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1+X”證書制度是現代職業教育的創新舉措,以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為例,分析焊接領域對職業教育培養人才的需求,從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教材與課程資源開發等方面提出“1+X”培養方案,以期為“1+X”試點建設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1+X 試點建設 焊接技術與自動化 人才培養方案? 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5-0099-03
焊接技術是一項傳統的手藝。隨著新材料的發展和新技術的應用,行業企業對焊接技術人員的崗位能力有了新需求。傳統的焊接操作,人為影響因素大,焊接質量和焊接操作水平、經驗有著很大的關系。由于焊接勞動強度大,許多企業出現招工難,學校出現招生難的情況。招工難導致企業用人成本提高。工業機器人在焊接領域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招工難的問題。機器人焊接的效率高,質量受人為因素影響小,在焊接工藝合理的情況下,往往焊接質量較高。市場亟須焊接機器人編程、機器人焊接工藝、自動化夾具設計等技術技能型人才。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員工技能的再提升與再培訓、再就業等問題也亟須解決。企業對員工的需求也從以往的單一焊接操作者轉向需求既懂焊接手工操作又懂焊接自動化、智能化的復合型技能人才。“1+X”證書制度工作是現代職業教育的創新,為滿足焊接領域對人才需求提供了可能。特殊焊接技術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由社會遴選機構船艦客教育有限公司組織專家、企業、一線教師制定。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作為特殊焊接技術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對照特殊焊接技術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結合學院情況和區域發展,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
一、“1+X”證書制度試點實施的背景和意義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提出從2019年開始,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把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結合起來,將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互融通,探索實施“1+X”證書制度,是“職教20條”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現代職業教育的重大創新舉措。自此教育部等部門先后公布了16項“X”證書和相關試點職業院校、第三方評價機構名單,啟動了“1+X”試點工作。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作為“1+X”證書(特殊焊接技術)試點,在試點建設過程中,對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教材與課程資源建設進行了改革,為“1+X”證書試點的建設提供參考。
二、“1+X”證書制度試點的實施
(一)制訂人才培養方案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職業院校落實黨和國家關于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總體要求,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安排教學任務的規范性文件,是實施專業人才培養和開展質量評價的基本依據。經過深入企業調研、畢業生就業跟蹤調研分析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崗位需求,與企業、行業專家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實現課證融合。人才培養方案把培養復合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一改過去“單一”技術與技能的培養目標,樹立學生終身學習的理念,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下面從課程設置和教學進程兩個方面論述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措施。
1.課程的設置
參照特殊焊接技術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要求,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對課程進行整合、新增、刪減等處理,制訂課程標準。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梳理每一門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根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對學生的德育要求實施課程思政,發揮專業課程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突破職業院校畢業生只能從事低端工作崗位的壁壘,重新調整弧焊機器人的課程內容,突出機器人焊接工藝的特色與重點。對接特殊焊接技術職業技能證書中級和高級有關機器人弧焊項目的要求,重新調整“弧焊機器人操作”實訓課程,增加“機器人焊接工藝”課程,新增“智能與信息化焊接”實訓課程。重新整合理實一體化課程,將“焊接結構零件制造”與“焊接結構與裝配”兩門課程整合成一門,精簡課時。選取典型的壓力容器為載體,融合特殊焊接技術等級證書的技能要求,培養學生焊接零件識圖、零件制造、定位與裝配的技能。在傳統的焊接操作實訓中,考慮學時、產業面向、實訓設備等條件,對照特殊焊接技術標準,選取證書對應的考試項目作為教學內容。特殊焊接技術等級證書中初級共有11個項目,中級共有18個項目,其中特殊行業選項3個;高級共有11個項目,其中特殊行業選項1個。在有限的學時內將所有的項目都安排在課程中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以特殊焊接技術初級的職業技能要求為主,選取低碳鋼或低合金鋼板對接項目、低碳鋼或低合金鋼板角接或T形接項目進行訓練,考核標準嚴格按照特殊焊接技術初級證書進行。同時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選取鋁合金板對接和角接項目。在原來的理論課程中,增加新技術新知識。例如在“焊接方法與工藝”課程中,提高激光焊接技術應用的比例,增加雙脈沖、低飛濺等新形式的焊接電源波形控制新模式的內容;在“焊接結構”課程中,選取企業典型的焊接結構進行項目教學;在“焊接生產管理”課程中,融入現代生產的管理理念和自動化生產管理技術,由學校教師和企業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
2.教學進程安排
