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祖權
小學階段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關鍵時期,教師在此時期應當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結合其他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優秀教學案例,設計教學內容時考慮學生的因素,促使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屬于自己的學習體系,以此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而單元教學(以多篇教學內容組成單元的教學)往往超脫于個體教學,能幫助學生在宏觀上更好地學習語文,從而讓學生對語文產生改觀的同時,能更正確地認識語文知識。
一、小學語文單元教學開展的重要意義
1.激發學生語文知識自主學習欲望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單元教學,構建語文課堂,首先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自主探索的欲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能感受學習語文的獨特樂趣,又能從單元學習出發,了解到語文知識和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從而使學生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使學生愿意參與語文學習,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同時單元教學的開展,還能讓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更宏觀地了解知識,從而被語文世界的寬廣和魅力所折服,讓學生在往后的語文學習中,不僅有效地吸收語文知識,還能從某一觀點認識語文,突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意識,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形成屬于自己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探究習慣。
2.增強學生語文單元知識學習意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單元教學,構建高效語文課堂,能幫學生增強對語文單元知識學習的意識。讓學生通過單元知識學習,了解更多課外語文知識,從而讓學生清楚,語文的學習形式多樣,不止是局限于課堂或者教材內容。此外,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能讓學生在學習語文單元知識時,發揮自身的語文思維優勢,并且由于單元知識學習有別于傳統的語文教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較好地鍛煉自己的學習意志,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能增強自身的自主探究意識,以此延伸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結合單元教學構建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益。
3.開拓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和思維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單元教學,并且構建語文大課堂,能改變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產生機械化學習的情況,使學生在課堂外也能利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去探究單元知識,讓其語文思維不再局限于某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或者自己所感興趣的學習點上,而是幫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和分析語文,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和難度,使學生在接下來接觸更廣泛的語文知識范疇、利用單元學習掌握精髓內容后,借助知識對其逐步解析,以此使學生在接下來的語文學習過程中,能夠產生事半功倍的學習效率。這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語文知識探究自信,達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目的。
二、小學語文單元教學開展的具體策略
1.結合教材內容,設計有效單元教學
目前,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主要途徑還是通過課堂教學,知識獲取渠道主要還是通過語文教材。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單元教學開展過程中,應當先去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語文綜合水平,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再去結合教材內容,開展有效的語文單元教學,使學生能夠通過合作的探究,掌握大部分教材內容。教師在結合教材內容設計有效單元教學時,也應當從學生的學習角度出發,盡量設計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單元教學,使學生能通過單元教學的開展,不僅掌握大部分語文知識,還能在生活中感受到語文,從而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通過教材學習形成語文體系,了解語文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又能通過生活中的語文提高對語文自主探究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時,教師發現學生在學習時總是產生機械化學習現象,教師詢問學生為什么對本單元的知識學習不感興趣時,學生認為因為本單元知識缺乏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和飽滿的人物形象,所以學生渴望了解教材內容之外的知識。教師應當重視這一問題,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開展本單元的教學。教師先是讓學生分組討論《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中為什么那些豆子要跳出來,然后讓學生展開討論,并且令學生明白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是讓我們學會認知周圍的事物,之后再引導學生閱讀《蝙蝠和雷達》,感悟到科技就在我們的身邊,語文亦是如此。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學生了解到了本單元重在向我們介紹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現象,或者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科技運行的原理。這就讓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也讓學生在本次單元學習過程中,能夠發揮自身的思維優勢,并且主動與教師展開討論和交流,從而讓學生掌握扎實的教材內容,完成基礎學習目標,為接下來的課外的單元學習做好鋪墊。
