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松海
摘要:在幼兒舞蹈教學過程中,以游戲性方式組織開展幼兒舞蹈教學創編是一種契合幼兒身心特點,培養幼兒興趣的教學方式,它依靠教師對游戲教學活動的組織,以游戲的形式結合舞蹈教學內容展開,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了解幼兒特點,更好創編幼兒舞蹈。
關鍵詞:游戲性;教學實踐;幼兒舞蹈創編
游戲性的幼兒舞蹈創編教學,是將游戲融入到幼兒舞蹈創編教學中,以游戲的形式組織學生編排舞蹈作品。主要體現在游戲性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和方法上,以游戲精神和游戲規則貫穿整個舞蹈教學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做出具有美感的舞蹈動作是舞蹈教學的前提和根本,而游戲體現出的趣味性則是舞蹈教學的核心和精神。因此,游戲性的幼兒舞蹈教學就是從幼兒無意注意的狀態導入教學,慢慢激發幼兒的有意注意,讓所學內容潛移默化進入幼兒視線。
一、游戲性幼兒舞蹈創編教學研究的理論及實踐價值
(一)游戲性幼兒舞蹈創編教學研究的理論價值
游戲性幼兒舞蹈創編教學研究是對幼兒游戲與幼兒舞蹈融合的理論探討。其蘊涵深遠的教育價值,潛藏著豐富的教育契機,建構著堅實的成長階梯,對于兒童的身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二)游戲性幼兒舞蹈創編教學研究的實踐價值
作為幼兒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舞蹈創編能力,幼兒游戲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通過運用幼兒游戲進行創編,在游戲中編排出天真、活潑、形象、夸張和擬人化的幼兒舞蹈,更能感同身受、很快融入,具體如何選擇游戲、怎樣組織和指導,更能體現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教師控制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節奏,降低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枯燥性,調動學生的參與主動性有積極意義。
二、游戲性幼兒舞蹈創編對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實踐意義
(一)有利于教學導向的定位
對于學前教育專業而言,舞蹈教學目標培養與教學成果之間的聯系密切,舞蹈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質量對幼兒舞蹈教學的影響較大。對于幼兒而言,需要的是對舞蹈的初步理解和初步認識,這并不需要教師過于藝術精湛的舞蹈技能,而需要編排出適宜兒童需求、符合兒童特征的舞蹈動作,而游戲性幼兒舞蹈創編,契合幼兒好動、愛做游戲,并從游戲中學習掌握知識的特點,從教學者和受眾方都是比較直接且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
(二)有利于教學內容的拓展
當前,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大多以基本功訓練、民族特色舞蹈融入教學等方式,學習內容較為單一,甚至具有局限性。游戲性幼兒舞蹈創編則會給教學者無限的創編空間,將自己童年記憶深刻的游戲、幼兒教學實踐中掌握的游戲、從書本中學習到的游戲,甚至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游戲等等,都可以作為學生舞蹈創編的素材,并且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可以大大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教學的廣度和深度。
(三)有利于教學能力的提升
現在學生面對國考壓力較大,面對學生又面無表情,無法展示自己的教學能力。游戲性幼兒舞蹈創編,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容易記憶的教學方式,同時面對幼兒時,又可以很快使幼兒接受,自己也能很快融入其中。
三、學前教育專業游戲性幼兒舞蹈創編的教學內容設計
對于游戲設計的類別,我認為可以從少兒認知發展的角度進行分類:知覺運動游戲、特征性游戲、規則游戲。
知覺運動游戲又稱為機能性游戲、練習性游戲、實踐性游戲,這類游戲活動過程中主要進行簡單的機械式重復動作。少兒最早進行的游戲活動大多數情況下屬于機能性游戲,一般在2歲之前發生,隨后漸漸不再參與機能性游戲活動,到6歲時,只有七分之一的游戲還屬于機能性游戲。
特征性游戲又可以叫做符號游戲,是7歲以下學齡前兒幼兒童的主要游戲形式,并且持續時間較長,從2歲開始,高峰期在3歲,4歲比較成熟,直到進入小學。少兒可以忽視客觀物體帶來的主觀感受,以腦海中的象征對象代替實物對象并改變為以語言為主思維模式,是兒童認知水平發展程度的外在表現。
規則游戲是7-11歲的少兒遵守固定的規則開展的、包含比賽元素的游戲,參與規則游戲的少兒不能少于兩個人。由于游戲的規則復雜程度有所區別,對于動作技能的要求也不同,成人也應該一同參與到規則游戲當中來,因為成人的規則游戲本質上就是少兒的規則游戲進化來的,理解規則和遵守規則的游戲行為可以為少兒以后的生活打下夯實的基礎。
據此,可根據幼兒不同年齡階段,在此階段喜愛的游戲類型進行創編。
四、學前教育專業游戲性幼兒舞蹈創編的教學評價
游戲性幼兒舞蹈創編的教學評價與傳統舞蹈教學評價形式不同,不僅僅局限于幼兒的動作做的“像不像”“好不好”,也就是學科知識的技能層面,也不是只關注幼兒開不開心、高興不高興。這些都是片面的,也是錯誤的評價思路。
(一)運用游戲進行舞蹈教學評價
游戲性幼兒舞蹈創編教學的評價,既是評價教學結果,有要對教學過程中幼兒的表現進行評價;既是語言上的評價,還可通過手機錄像、圖片記錄、文字敘述等方式進行評價;不僅要對整個班級的表現進行評價,還要對個體的偶然行為進行局部評價。
(二)游戲性幼兒舞蹈創編教學的評價內容
游戲性幼兒舞蹈創編教學評價內容主要從幼兒和教師在舞蹈教學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出發,從幼兒的動作模仿能力、角色扮演能力、想象力、獨立性、集體舞蹈時間、課堂氛圍這幾個方面展開,幼兒的動作模仿能力、角色扮演能力、想象力、獨立性都是對幼兒在舞蹈教學中行為表現的評價,集體舞蹈時間、課堂氛圍這兩個方面是評價教師在舞蹈教學中的行為表現。
(三)游戲性幼兒舞蹈創編教學的評價標準
游戲性幼兒舞蹈教學評價主要體現于課中和課后。評價的標準主要包括:幼兒在舞蹈教學中情緒情感的表現以及是否會用舞蹈動作表達內心的感受和體驗、游戲化的幼兒舞蹈教學之后幼兒對舞蹈動作的掌握程度等方面。每一位舞蹈教師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他們的關注點、興趣點、個人能力水平、已有經驗等都有所不同,如果在進行舞蹈教學評價時,使用同一個“標尺”去衡量所有幼兒顯然是不合適的,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自己的授課風格和幼兒實際接受程度進行靈活設計,使舞蹈教學評價有多層次的評價標準,讓被評價者在原有水平上“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郭曉婕.幼兒課程游戲化路徑探研[J].成才之路,2019(5).
[2]張靜.幼兒園舞蹈游戲化教學初探[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8(11).
[3]幼兒音樂舞蹈活動情境化與游戲化的實踐[J].高向紅.新課程(綜合版),(6).
[4]伍寶靈.游戲化策略在幼兒舞蹈教學中運用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上),2015(06):104-105.
[5]孔亞琴.幼兒舞蹈教學游戲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本文系2021年度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題目《學前教育專業游戲性幼兒舞蹈創編教學的研究》編號ZJB142121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