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研組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基層組織,關乎課程教學質量及基礎教育改革成效。近年來,隨著專業共同體、教研組建設研究的不斷深入,學校加強對初中數學教研組建設的研究,為教師教學改革及專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基于學習型組織理論,探討了新時期初中數學教研組建設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初中數學教研組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研組建設;基本特征;建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40-0012-02
引 言
經過多年的教育教學研究及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初中數學等學科教研組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多數學校的數學教研組存在不少的問題,如數學教研組只注重數學教學,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數學教學理論的研究,或者是無法將現有的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中。這些問題說明了當前初中數學教研組逐漸淪為學校的辦事機構之一,無法充分發揮作用。新時期,我們更應該重視教研組建設,初中數學作為基礎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學科,加強初中數學教研組建設對提高數學課程教學質量、提高初中數學教師專業能力、促進教師個體的主動實踐有重要的意義。
一、學習型組織理論下初中數學教研組建設的基本特征
學習型組織理論是一種企業組織理論,即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員工的創造性思維及學習動機,構建起的一種高度柔性的、人性化的、扁平化的、可持續發展的組織[1]。基于學習性組織理論的初中數學教研組應該是由教師、專家等人員共同構成的一種教研組織,組織內的教師等個體都有相同的愿景,具有一定的上下級關系,其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教研組長的引領與同伴互助的特點。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研組中,教研組長大多起著上傳下達的作用,即根據教學大綱及學校的有關規定,明確本學期的教研內容,并組織組內教師等成員有計劃地開展教研工作。而新時期學習型組織理論下的初中數學教研組長應該帶領組內成員進行知識的討論與交流,通過各種方式將不同的信息傳遞給組內成員,幫助組內成員獲取、應用知識。新時期,初中數學教研組還應滿足個體和團體的協同發展要求,即組內教師之間平等對話,每位成員都是教研組的主人,在教研組中可以主動參與、積極合作,在互相討論、學習與交流中促進自身知識的豐富,實現合作共贏[2]。目前,國內部分學校學科教研組中的教師在教學及研究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同時成立了名師工作室,引領教研組內的青年教師發展。
二是教研資源共享的特點。學習型組織理論下,教師能否緊密合作,對教研組建設、發展及其作用的發揮具有重要的意義。資源共享是學習型組織理論下初中數學教研組的重要特征,即組內成員在教研活動中分享課件、教案、教學經驗,給予同伴更多的啟示與幫助。尤其是在集體備課等教研活動中,學習型組織理論下初中數學教研組組內成員資源共享體現得更為充分,集體備課下教研組成員充分討論教學方法、教學經驗,發揮集體的智慧,從而優化初中數學教學設計。
三是持續學習、關注反思的特點。學習是初中數學教研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而教師的反思為教學實踐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參考,這也是初中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品質之一。學習型組織理論下的初中數學教研組建設需要重視加強組內成員的持續學習,通過多種活動引導組內成員進行反思,不斷尋求新的突破,使初中數學教學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
二、新時期初中數學教研組建設策略
(一)優化數學教研組人力資源配置
為了推進新型初中數學教研組建設,學校需要不斷優化教研組人力資源配置,首先應認識到教研組長在整個教研組建設及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需要重視教研組長業務素質的提升。教研組長是教研組的管理者和組織者,新型教研組長承擔著帶領組內成員進行知識的討論與交流等職責。因此,學校應重視教研組長的選拔,優先選擇組織性與主動性強、富有責任感、教學與理論研究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教研組長[3]。雖然有的教師綜合素質較高,但是責任心較差、不愿意在工作中得罪同伴,這樣的教師不應該擔任初中數學教研組長。此外,學校應通過外出考察學習、集中培訓等方式提高教研組長業務能力及工作積極性,使教研組長更好地發揮引領作用。
學校在提高教研組長素養的同時,也需要優化教研組人員的結構。從實際情況來看,教研組內成員關系復雜,同時,數學課程教學任務繁重,有時會影響教研活動的正常開展。針對這一情況,在學習型組織理論下,學校應該創新管理模式,盡可能根據初中數學教師的個性、教齡、職稱等優化教研組成員的結構,嘗試“老帶新”結對等管理方式,以促進不同職稱教師合理銜接。
持續引進優秀的教師是初中數學教研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學校可以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加強校際交流,在多校聯盟的基礎上,嘗試進行教師交流輪崗,如距離退休時間5年以上的、在同一所學校連續工作6年及以上的教師可以嘗試進行輪崗,為初中數學教研組注入新鮮血液,為教研組教研與集體備課等活動的開展提供新的思路。
(二)強化以集體備課為主的教研活動組織