2.結合課外資源,發散語文單元作用
教師根據觀察發現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雖然能掌握基礎知識,但是無法開拓自己的視野。這是因為目前大多數學生學習思維活躍,但是自制力不足,在課堂上雖然能掌握知識,但是在課堂外缺乏對語文知識自主探究的意識,這就無法令單元教學的效果達到所預期的目標,所以教師在語文單元教學中應當將課堂資源和課外資源進行相整合,形成新的單元學習。教師在結合課外資源,發散語文單元教學的作用時,應當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推薦給學生相應的課外讀物,令學生經過閱讀能反思與教材內容的聯系,也令學生能夠通過教材的學習重新認知課外閱讀,從而促使兩者之間相輔相成,達到預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時,由于本單元的教學內容關乎神話,所以學生學習積極性很強,但是學生在學習完之后,感覺故事已經讀完,所以興趣開始下降,這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講述更多的古代神話故事。如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外自主閱讀《中國神話傳說》,然后選出兩篇學生呼聲最高的神話故事融入到本單元的學習中,組成新的單元之后,通過教學的方式進一步發散學生的語文思維,讓學生能夠從更寬廣的角度去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知識,也令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能利用課外自主探究的形式學習語文知識,并且認識到語文學習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沉悶,無趣,而是充滿著生機和活力。這就讓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愿意挑戰更高難度的語文單元學習。許多學生在經過本次單元教學過后認識到了語文世界的廣袤無邊,以及“學海無涯”的道理,這就為接下來學生學習語文創立了動機。
3.運用微課途徑,開展有效單元教學
信息化時代產生了信息化教學,而信息化教學又催生出了多樣化教學形式,比如微課教學。微課是學生最為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之一,這是因為微課能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并且使學生在看到畫面的同時,能聽到聲音,從而豐富學生的感官,使學生愿意參與到語文教學中,提高自己的語文綜合水平。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單元教學時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應用微課途徑開展有效的單元教學,并且讓學生通過不同教學視頻的觀看,了解到教學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以此促使學生能發揮主觀能動意識,認識到語文知識點之間的相同和差異。
以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由于本單元的內容與中國四大名著有關,所以學生在學習時,也能投入學習精力,但是教師在介紹完四大名著過后,學生則會感覺四大名著的閱讀任務過于困難,所以失去了對本單元學習的信心。教師利用互聯網資源去搜尋了相關影視資源,并且在剪輯微課時,融入了學生所喜歡的動漫元素,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觀看,學生在閱讀過后就會被四大名著的故事情節和更豐滿的人物形象所折服。學生在課堂上觀看完微課,了解了四大名著的片段后,對本單元的知識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比如學生開始對故事發生的背景感興趣,對人物結局也有很大的探索熱情。教師可以趁熱打鐵,讓學生用看視頻、看動漫的形式,了解本單元的課外內容,然后在第二節課之前,讓不同的學生上講臺以講故事的形式去講述自己讀到了哪些故事和自己悟出了哪些道理,以此讓本次的單元教學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學習印象,增強學生的語言組織與運用能力,落實了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目標。
4.完善評價制度,引導學生樹立信心
小學生學習自尊心強,渴望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認可,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單元教學過后,給予學生客觀、合理的評價,使學生通過評價重新認識自己,并且了解自己在單元學習中的優勢和不足,并且也能從教師對他人的評價中了解其他人與自己的差異,而且愿意吸收他人的思維優勢,完善自身的語文思維發展。而且單元教學往往是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教師可以給予不同學習小組不同評價,并且讓小組負責人代表小組講話,發表學習經驗和心得,讓學習小組之間完成思維互換,達成提高班級整體語文綜合水平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開展單元教學一段時間后,就可以基于學習小組的學習狀態和成果,給予學生客觀、合理的評價。對在單元學習中合作意識強、動手探究能力高、對單元教學擁有自主學習經驗的學生,教師要提出表揚。然后讓其選擇一個小組代表人上臺說一說自己學習小組在學習過程中分別遇到了哪些困難,以及是如何解決這些困難。這就維持了此學習小組的學習自信,也讓其他學習小組看到自己在單元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并且愿意向此學習小組學習,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單元教學模式正在成為必然的趨勢,教師除了要運用以上的教學策略外,還應當觀察學生在單元學習中的問題,如果學生遇到了無法自主解決的困難,那么教師就要以引導的姿態幫助學生,使學生在單元學習中能夠對繁復的語文知識擁有自主探究能力,而且能產生極為深刻的學習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