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磊
摘 要:《如今家鄉(xiāng)山連山》是一首曲調富有民族風格的少兒歌曲。歌曲用第一人稱的手法描寫了農村兒童的天真純樸,唱出了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文章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聆聽歌曲、學唱歌曲、學唱二聲部、處理歌曲、延伸拓展、結束語八個方面設計《如今家鄉(xiāng)山連山》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基本掌握雙聲部的演唱技巧,感受到旋律的音高變化和聲部的美妙與和諧,激發(fā)出對多聲部演唱的熱情與興趣。
關鍵詞: 少兒歌曲;二聲部;單調;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23.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2-0097-03
一、教學準備
課型:唱歌課。年級:小學三年級。課時:一課時。教學內容: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歌曲《如今家鄉(xiāng)山連山》。教學內容分析:《如今家鄉(xiāng)山連山》是一首曲調富有民族風格的少兒歌曲。歌曲用第一人稱的手法描寫了農村兒童的天真純樸,唱出了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同時,通過頗具特色的兒童心理活動,把谷垛比作山,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農村大豐收的歡樂景象。歌曲為四二拍,五聲羽調式、一段體。第一、二樂句是第1-8小節(jié),是兩個句首相似的平行樂句,它們的節(jié)奏相同,旋律高低起伏,十分貼切地描寫了母子(女)倆的對話。第三樂句是第9-14小節(jié),節(jié)奏緊縮,其中插入兩個小間奏,表現(xiàn)出興奮、熱烈的情緒。第四樂句是兩聲部合唱,以頓音唱出的爽朗笑聲,充分抒發(fā)了兩人幸福愉快的心情。最后8小節(jié)是一個擴充樂句,節(jié)奏拉寬,歌聲柔和、連貫,讓人感受到母親與孩子間的無限深情。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富有想象力,并且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初步具備合唱能力,對二聲部的學習有一定困難,需要多加練習。教學目標:能用愉快的情緒、自然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如今家鄉(xiāng)山連山》,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認識、理解頓音記號的相關知識,并體會頓音記號在歌曲情緒表達中的作用;初步掌握歌曲中彈性與連貫的演唱技巧;通過二聲部的學習,初步建立二聲部合唱的概念,感受美妙的和聲效果,激發(fā)對多聲部音樂的學習熱情。教學重點:準確地將歌曲中彈性樂句與連貫樂句演唱到位。教學難點:歌曲情感的啟發(fā)與引導;兩個聲部的和諧配合,體驗和聲帶來的美妙音效。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
二、 教學過程
(1)導入部分。組織教學,交流問好。師:同學們,我們先來活動一下好嗎?(師生隨著《如今家鄉(xiāng)山連山》的伴奏做音樂律動。)
(2)音符“認一認”。師: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么?你們都認識嗎?(課件顯示寫有“do re mi fa sol la si”七個音符的小花,讓學生認唱。)師:別小看這些小音符,它們可都是唱歌的高手呢!
(3)音符“唱一唱”。師:你聽,它們在唱歌了。(播放旋律。)我們也來唱一唱吧!(學生聆聽,模仿。)師:聽!旋律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師用頓音跟琴范唱。)(生聆聽,回答。)師:這個記號形狀像什么?它叫什么記號?(學生回答。)師:這是頓音記號,它就像小乒乓球一樣跳來跳去。所以我們要唱得短促、有彈性。你們能試一試嗎?(教師范唱,學生模仿。要求學生做到聲音有彈性,位置統(tǒng)一,并注意氣息的控制。)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開啟有趣的音符王國,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為后面的二聲部合唱做好鋪墊。
三、聆聽歌曲
(1)聆聽歌曲,初步感受。師:我們來聽一首好聽的歌——《如今家鄉(xiāng)山連山》。(播放《如今家鄉(xiāng)山連山》范唱,學生聆聽。)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生1:快樂。生2:高興。
(2)聆聽旋律,再次感受。師:媽媽說家鄉(xiāng)沒有山,小姑娘說家鄉(xiāng)山連山。誰來告訴老師,她們說的“山”是同一內容嗎?生:……師:哦,原來媽媽指的是風景中的山,小姑娘指的是谷垛堆起來高高的,像山一樣。讓我們再聽一遍,并伸出小手跟老師畫一畫旋律線,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師隨著《如今家鄉(xiāng)山連山》的范唱在黑板上畫出歌曲旋律線。學生回答。)師:把旋律線連一連,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是的,我們仿佛看到了高聳的山峰,也看到了低低的山谷。音樂就是這么神奇!那么,這首歌曲可以分為幾個樂句呢?我們再來欣賞一遍。
