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將迎來怎樣的發展機遇和趨勢特點,結合這一情況,積極構建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體系,以及應對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應對策略
一、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發展新趨勢
(一)網絡在線課程教學
在線教學是近年來各大院校教育方式改革的重大舉措,也為各大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設和實現提供了依據,尤其是高職院校。
(二)課堂教學互動形式更具多元化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課堂教學在信息化技術的引入下,逐漸改變了傳統教育課堂單一、模式化、固定化的教學模式,教學空間和時間也不再受到限制,課堂教育和互動形式變得更加多元化、多樣化,與此同時,學生對于知識的接收和學習也不再只從單一的課堂教學中獲得,知識獲取渠道變多,學習途徑也更加多樣,學生的知識來源和拓展變得更加多樣。
(三)教學方式變得靈活
大數據的思維和技術方式,使教學資源的種類更加充足和豐富,但是也對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同時需要建立起與大數據背景相適應的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在師生思維模式、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和交往方式方面積極進行相應的改變和革新。對于高職院校教師來說,需要教師對教學課程的把控與信息化技術相適應,及時轉變和更新教學課程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自身信息化技術能力和數據信息分析能力以及多元教學途徑下找尋合適的教學方式來實現教學目標。
二、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體系的構建
(一)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是最為基礎也是最關鍵的教學能力,它是實現信息化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之一,也為實現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和監控能力打下基礎,提供依據。從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有機結合的角度出發,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指引,在探索和掌握信息化教學規律的情況下,認真探索和掌控教學過程中各個教學要素的現實狀態和動態的聯系和關聯程度,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和有效的教學方式,對教學資源和因素進行重新排列組合,以實現最優的設計教學能力。
(二)教學實施能力是在教學設計的標準上,實現對教學設計方案的認真貫徹和實行,但是該能力與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單一的知識傳授和答疑能力有根本性的不同。它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其中,而且更加注重信息化教學環境下,教師引導學生在面對問題時進行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學習等的能力的養成。
(三)教學監控能力是教師為取得教學方式的成功而做出有效努力,它主要是指在具體的教學全過程中,教師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將教學活動作為主要意識表現的目標,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分析、控制、調節等能力,教學監控能力是保證教師養成和實現信息化教學的所有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
三、大數據背景下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應對策略
(一)積極轉變教育教學理念
為有效的應對大數據時代的沖擊,在高職院校教育過程中實現全面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提高自身適應能力,敢于舍棄傳統教學習慣和模式限制,積極順應信息化網絡教學的需要,主動轉變自身角色定位,從知識的傳播者和教授者轉變為問題探索者,從主導者變成學生能力養成的引導者。提高教師自主學習能力,實現信息化教學。
(二)定期組織培訓與交流合作
高職院校必須遵循“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框架”這一規范體系的標準,結合學校實際發展情況和長遠發展戰略目標,對于高職院校教師能力培養和等級維度的提高,學校需要做好校本專題培訓。通過聘請專家教學,讓高職院校的教師可以充分地了解和掌握信息化技術與課程開發有效結合的途徑,避免盲目探索,既浪費時間也不利于教學方式的轉變,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指引教師信息化教學方式的應用。
(三)利用創新思維進行教研教改
信息化教學是一種新時代的全新型教學方式,其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規范現代教學形態。根據實踐經驗有效證明,高能力應用型人才能否培養與教師的創新能力的高低是分不開的。在大數據背景下,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在線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模式充分結合的有效途徑,將信息化技術廣泛地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善于應用網絡擴展學習空間和時間,熟練地掌握利用網絡進行備課授課、實現學校和家長溝通的橋梁、指導學生學習等活動。引導和指導學生利用網絡空間和多途徑進行課程的學習、預習、糾錯、拓展訓練等自學模式,將學生的自學情況與網絡技術有機融合,教師可以更加直觀的分析和收集學生的學習情況。
參考文獻:
[1]王靜寧,劉翠霞.大數據背景下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21):38-39.
本文系基金項目:2021年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科研項目(2021KJ20)。
作者簡介:鐘煜明(1983—),男,廣東廣州人,本科,實驗師,從事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與管理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