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摘 要:語文是高職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人文素養。儒家傳統教育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融合,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能夠通過儒家思想指導學生的行為,使其成長為現代化復合型人才。文章介紹儒家傳統教育的內涵,分析儒家傳統教育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意義、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關鍵詞:儒家傳統教育;高職;語文教學;滲透;意義;問題
中圖分類號:G641;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2-0001-03
儒家傳統文化對我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教師在教學中融入儒家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尤其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更應該重視儒家傳統教育,引導學生掌握儒家思想的內涵及外延,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創造條件。教師應該明確在高職語文教學中融入儒家傳統教育的現實意義,促使學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塑造健全人格、涵養人文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實現全面發展,達到以文育人的目的。高職語文教師應該將儒家傳統教育與語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開展教學,以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一、儒家傳統教育概述
1.詩書教育
詩書教育是儒家傳統教育中的基礎。儒家經典主要包括《詩》《書》《禮》《樂》等,它們對于人格塑造和思想培養均能產生積極影響。通過學習《詩》,學生可以培養勃發向上的心志;通過學習《禮》,學生可以養成謙虛有禮的性格。
2.人倫教育
儒家思想體系對社會人倫道德的重視程度較高,人倫道德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根本。教師將人倫教育融合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可以使學生掌握做人的基本原則,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比如儒家經典《弟子規》對人在家庭、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了闡述。“五倫十義”是關于人倫道德的經典論述,人倫道德往往能夠決定社會風氣,因此現代教育應該對人倫教育內容加以創新應用,真正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3.德行教育
儒家思想中的德行教育與現代教育中的“立德樹人”理念不謀而合,其目的都是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修養,使其成長為有道德、有素質的人才。儒家的“存養、克治”思想對人的行為及作風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人們注重自身的修養,消除不良觀念和行為習慣,以達到近乎“君子”的境界。對高職學生進行德行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為其職業道德培養奠定基礎。
二、儒家傳統教育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意義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高職語文教學中融入儒家傳統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創造環境。將儒家文化小故事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課堂的活躍度,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更為透徹。
2.增強情感認知
儒家傳統教育涉及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等多項內容,教師結合這些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可以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情感認知,教會學生主動從生活中發現真善美,進而塑造學生的品格,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在高職語文教學中融入儒家傳統教育,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師在高職語文教學中融入儒家傳統教育,可以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覺。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兼容和發展的特點,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充分挖掘其時代價值,可以使傳統文化煥發新的活力。
三、儒家傳統教育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滲透存在的問題
1.重視程度較低
對儒家傳統教育重視程度較低,是當前高職語文教學的主要問題。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一些高職院校認為職業教育就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不重視對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人文素質的培養,也就忽視了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儒家傳統教育。
2.教學方法單一
在儒家傳統教育中,部分教師始終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很少,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這不僅不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而且容易使學生對儒家傳統教育產生排斥心理,并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
3.重理論輕實踐
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參加實踐的機會較少。這使得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停留在表層,無法從實踐中獲取更加深刻的認知,限制了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儒家思想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儒家傳統教育如果只局限于理論教育,則很難讓學生深刻感悟其內涵,無法在學生人格塑造及行為引領方面發揮作用。
四、儒家傳統教育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1.優化課前導入
激發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儒家傳統教育效果的關鍵。為此,教師應該優化設計課前導入環節,找到儒家傳統教育與語文教學內容的契合點,并使導入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之間形成無縫銜接。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和認知需求,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儒家傳統教育內容,并注重其生動性和趣味性,為學生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并對教學內容產生期待心理。比如,教學“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這句詩時,教師在課前導入環節可以將儒家思想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內容融入進來,讓學生結合自身經歷討論這句話的含義,以營造熱烈討論的氛圍,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接著,教師順勢引入“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這句詩,讓學生將兩者結合起來思考、討論。最終,學生明白了與人交往的技巧: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個人雖然有不同的觀點,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但人與人之間仍可以保持和睦融洽的關系,這就是與人相處之道。
2.創設教學情境
教師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情境教學法具有立體化、多元化和趣味化等特點,非常符合高職學生的認知規律。為此,教師應該結合儒家傳統教育內容和語文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更真切、更深入地理解所學內容,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教師創設教學情境時,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予以創新,還應該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消除學生在情境學習中的疏離感。另外,為增強教學情境的感染力,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利用其聲光畫影特點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比如,教學“東、西視角論友誼”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呈現教學內容,播放電影《孔子》中的相關片段,引導學生從孔子的一言一行及其與弟子的交流中理解“禮”文化,認識到中西方在“禮儀”方面的差異性,從而加深對本節課內容的感悟。