設計意圖:以畫旋律線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旋律的音高變化。
(3)復聽旋律,劃分樂句。師:一共可以分為幾個樂句呢?(學生聆聽,回答。)
設計意圖:分層次、提要求,讓學生反復聆聽歌曲,加強對歌曲旋律的掌握,為接下來進行歌曲重難點內容的教學做好鋪墊。
四、學唱歌曲
(1)用“啦” 跟琴模唱,解決歌曲的音準。師:讓我們用“啦”輕輕地跟琴模唱,要聽好琴聲,注意音準。(生跟琴輕聲模唱歌曲。)
(2)解決頓音記號、連音記號等音樂知識難點。1)區(qū)分頓音記號與跳音記號。頓音記號又叫跳音、斷音,表示短促輕快的跳音。它跟跳音記號有些相似,跳音記號也表示在音樂中短促而輕快地唱出一個音。但是它們的演唱時值不同,頓音記號唱四分之三時值,而跳音記號唱一半的時值。力度也不一樣,頓音記號的力度比跳音記號稍大一些。2)連音記號。當連線前后的音符、音高相同,做一個音演唱或演奏時,連線里的音符時值要相加;當不同音高的音符相連,表示音與音之間的過渡要圓滑連貫。3)認識八分休止符:停半拍。要唱得聲斷氣連,休止要干凈。
設計意圖: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是學好音樂的基礎。
(3)跟琴聽唱歌詞。師:聽好琴聲,老師彈一句,你們唱一句。(生聽琴聲,一句一句跟唱。)
(4)師生合作演唱。師:我們來做個接龍游戲,老師唱前一句,你們唱后一句。(師生接龍演唱。)
(5)情緒處理。師:糧食豐收了,谷垛越堆越高,小朋友的心情怎么樣?生:高興、快樂……師:就讓我們帶著這份愉快的心情,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眼睛要睜得大大的,抬頭挺胸,面帶微笑。(生跟琴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6)跟樂曲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師:最后,讓我們跟隨伴奏再唱一遍,伴奏的速度更快了,你們能跟上嗎?(生跟隨音樂伴奏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要求:頓音要有彈性,樂句最后的連音處要唱得連貫、柔和。)
設計意圖:在歌曲新授環(huán)節(jié),唱歌游戲和教師聲情并茂的范唱,能引發(fā)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fā)學生的演唱積極性。
五、學唱二聲部
(1)感受二聲部。師:同學們唱得真動聽!老師也忍不住想唱一唱了。你們聽,老師唱的旋律和我們學的有什么不同?(播放歌曲《如今家鄉(xiāng)山連山》范唱,教師進行二聲部范唱。學生聆聽,回答。)師:老師跟錄音機里的小朋友唱的一樣嗎?是的,旋律不一樣了,這是老師創(chuàng)編的二聲部旋律。這樣的演唱形式叫合唱。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感受和聲帶來的美妙效果,激發(fā)對多聲部學習的熱情與興趣,為接下來的二聲部合唱打下基礎。
(2)學唱二聲部。師:原來,二聲部合唱更加豐滿,情感表達更加豐富,這就是合唱的魅力。你們想學嗎?好,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二聲部演唱方法。
(3)二聲部合作。1)師生合作。師:下面我們來合作演唱這首歌,老師唱紅色部分(高聲部),你們唱藍色部分(低聲部)。(生跟琴演唱藍色部分旋律。)師:同學們剛才唱得很好。如果我們在唱自己聲部的同時,不被別的聲部干擾,并能注意聲音的和諧,就更好了。現(xiàn)在我們來交換一下,你們唱紅色部分,好嗎?(生跟琴演唱紅色部分旋律。)2)生生合作。女生唱高聲部,男生唱低聲部;男生唱高聲部,女生唱低聲部。全班學生分成四組,一、二組唱高聲部,三、四組唱低聲部,然后一、二組唱低聲部,三、四組唱高聲部。
(4)學生互評。師:大家來說說,你覺得高、低聲部配合得怎么樣?生1:我覺得有些同學走音,跑到高聲部去了。生2:還挺和諧的。生3:有些同學聲音很大,我覺得應輕一些,用氣息演唱。師:總體來說,聲音還是很和諧的。也有些不足之處,如有的同學對自己的聲部不熟悉,我們要多練習,學會用正確的方法,高位置、輕聲地演唱,這樣可以唱得更動聽。
設計意圖:通過感受二聲部—學唱二聲部—二聲部合作—學生互評,一步步帶領學生感受、體驗、表現(xiàn)歌曲,讓學生體會歌唱二聲部帶來的快樂、喜悅的心情,提升學生的音準以及二聲部合唱的能力。
六、處理歌曲
(1)出示圖片。師:家鄉(xiāng)谷垛堆得高,如今家鄉(xiāng)山連山。我們來看一看谷垛的圖片,你們看到了什么?(生暢所欲言。)師:對了,糧食豐收了,農民伯伯臉上掛滿了笑容,在他們笑容的背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農民伯伯很辛苦。師:那作為小學生,我們應該怎么做呢?(生暢所欲言。)師總結:這首歌曲歌頌了家鄉(xiāng)的豐收景象,抒發(fā)了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歌曲。師: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歌曲,我們還可以加入什么呢?生:動作。師:那我們就加入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現(xiàn)歌曲吧!