充分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合理科學安排教學進程。特殊焊接技術職業資格證書的初級、中級、高級對操作者的要求是層層遞進的。參照“1+X”證書的要求,結合學習規律,依據課程的難度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安排教學進程。大一第一學期主要以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為主,逐步安排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以“機器人焊接”實訓課程為例,講述教學安排進程。第一學期進行工業機器人認知實訓,熟悉機器人的工作原理與結構,進行簡單的編程。第二學期進行弧焊機器人操作實訓,實訓內容為典型的焊接接頭形式“對接”“角接”的弧焊機器人實訓,學生已基本掌握機器人操作和相關的機器人焊接工藝,要求學生掌握機器人弧焊機器人編程,進行焊接參數的設置和調試。第三學期,安排機器人焊接工藝實訓,主要內容為以典型焊接構件為載體,進行任務式教學,要求學生掌握機器人弧焊工藝的制定和審核。第五學期安排智能與信息化焊接實訓,主要內容為機器人智能化焊接和智能化焊接生產管理。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頒發的焊工特種操作上崗證之一的熔化焊接與熱切割作業,作為焊接操作人員必須持有該證上崗,因此必須考慮將特殊焊接技術證書和焊工特種操作上崗證兩者。對比分析,特殊焊接技術的標準基本涵蓋了焊工特種操作證,因此金屬材料焊接與熱切割課程主要包括焊工特種操作上崗證的內容,并安排在大一第一學期。
(二)師資隊伍建設
“1+X”證書制度改革和試點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教師計劃、實施、評價和創新,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課題。教師是教學改革的踐行者,是教學改革的關鍵因素,要健全教師培訓制度,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組織教師學習和領悟文件精神,認識“1+X”證書制度、“三教改革”等政策的內涵與實質,讓思想意識先行,引起教師的重視,鼓勵教師參加教學改革研究。開展教學能力、專業技術能力等各方面的培訓,提供校際交流的平臺,向兄弟院校借鑒好的做法。提供校企合作平臺,校企共同進行項目研究,加強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的交流,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積極與政府、企業聯合舉辦社會培訓,提高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并按學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相關考核辦法進行考核。引進長江學者、大國工匠、企業技術能手等作為客座教授和兼職教師,推動企業高層次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和高職院校教師之間的雙向流動,建設一支強勁有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定期對企業兼職教師開展教學能力培訓,提高其教學能力。修訂教師評價考核制度,改革績效考核方案,激發教師內動力,給予積極參與教學改革、企業實踐、校企合作項目的教師評優評先的資格,給予兼職教師報酬和評先評優。
(三)實訓基地的建設
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課程的占比是1∶1,實訓場地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技術與技能應用培訓的重要場所。“1+X”證書試點工作要建設好、利用好實訓場所。學校特殊焊接技術試點依托廣西機器人焊接研究中心,設備較多,建設過程中對實訓室規劃布局進行重新調整,依照下料區、打磨區、定位組裝區、手工焊接區、機器人焊接區、檢驗區重新規劃,充分利用現有設備,基本滿足特殊焊接技術資格證書焊條電弧焊、氬弧焊、熔化極氣體保護焊項目、弧焊機器人焊的培訓和考證要求。促進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實訓基地,打破學院的“圍墻”,把實訓基地建到企業去。依托現代學徒制在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生產性實訓基地,學生真正參與企業生產。深化校企合作,與學校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模具設計專業等以及國內外眾多企業共建智能制造產業。給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解決項目難題,引導企業投入設備,共建共享實訓基地。教師參與卡諾普機器人有限公司的生產項目并提供技術支持,卡諾普為學校實訓基地提供機器人焊接設備。依據市場發展趨勢,新增相關設備。廣西具有豐富的有色金屬鋁資源,隨著激光焊接技術在鋁薄板的應用,參照特殊焊接技術證書的標準,實訓基地將購買薄板激光焊接設備。
規范實訓室的管理制度,做好設備的使用登記,做好維護保養工作,統籌協調教學安排。開放實訓室,以第二課堂、學生協會(新時代焊接協會)的形式,進行特殊焊接技術證書的拓展和練習。作為第二課堂,供全校學生進行選擇,汽車維修專業、建筑與安裝專業的學生可以進行選修,以提高技能,滿足條件可報考特殊焊接技術初級證書。
(四)教材的開發與課程資源建設
教材和課程資源是教學的載體,開發新教材和課程資源才能適應新的培養目標需求。根據職業技能證書的標準,結合企業、行業發展的需要,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開發新教材和課程資源。開發主要用于培養學習者職業能力和職業特質的活頁式教材。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發展需求,大力開發網絡課程資源,實現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用活已有的課程資源,如國家級焊接技術與自動化資源庫、網絡平臺中的精品課程。學生完成在線課程,并通過課程的考核,滿足條件的可報考特殊焊接技術職業資格證書。在線課程的建設,拓寬了知識的受眾面,提供了相關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平臺,為更多人報考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提供學習的途徑。在試點建設過程中,教材和課程資源的開發取得了一定成績,出版了機器人焊接工藝教材,編寫了活頁式的實訓任務書,建設了在線課程,開發了微課等視頻資源。
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作為“1+X”特殊焊接技術試點建設單位,依據“1+X”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標準,在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建設、教材開發與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改革和創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探索過程中遇到較突出的問題:一是課程學分的互認;二是特殊焊接技術在其他專業的適用性;三是“1+X”證書的社會推廣。學校將在后續的實踐過程中繼續探索,以解決以上突出問題。
【參考文獻】
[1]黃一鷗,曾紹瑋.書證融通背景下1+X證書制度的價值目標與推進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1(5).
[2]中船艦客教育(北京)有限公司.“1+X”職業技能等級認證培訓教材:特殊焊接技術(基礎知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丁馨.從1+X證書制度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J].教育與職業,2021(1).
【作者簡介】余小榕(1988— ),女,廣西平樂人,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智能焊接技術、自動化焊接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