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冠 孫文磊 趙冬梅 譚潔 彭炫 萬立中
[摘要]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離不開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與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的受教育主體、政府相關部門、地方企業、高校均受到自身因素與外部因素的阻撓與困擾。因此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需要地方政府細化政策、統籌資源;區域經濟市場反哺受教育主體;高校完善“雙創”教育體系從而打通“地方政府-區域經濟市場-高校”之間能量流、物質流、信息流。
[關鍵詞]“雙一流”;創新創業;培養路徑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2
1 引言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應學習貫徹《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和《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文件精神與內涵,增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推進創新創業學科建設,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水平,從而提升高校核心競爭力[1,2]。魯世林等從使命、路徑、策略三個方面用中國話語闡釋了高校雙一流建設,他認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需要高校用中國話語闡釋“雙一流”建設,并研究闡釋中國話語的表達路徑、策略建議[3]。丁凱等提出產教融合的重點在于校企間有機合作,利用企業、產業集群的優質生產資源及完善的組織架構,為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便利條件與環境支撐[4]。
雖然所有“雙一流”建設高校都應具有自身特色,但是所有“雙一流”建設高校都擁有相同的歷史使命與責任擔當。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發展,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提供戰略支撐”[5]。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比以往任何時期更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科學知識以及德才兼備的人才。
推進“雙一流”建設要循序漸進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出高素質、多樣化、有家國情懷兼具全球視野的高水平創新人才;推進“雙一流”建設就要提升科研和知識服務水平;推進“雙一流”建設就要求高校不斷提高創新策源能力,為學術新思想、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提供營養與土壤,尤其要為基礎研究學科提供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培育原創成果的平臺;推進“雙一流”建設就要搭建更多產教融合的功能平臺。
“雙一流”建設成效的檢驗標準是在提升國家競爭力中所做貢獻,在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中所取得的成績。高校在“雙一流”建設進程中應當在服務國家戰略、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中找準定位,不斷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雙一流”高校建設之路[6]。
2 “雙創”教育的內涵
廣義來講,創新包括行為與觀念的革新,如技術、藝術甚至思想層面的創新;但狹義的創新注重經濟發展和技術能力的結合,更側重于措施、理論及技能等層面,如發明創造新產品或利用技能對創造結果的革新。創業是在行動層面創造事業,在服務企業目標的同時創造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7]。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需要政府、高校、市場等共同參與、協作完成,從而打破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中主體單一的格局。各參與主體通過共同的價值取向,共享資源,同步各方的實踐行動共同實現“雙創”育人的目標[17]。
3 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著力點與路徑
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應不斷嘗試改革創新,依靠政府的堅強領導,協調各方積極探索“雙創”教育培養模式,提升區域創新能力,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3.1 學生創業型人格塑造
只有當“雙創”教育受教育主體都充滿社會責任感、具備創新精神、持之以恒不怕挫折才能使區域經濟充滿活力。李開復總結創業成功者需具備十種能力: 一是強烈的欲望;二是超常的忍耐力;三是開闊的視野;四是知進退、曉事理;五是敏銳的商機感知力;六是人脈拓展能力;七是懂謀略;八是有膽量;九是樂于分享;十是自我反省。大學生“雙創”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還是應從“雙創”教育內涵著手,培養青年學生的創新素養、開發其創新潛能,提升其創業思維、理念、精神等方面的水準。具體可以通過幾個步驟:
第一,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任何人的創業行為如果把目標僅僅局限于實現個人利益而不管國家大戰略,那么哪怕創業過程中順風順水事業有成也是狹隘的,無異于小商小販,學生應該塑造真正的企業家精神,塑造學生創造利潤的能力;奉獻社會、回報社會的高尚道德情操。
第二,學生創業型人格的塑造。創業興趣受遺傳因素、教育活動、社會活動共同作用。所以,創業型人格的塑造依賴于個體自身、外部環境和行為的發展。大學生創業型人格的培養過程中,國家和學校主要起到引導和教育作用,個人能力的提升及取得什么樣的成果依賴學生個人努力程度。大學生若想具備創業型人格,首先,心中根植創新創業的夢想,樂于創新、勇于創業,積極主動地鍛煉自己,提升自身綜合素質,信念堅定,不瞻前顧后,克服困難將理想轉變為現實。學生具體可以通過學校組織的創新創業課程、培訓等儲備創新創業理論知識,另外可以自己認真分析創業成功相關案例,啟發創新創業靈感,調研當前創新創業發展前景、國家政策,鍛煉商業敏感度,通過切身實踐開發自身創造力潛能。其次,學生應了解并掌握世界最新動態,不斷拓展眼界,積累知識與文化,提高涵養,胸懷天下,為今后創業奠定基礎。最后,積極加入到創業團體中、教師科研中,積累專業知識,鍛煉與人溝通的技能、團隊協作的能力。