(3)加入打擊樂伴奏。師:還可以加入什么呢?生:打擊樂器。師:老師今天帶來了碰鈴和沙錘,你覺得它們在歌曲的什么地方敲擊比較合適呢?生:……師小結:歌曲前面和后面部分的情緒比較抒情,適合用碰鈴來表現(xiàn),中間部分比較歡快,適合用沙錘來表現(xiàn)歌曲的情緒。就讓我們一邊唱一邊動起來吧!生:幾個同學分別演奏碰鈴和沙錘,其余同學一邊做動作,一邊分聲部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七、延伸拓展
(1)MV播放東臺的特色。圖片播放。特色美食:東臺魚湯面、油炸臭干、富安酥兒餅、東臺陳皮酒、東臺西瓜、東臺麻蝦醬、東臺蠶繭;傳統(tǒng)文化:東臺發(fā)繡、董永傳說、海春軒塔、溱湖刻紙、根雕、麥秸畫等。
(2)創(chuàng)編歌詞。( )告訴我,( )。我呀( ),拉著( )看;家家( ),如今家鄉(xiāng)(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笑彎腰呀,親我的小臉蛋,喲喂。
生1:奶奶告訴我,家鄉(xiāng)沒有海。我呀搖搖頭,拉著奶奶看。家家西瓜種得多,如今家鄉(xiāng)海連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奶奶笑彎腰呀,親我的小臉蛋,喲喂。生2:媽媽告訴我,家鄉(xiāng)很多海。我呀點點頭,拉著媽媽看。家家桑樹種得多,如今家鄉(xiāng)海連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媽媽笑彎腰呀,親我的小臉蛋,喲喂。……師:你們可真是小小創(chuàng)作家!下面我們就把改編的歌詞跟著伴奏一起唱一唱。(生跟隨伴奏唱新改編的歌詞。)
設計意圖:即興創(chuàng)編歌詞,可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讓學生在創(chuàng)編中獲得快樂和自信。
師:今天我們嘗試了二聲部合唱,看到同學們投入的樣子,老師很高興。所以我要獎勵大家一首關于家鄉(xiāng)的合唱歌曲,讓我們進一步感受二聲部合唱的魅力。(播放視頻《在希望的田野上》。)師:這首歌曲唱出了豐收的美好景象,唱出了人民的勤勞智慧。
八、結束語
師:今天,我們共同感受了二聲部合唱的魅力。最后,讓我們用自豪、飽滿的熱情再次演唱這首歌曲。(學生在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教學反思:二聲部的合唱是歌曲學唱的難點,為了突破教學難點,筆者在歌曲導入時,就進行滲透。在二聲部的合唱訓練中,啟發(fā)學生在演唱自己聲部的同時,注意聆聽另一個聲部的聲音,讓學生做到輕聲高位置。這樣,學生就可基本掌握雙聲部的演唱技巧,同時激發(fā)對多聲部演唱的熱情與興趣。
參考文獻:
[1]葉文靜.論小學生唱歌教學中的“混聲”訓練與研究[D].吉林藝術學院,2019.
[2]董璇.小學唱歌教學改革實踐點滴[J].中國音樂教育,1996(04).
[3]于蘭英.試論小學唱歌教學的優(yōu)勢和作用[J].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03).
[4]張元紅.立足音樂本體 綻放實效光芒——《如今家鄉(xiāng)山連山》教學設計[J].中學課程輔導,2014(13).
[5]朱英.基于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法在小學歌唱教學的應用研究[J].黃河之聲,2020(06).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Design of Nowadays Hometown Mountain to Mountain
Sun Lei
(Chuanchanghe Primary School, 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Yancheng 224000,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Hometown Mountain to Mountain is connected by mountains is a children's song with rich national style. The song describes the innocence and simplicity of rural children in the first person and sings their love for their hometown. This paper designs the teaching activity of Nowadays Hometown Mountain to Mountain from eight aspects: teaching preparation, teaching process, listening to songs, learning to sing songs, learning to sing two voice part, dealing with songs, extension and expansion, and conclusion, so that students can basically master the singing skills of two voice part, feel the pitch change of melody and the beauty and harmony of sound parts, and stimulate their enthusiasm and interest in multi part singing.
Key words: children's songs; two voice part; monotonous; teachi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