3.實施心靈美育
網絡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然而網絡信息具有復雜性,會對缺乏信息辨別能力的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產生一定的沖擊。當前,個別青少年存在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這會嚴重影響其健康成長。為此,教師應該以高職語文教學為契機,借助儒家傳統教育,對學生實施心靈美育。在當前社會環境下,用人單位不僅關注人才的職業技能,更重視人才的心理素質、道德修養等,因此實施心靈美育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必然舉措。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將德育、智育和美育內容融合起來,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成長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比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將“仁者愛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儒家思想融合進來,引導學生追求“仁者”的境界。
4.遵循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儒家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旨在從學生的個人情況出發實施教育,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循因材施教原則,了解學生在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認知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并采取差異化教學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提升與進步。為此,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為每一個層次設定相應的目標,并采取有效教學方法,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達成目標,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成就感。比如,教學“詩意的棲居,百味人生”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儒家思想文化的角度審視自己,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應該從自身需求出發尋找生命的意義,從而實現個人價值。孔子教授學生知識時,針對學生的同一個問題往往會有不同的回答,這就是因材施教的體現。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5.開展實踐活動
儒家傳統教育不能停留在理論教育層面,還應該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踐行儒家傳統文化,使學生在實際行動中更好地理解儒家文化內涵,不斷規范自身的行為。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將自己所掌握的儒家傳統文化加以靈活運用,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定實踐活動主題。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撰寫有關‘傳統文化的論文”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查閱文獻、實地調查等方式,了解儒家文化的起源、發展及其對我國社會產生的影響等,從而加深學生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在假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投入到社會公益事業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道德實踐能力。
6.提高教師素養
一支高水平的高職語文師資隊伍,是引導學生學好語文、發展職業素養的關鍵前提。教師的綜合素養,會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儒家傳統教育的滲透,加強對儒家思想文化的系統化學習,并不斷挖掘語文教學中的儒家傳統文化教育內容,提高自己的儒學水平和語文教學水平。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時代發展需要,與學生共同探討儒家思想,實現與學生的共同成長。教師要不斷學習儒家思想精髓,為學生做出榜樣,構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帶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五、結語
詩書教育、人倫教育和德行教育是儒家傳統教育的基本內容,可以對人的行為和觀念產生正面引導作用。教師應該將其與高職語文教學融合在一起,增強學生的情感認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基礎。當前,儒家傳統教育與高職語文教學的融合存在重視程度較低、教學方法單一和重理論輕實踐等問題。為此,教師應該通過優化課前導入、創設教學情境、實施心靈美育、遵循因材施教、開展實踐活動和提高自身素養等途徑,將儒家傳統教育融入高職語文教學,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解紅霞.探究高職語文教學中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J].現代職業教育,2018(29).
[2]孫潔.淺析基于儒家傳統教育的高職語文教學優化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7(49).
[3]王東林.衛生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育功能探究——以儒家思想為例[J].科教文匯,2014(12).
[4]王麗娟.論高職語文教育的人文作用[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1).
[5]范冬梅.諸子散文教學與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D].遼寧師范大學,2007.
[6]眭婧敏.高職語文教學融合中華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03).
[7]王莉,楊忠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高職實用語文教學的探索實踐[J].職業技術,2017(12).
[8]張立英,朱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高職語文教學的融合策略[J].語文建設,2015(35).
[9]耿玉芳.儒家文化視域下的大學語文教學價值取向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9(11).
[10]劉曉慧,劉慧敏.淺談大學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的交融[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1).
Exploration of the Penetration of Confucian
Traditional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Xue
(Nanch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 and Tourism, Langzhong 637400, China)
Abstract: Chine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helps to cultivate students' expression ability and humanistic quality. The integration of confucian traditional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practice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sound personality, improving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guiding students' behavior through confucianism and making them grow into modern compound talent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confucian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confucian tradition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Key words: confucian tradi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filtration; significance; probl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