集體備課是初中數學教研組的重要教學活動,對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制訂教學計劃是初中數學教研組集體備課的重要內容。雖然教學計劃一般在新學期教學前就已經確定,但這個計劃的實施要貫穿于整個學期,同時實施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也應該通過教研組的討論及時解決或調整。在此基礎上,教研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展線上備課與集體備課活動,加強課程研究。以往,初中數學教研組對課程的研究大多以教材、教師及教學經驗為中心;新時期,初中數學教研組集體備課活動中的課程研究,應該以課程和學生為中心,同時要加強對教學過程及教學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初中數學教研組在進行課程研究的過程中應該向數學學科內涵分析、初中數學教學內容分析、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特點分析、單元或課時教學設計及教學評價方向轉變。其中,數學課程和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等的分析是教研組課程研究活動中“研”的部分,為后續的教學研究、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打下了基礎。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在教學中滲透更多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等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所以,教師可以基于初中生空間觀念及建模思想較為薄弱,難以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這一問題,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演示等方式加強對數學建模、數據分析等數學思想與方法的滲透,并引導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中,以培養學生數學建模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基于此,教研組可以進行相對成熟的教學課例設計。
(三)完善教研組知識共享機制
知識共享是學習型組織理論下初中數學教研組建設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強初中數學教研組建設,需要促進教研組組內成員有形與無形知識的共享,從而提高初中教研組整體教研水平,為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的實施提供更有效的指導[4]。
首先,整個教研組應該形成以知識共享為樂的良好氛圍。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組內成員應該認識到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新時期的基礎教育改革強調教師要不斷交流與學習,而教研組組內資源的共享是教師專業發展及教學改革的知識源泉。教師應清楚地認識到,要想獲取更多的資源,就必須貢獻自己的知識、經驗等資源,在教研活動中主動與同伴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數學教學理論,成為學習共同體。
其次,學校及教研組應多組織教師參與聽課或評課等教研活動。例如,教研組部分青年教師在講解圓的知識時,受教材編排的影響,整節課的教學內容比較分散,而組織教師參與聽課與評課活動可以幫助青年教師認識到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與不足,并向青年教師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之后,組織青年教師總結學習體會并重新撰寫本節課的教案。
(四)制訂可行的教研組發展規劃
當前,初中教研組建設存在目標泛化的問題,這也影響了教研組內教師的專業發展及持續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新時期,初中數學教研組應該基于可持續發展和教學改革的需要,制訂可行的發展規劃。首先,在宏觀層面,學校應明確教研組的發展目標和管理制度,指導教研組開展教研活動,鼓勵教師在教學及教研活動中持續學習、自我評價、不斷改進[5]。其次,在微觀層面,教研組應該明確短期內教研組教師作為學習共同體的作用與責任,明確短期行動目標,建立規則化的行事制度,為教師持續學習和教學反思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結 ? 語
教研組是初中數學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學能力的主陣地,加強初中數學教研組建設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學習型組織理論對新時期初中數學教研組建設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教研組建設應該具有教研組長的引領與同伴互助、資源共享等特點。在此基礎上,學校應該進一步優化初中數學教研組人力資源配置,同時與教研組長一同加強以集體備課為主的教研活動組織建設,完善教研組知識共享機制,制訂科學的發展規劃,充分發揮教育協作作用與教研組的價值。
[參考文獻]
李祥濤,寇建周.蘇北農村初中數學教研組建設個案研究[J].2021(32):33-34.
汪淑芬.提高初中數學備課組合作教研有效性的實踐探析[J].考試周刊,2019(04):1.
段信東.淺談新課標背景下開展初中數學教研活動[J].新課程·下旬,2013(10):152.
張文斌.農村小學學習型數學教研組建設的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57):158.
鄭果,曾玉華.鄉村小學數學教師學習現狀的調查與研究[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9,19(03):49-52.
作者簡介:賀清倫(1968.9—),男,重慶人,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