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梅
摘要:數學的學習始終伴隨著一定的抽象性與邏輯性,給學生的熟練掌握與靈活運用帶來一定困難。但不可否認的是,數學是與我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小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形成數學思維的關鍵階段,小學數學教師務必將生活化的教學思維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使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更加輕松愉悅,沉淀并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及數學素養。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數學的教學是以對學生的思維方式的訓練和意志品質的培養為目標,它能夠給學生關于生活的啟迪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小學生無疑是數學學習的特殊群體,由于身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他們的抽象思維與邏輯思維都比較薄弱、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遇到困難也總會有一些退縮情緒。若教師一直沿用過去的教學方式,勢必難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削弱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我們一直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以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所以在小學時期將數學課程生活化是當前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將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具體事件、現象相融合,不僅能夠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印象,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也唯有如此才能夠實現當前小學數學高效教學、深度教學的目標。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現狀分析
縱觀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可以看出所有小學數學教師正努力貼合新課改中素質教育的指導精神,在課堂教學中對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著不同程度的探索。但或許是出于對新教學方法的不適應,也或許是由于應試教育在教師教育觀念中的烙印,一些具有共性的問題在當前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中日益凸顯,反而影響了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
情境創設是實施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關鍵,許多教師在創設生活情境時卻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首先,一是看似與現實生活相關聯的問題,但學生在生活中并沒有這樣的體驗,如“工程隊共同施工,甲工程隊單獨完成1/3后交給乙”要去理解這樣的情境學生也只可能基于自己的想象,這種教學過程看似套上了生活化的外殼,但其實質并非生活化教學。二是教師基于自己的喜好展開情境創設,但卻偏離了學生的興趣點,使得學生積極性難以被調動,課堂效率一如既往地無法得到提升。
二、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
(一)采取生活化的新課導入
導入是一堂全新數學課程的開始,無論在上一節課中學生精神狀態是亢奮或萎靡、情緒是激昂或低落,在課堂導入的這一刻,教師都要努力做到讓學生聚焦于今天的學習內容上,讓學生以飽滿的興趣開啟一堂課的學習。因此,構建生活化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要抓住生活化導入這一重點,使學生始終浸泡在生活化的學習環境中。
例如:在教學“負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冬天某一日的中央臺天氣預報視頻,并讓學生邊看邊關注主播的播報內容以及溫度的寫法。學生對天氣預報并不陌生,在看完視頻后,學生很快發現許多北方城市溫度數字前都有“-”號,主播念作“零下”,由此教師便可以引出此課“負數”教學內容。同時,教師可以截取例如哈爾濱與上海的氣溫圖,哈爾濱夜晚是“-13℃”、上海是“-2℃”,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生活常識說一說是上海更冷還是哈爾濱更冷,猜一猜負數大小如何比較。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對負數有更加直觀、清晰地理解,也會對這節課的數學學習充滿了信心。
(二)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構建生活化的情境其實并不困難,我們生活中許多片段都可以作為情境創設的素材。但教師在構建教學情境過程中,要注意情境的合理性,并盡可能地加入學生所感興趣的元素,使學生更加投入于課堂學習之中。
例如:在教學“百分數”時,教師為學生創設電商雙十一大促銷的情境,在店內買滿三件可以享受7.5折優惠,老師挑選了幾件衣服,總價780元,雙十一只需要支付五百多元。如今,網購已經成為絕大部分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對于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的學生而言,相較于線下購物,他們似乎也更加熟悉 “雙十一”“雙十二”等電商大促銷。所以,以此構建情境,能夠使小學生回憶自己網購或是看家長網購的經驗。接下來,教師再進行知識點教學,讓學生用“百分數”去理解折扣,促進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學習。
三、結語
生活元素的加入能夠幫助教師有效豐富小學數學教學的內涵,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繼續堅持對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探索,不斷以新鮮、有趣的生活資源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進而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無窮的探索欲和熱情,在鞏固學生數學基礎的同時,掌握數學學習的高效方法,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趙燕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取向——兼論小學數學課堂深度教學[J].教育現代化,2019,6(33):214-216.
[2]李學文.教學生活化,課堂互動化——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J].教育觀察,2019,8(42):121-12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