙螺旋’理論的新時代高職高專思政教育與課程思政全方位人才培養探索”(課題編號:JRS-2021-3067)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N].人民日報,2016-12-09.
[2]邱仁富.“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理論闡釋[J].思想教育研究,2018(04):109-113.(責任編輯:李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