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雷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高職院校加強生命教育既是時勢所需,也是德育的要求。目前,高職院校的生命教育大多通過德育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探索二者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原則及實施途徑上的融合,增加高職院校生命教育的厚度,為德育找到持續發展的支撐點,最終促進高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完成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職德育;困境;改善措施
引言
德育是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總和。德育的出發點是讓受教育者明大德,做社會的棟梁之材。當前,高職院校以培養滿足企業需要的人才為目標,把重點放在學生技能的培養上,而忽視德育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這既無法滿足企業需要,也不利于高職院校發展。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學是聯系師生的紐帶。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責任,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答疑解惑的同時,也要向學生傳授做人的道理,培養其優秀品質。隨著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更新,形式單一的德育課不再是主流,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德育成為必然趨勢。
1網絡環境下高職德育工作面臨的困境
①欠缺團隊溝通協作,心理比較敏感脆弱,不擅長處理企業的人際關系。頂崗實習開始后,許多學生不能較快較好地完成個人角色的轉變,雖然大學生在技術學習方面能較快上手并掌握,但是在人際關系、團隊合作等方面就暴露了較多的問題。企業管理人員或者普通員工與他們溝通過程中無意的一句話就可能會讓脆弱敏感的學生感覺受到委屈,甚至覺得自己被別人欺負,久而久之便容易與上級管理人員或員工師傅產生對立情緒;工作中遇到困難也不善于虛心請教與求助團隊,導致個人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降低,直接影響到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②欠缺組織紀律觀念,個性鮮明比較自我,不適應企業嚴格管理。實習學生普遍感覺企業與學校管理差異太大,特別是有的學生平時在校紀律觀念就比較淡薄,需老師經常反復給予耐心細致的教育引導,他們到企業頂崗實習后,普遍感覺企業管理過于嚴格、約束太多,甚至認為管理方法比較簡單粗暴,缺乏耐心溝通和教育引導,生硬冷漠缺乏人文關懷;認為企業通過績效考核扣除工資、影響轉正晉級、甚至開除違紀員工等行為生硬呆板、冷酷無情;大部分學生到了企業之后都普遍感覺不太適應,對于自我意識與個性比較強的實習學生來說,更加難于接受與適應。
2網絡環境下高職德育工作改善措施
2.1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精神
教師可以采用言語激勵的方式來鼓勵學生,促使他們克服畏懼心理,勇敢的完成鍛煉項目,培養他們積極向上、不怕困難的品質。舉個例子,在讓學生跳山羊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因為存在害怕的情緒,所以不敢鍛煉。因此教師除了要加強保護措施,也要利用激勵的語言、行動來激發學生的動力,促使他們能勇敢的完成跳山羊的任務。并且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辯證的觀點來對待每一位學生,挖掘這些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學生進行誘導鼓勵,消除他們內心的懼怕。對于跳山羊運動中產生的榜樣學生,教師要對其進行表揚,促使其帶動其他同學。最后也要借助生動有趣的多樣化形式來鞏固跳山羊的技能,促使學生在健康積極的鍛煉中形成良好的心態。
2.2全方位滲透德育
增強德育的滲透力,創新高校德育方法,拓寬德育方向。將德育滲透與專業課教學、社團活動、主題班會、心理咨詢、寒暑假社會實踐相結合,深入了解學生思想狀況,增強德育實效性。豐富的社團活動有利于學生自我管理和發展,有利于德育的實施;定期組織班會,通過不同的班會主題提高學生道德素質;定期召開家長會,加強家校溝通,向學生家長傳授教育經驗;提供心理咨詢服務,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有問題的學生及時輔導;通過寒暑假社會實踐培養學生服務意識和適應社會能力,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2.3讓學生適應企業管理而善于實習
增強學生對頂崗實習的認同感,才能夠確保學生到企業后盡快適應工作崗位,因此在校期間加強學生對企業文化的學習了解非常有必要。學校要把具有代表性的、與專業相關的企業的管理理念、企業文化等融入到班級的日常管理與校內教學實踐過程中;聘請相關專業的優秀校友返校開展經驗交流,事前與校友進行溝通交流的內容,要求他們介紹個人工作經歷的成功經驗,尤其要把頂崗實習對今后工作的重要影響作為重點講述;邀請企業相關人員進校對即將實習的學生進行崗前培訓,提前搭建企業員工與學生的溝通橋梁,加深學生對企業的感性認知。通過這些方式,能讓學生到崗后盡快適應新的角色,大大縮短學生適應期,減輕企業的壓力,提升學習與工作效率。
2.4引導學生懂得悅享生活
如果生存教育是為了更好地重視人的自然生命,那么生活教育就是為了展現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目前,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特點就是“唯科學、唯理性”,帶有較強的功利性,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現實。道德根植于生活,是生活的理想狀態,是在汲取和消化生活營養的同時升華和引領生活,這種超越性恰恰符合生命教育的要求,就是要實現對有限生命的超越,追求人生價值。因此在生活中介入生命的力量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社會現象,知道享樂與樂趣的差別,正確認識生活中的磨難與順遂、機遇和挑戰,面對生活中的懷疑與冷落,懂得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也有不能承受之輕,學會用生命的韌性和彈性去悅享生活。
2.5創造風清氣正的校園德育環境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遷的故事至今廣為流傳。這些都說明環境對人產生重要影響。高校良好的德育環境是一種隱形的教育力量,可以使情志得以陶冶、心靈得到凈化,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加強高校德育環境建設,需要對校園基礎設施進行建設,為大學生德育提供物質條件;加強廣播站、宣傳欄、圖書館等文化陣地環境建設,使校園德育環境內涵豐富、教育形式多樣,充分發揮環境的滲透作用。
結語
高職教學中包含了很多德育教育元素,其能強健學生的體魄,也能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良好品德。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教育元素,促使學生能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職業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封慧歆.高職院校寓德育教育于教育的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6):175.
[2]柴軍.對高職院校課堂加強德育教育的思考[J].武術研究,2019,4(4):130-132.
[3]劉艷.關于新課改背景下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思考[J].營銷界,2019(13):151.
[4]邱程.高職生生存教育的理論支撐及內容研究[J].職教通訊,2018(6):73-74.
[5]常素芳,李明.生如夏花:大學生生命教育學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57.
江蘇省徐州技師學院 江蘇省徐州市 2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