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向影 程雪紅 王娟
摘要:目的:分析PFNA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精細護理對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廊坊市第四人民醫院收治的84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行PFNA內固定治療,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2例。實驗組予以精細化護理,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比較兩組髖關節功能、睡眠質量。結果:實驗組護理后髖關節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PFNA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可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及髖關節功能。
關鍵詞:股骨轉子間骨折;PFNA;精細化護理;睡眠質量
目前,臨床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為加強骨牽引,臥床時間較長,極易引起并發癥;PFNA內固定治療適用于具備手術指征的患者,效果顯著,但股骨轉子間骨折不易固定,加上患者合并不同慢性疾病的影響,對臨床護理的要求越來越高[1]。本研究對84例行PFNA內固定治療的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實施了不同的護理方法,探討精細護理對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F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廊坊市第四人民醫院收治的84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行PFNA內固定治療,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2例。實驗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60~80歲,平均(70.58±4.99)歲。對照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61~80歲,平均(70.47±4.8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實驗組予以精細化護理。(1)體位干預:指導患者術后保持健臥位,雙腿夾住軟枕,以預防髖內翻畸形。(2)功能康復鍛煉:術后指導患者進行踝關節、足趾被動屈伸訓練、股四頭肌伸屈活動,有效改善患肢腫脹程度,預防一系列并發癥,如下肢深靜脈血栓、肌肉痙攣等。同時指導進行CPM被動屈伸膝、踝關節。在術后7 d左右,實施部分負重行走練習,慢慢改變為完全負重行走。(3)飲食干預:在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后,以易消化、清淡食物、低鹽、低脂肪為主。(4)疼痛干預:術后劇烈疼痛極易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在疼痛程度較輕的情況下可通過看電視、聊天等轉移患者注意力,達到有效緩解疼痛的目的;如果疼痛程度較為嚴重,應遵醫囑應用鎮痛藥物。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髖關節功能評分(采用Harris量表評定,分數越高髖關節功能越好)、睡眠質量評分(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評定,分數越低,睡眠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將研究數據整理后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經(±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髖關節功能評分對比
實驗組護理后髖關節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睡眠質量評分對比
實驗組護理后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PFNA內固定是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常用術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而要想推動手術治療效果的提升,加強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精細化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特點,可確?;颊吡己玫淖o理配合度,為病情康復奠定良好基礎。在精細化護理中,功能康復鍛煉可有效改善患肢腫脹,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肌肉痙攣等并發癥出現;疼痛干預可以緩解患者的疼痛感。此外,精細化護理是整體護理的延伸,有助于良好護患關系的形成,在整體上給予臨床治療效果強有力的保證。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護理后髖關節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精細化護理在PFNA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中具有較顯著的應用價值,可以改善患者睡眠質量,促使患者髖關節功能迅速恢復。
參考文獻
[1]王浩杰,陳堅,徐志明,等.氨甲環酸輔助PFNA治療老年不穩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效果分析[J].創傷外科雜志,2019,21(7):54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