3.2 完善高校“雙創”教育體系,打造創業型“雙一流”大學
“雙一流”建設高校依托專業學科優勢,聚焦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不斷提升整體科研質量、水平與創新能力,借鑒世界頂級大學成功經驗,挖掘高校知識創造潛能,向創業型“雙一流”大學轉型, 塑造學生創業型人格,提高區域創新水平。
創業型大學的典型特征在于它所培養的學生
在不考慮專業、背景差別的情況下,都具有一個鮮明的共同點:學校的創新創業精神根植于每一位學生的內心。面對高校所面臨的各種困境,可以通過以下內容。
第一,明確創新創業教育內涵與重要性,找到“雙一流”建設中創新創業教育定位及目標,制定詳細的實施細則及方法。在制定的過程中要放眼世界,擁有世界格局和眼光,以世界一流大學為榜樣,針對高校自身發展現狀,打造具有中國高校特色的“雙創”發展理念,并逐步將“雙創”理念上升到高校使命愿景、戰略規劃層面,并落實到校訓、校徽與校園文化氛圍等具體細節上,實現“雙創”發展理念的“本土化”,防止“水土不服”。
第二,學校需要改革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不同步的問題,探索如何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入專業教育之中;在專業設置上,打破專業學科壁壘,鼓勵學科交叉融合,允許學生跨專業修課程學分;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要不斷創新,將“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創業基礎知識等融入到專業課程體系中,全方位的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第三,具有創新創業經驗的教師是“雙創”教育的寶貴資源。遴選“雙創”教育師資隊伍可以通過招募具有成功創業經驗的老師與鼓勵具有創業型人格的高校教師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兼職創業并舉,鼓勵具有科研精神的教師走出實驗室與企業對接,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具有生命力的產品。
第四,提高“雙創”平臺服務能力。“雙創”平臺的建設應該對內全方位服務師生,對外成果展示、連接校企、爭取資源、建立投融資渠道、提供法律保護服務。“雙創”平臺在服務師生的過程中可以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線上發布政策、細則等,線下通過講座、會議等方式對師生進行培訓,通過設立專門的服務通道對師生進行具體的服務。“雙創”服務平臺設立專門的監督與投訴渠道,建立服務質量評價機制。營造校園“雙創”文化氛圍,定期舉辦創新創業論壇、創新創業計劃大賽、不同題材的模擬創業活動。
4 結語
本文通過剖析雙創教育的內涵,探索了“雙一流”背景下雙創教育的著力點與路徑,提出了大學生的“雙創”教育需要具有共同的價值取向的政府、高校、市場等共享資源、共同參與、共同實現“雙創”育人的目標[8],為我國從事雙創教育的研究者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陳才烈,陳濤,林鑒軍,等.“雙一流”建設背景下西部高校創業教育治理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7(2).
[2]教育部 財政部 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1):68-75.
[3]魯世林,梁業梅.高校“雙一流”建設中的中國話語闡釋:使命、路徑與策略[J].繼續教育研究,2018(11):20-24.
[4]丁凱,張銳,張強.“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的路徑[J].江淮論壇,2019(1):185-192.
[5]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教研[2017]2號)[EB/OL].(2017-01-27).http://www.gov.cn/xinwen/2017-01/27/ content_ 516390 3.htm#1.
[6]周浩波.統籌服務國家戰略需要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地方“雙一流”建設高校的使命與擔當[J].遼寧大學學報,2019(1):2-6.
[7]劉芬,陳忠林,孫璐.“互聯網+”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 2017(18):75-77.
[8]蹇世瓊,彭壽清,李祥.“雙創”教育中協同育人的實踐困境及路徑突破[J].江漢學術, 2019(38):122-128.
[基金項目] 2018年自治區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高校社團的本科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8JG43)自治區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綜合項目“機械工程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17JG100)。
[作者簡介]張冠,新疆大學工程訓練中心,實驗師,碩士,研究方向:高校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激光增材制造;孫文磊,新疆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機械制造;通訊作者:趙冬梅,新疆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正高級工程師,主任,研究方向:機電一體化;譚潔,中國西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科員,本科,研究方向:石油管道閥門采購、物料編碼;彭炫,新疆大學工程訓練中心,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農業自動化;萬立中,新疆大學工程訓練中心,技師,本科,研究方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特種加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