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秀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國各個領域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學習生活方式也產生了深遠影響。高校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因此應主動承擔起新媒體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斷提升教學實效,充分釋放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選擇正確的、積極的行為方式。在具體教學中,高校應遵循正確的思想導向,樹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跨界思維,堅持以學生為本,積極更新教育教學模式,同時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建立科學的考評機制。
關鍵詞:思想政治;新媒體;高校;導向;思維;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2-0142-03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也被稱為數字化新媒體。其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與學習、生活方式等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積極方面的影響是拓展了大學生的視野和思維空間,提升了大學生的綜合素養。消極方面的影響是,部分大學生在新媒體中迷失了方向,理想信念等偏離了正常軌道。因此,在新媒體時代,高校要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選擇正確的、積極的行為方式,不斷提升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和道德品質。
一、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1.新媒體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影響
基于新媒體的發展,海量信息涌入校園,在豐富大學生文化生活、為大學生提供學習便利的同時,也有一些消極影響,即部分大學生沉迷于新媒體環境下的網絡信息中荒廢學業,或產生不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不正確的價值取向,甚至走向極端。而這些消極影響不僅不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還干擾了高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與時俱進,針對新媒體的發展做出相應調整,才能發揮其應有的育人功能。
2.新媒體時代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教育手段的影響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應用的教育手段、設計的教育內容,是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前提與基礎,同時也與教育實效性緊密相連。通過教育實踐可知,傳統的思政教育手段相對單一、教育內容相對單薄,與大學生的思想發展、時代發展脫節,這制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高校的整體教育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多樣化的科學技術進一步優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海量的信息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大學生可以進一步拓展對世界、社會的認識,并不斷激發學習興趣。
3.新媒體時代對大學生的影響
大學生是新媒體時代的受益者,也是新媒體發展的推動者。也就是說新媒體對大學生團體的影響非常大。但部分大學生在思想方面并不成熟,面對良莠不齊的海量網絡信息,缺乏應有的辨別力,缺乏應有的方向感,甚至在不良信息的影響下,出現思想道德的滑坡。因此,高校非常有必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和道德品質。
二、新媒體時代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
新媒體對高校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及價值觀等產生很大影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有必要。大學生只有不斷提高思想素質、道德品質,才能端正學習態度、生活態度,進而正確認識自己,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2.有助于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強大生命力,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以及豐富的教育內容。因此,高校應抓住機會,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打造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多途徑、全方位踐行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命,不斷增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力、感召力。
3.有助于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
道德缺失、法律意識淡薄、責任感淡化,這些不應該是新時代大學生的標簽。高校應基于新媒體的發展,針對大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現的問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并把思想品德培養融入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自覺承擔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任。
三、新媒體時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原則
1.方向性
在新媒體時代,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高校要堅持正確的教育方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論。高校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認識,教育他們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世界、分析問題,為成長成才打下科學思想基礎。同時,高校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使其樹立科學而堅定的理想信念,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針對性
大學生思想、行為的變化都是有動機的,而引發大學生改變動機的因素很多,可能是大學生某種心理需求或理智判斷,也可能是某些外部環境的刺激,如高校教育者的教育指導。當前環境千變萬化,極為復雜,因此,高校應針對大學生在新媒體時代出現的不良思想、行為,借助思想政治課堂,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大學生選擇正確的、積極的行為,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使其成長為新時代的青年楷模。
3.規律性
規律是事物之間的內在的必然聯系,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向。在新媒體時代,高校要根據學生的思想行為發展規律、社會發展規律,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構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積極更新、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策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社會脫節,充分彰顯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四、新媒體時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策略
1.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引導學生成長成才
高校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因此,基于新媒體時代的思想政治教學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具體教學中,高校要堅持不懈地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引導學生做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同時,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優良的校風、學風,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大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
2.堅持學生為本,優化教學方法
大學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兩者只有緊密結合,才能最大程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在具體教學中,高校要結合新媒體發展,積極推動思想政治課程改革,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發揮最大的育人功能。現階段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單薄等情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勢在必行。高校可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在實際課堂教學環節引入多媒體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例如,可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播放視頻、音頻,充分調動大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程的積極性。
3.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決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關鍵因素,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就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思想覺悟,滿足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思想政治教學中,部分教師以傳統的知識講述為主,忽視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對此,高校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引導教師基于新媒體的發展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例如,在選聘教師之前,要對目標教師進行綜合考察,將政治覺悟高、業務素質好的教師充實到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隊伍中來。對現任教師,高校要加強管理,定期組織培訓,開展講座,逐步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思想政治覺悟,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業化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另外,高校還可以在教師期末評級環節,引入思政教育評審內容,提高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完善的評優機制能夠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使其在教學中銳意進取,不斷創新,積極構建高效思想政治課堂,提高大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4.樹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跨界思維
新媒體時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很多挑戰,教師要從多個角度對教育方式進行調整,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革新。而跨界思維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其是以多角度看待問題和提出解決方案的一種思維方式。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灌輸的方式,促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而這種方式既不利于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提高教學實效性。因此,教師要打破思維定式,基于新媒體的發展,以開放性的思維調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教育內容,讓思想政治教育活起來,真正入學生腦、入學生心。而跨界思維可讓教師突破原有的思維框架,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靈活解決問題,實現多個領域的知識融合。教師以跨界思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可引導大學生多視角、綜合性地看待問題,實現對大學生的全方位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基于新媒體的發展,運用跨界思維,多角度拓展大學生的思維。
5.建立科學的考評機制
目前,以考試論成敗、以成績分高低的考核機制,已經不適應基于新媒體發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無法體現對大學生的綜合性、科學性評價。因此,高校要在考核機制方面進行改革,即改變目前的以考試論成敗、以成績分高低的考核機制,堅持將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培養作為重點,著重考核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綜合水平,促使學生通過這樣的綜合考核機制,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不斷修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可見,高校基于新媒體的發展,通過建立科學的考評機制,對學生進行意識形態引導,可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時代,機遇和挑戰并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要根據新媒體發展對高校的教育環境、教育內容、教育方式以及大學生的影響,積極思考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認識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為實現中國夢增添強大的青春能量。
參考文獻:
[1]張燦飛.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20(05).
[2]張盛秋.新媒體時代下提高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路徑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6(07).
[3]莊倩琳,竇金煥,成求勇.新媒體時代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以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06).
[4]張卓偉,李穎.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中北大學學報,2019(06).
[5]王長恒.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4).
[6]王學偉,劉少坤.以人為本——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關鍵點[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04).
Exploration of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Media Era
Xiao Yuxiu
(Apartment Management Center of Student Affairs Offic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36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various fields in China, this change has also had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ideas, learning and life styl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place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study and live, therefore, they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undert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media era,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ully release the cha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ideas and choose correct and positive behavior. In specific teach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ollow the correct ideological guidance, establish the cross-border think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dhere to student-oriented, actively update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od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new medi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uidance; thinking; eval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