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
摘要:對垃圾實施分類處理是國家近年來倡導的一項重要政策,目的是為了減少生活垃圾的排放把一些可利用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對垃圾分類的號召從政府到學校、從醫院到小區,全民上下都在實施垃圾分類。由此可見我國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但是環境保護并不是逞一時之快,而是功在當代立在千秋的百年大計,因此對于學生就要從小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尤其對于幼兒園的小朋友而言,“環境保護要從娃娃抓起”。這篇文章就幼兒園環保教育的實踐的重要性做出分析,并且根據幼兒園的教育現狀給出具體的環保意識融入,目的是為了讓幼兒園的學生從小就能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關鍵詞:幼兒園;環保教育;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37-177
引言
幼兒園教育是一個個體在成長階段中的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的意識培養和習慣養成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幼兒園階段的學生,還不存在辨別是非的能力,這也正是給孩子們灌輸教育意識的絕佳時機,先入為主往往能夠在幼兒的認識上占據主導地位,為他們之后生活習慣的養成和環保意識的樹立能夠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對幼兒環保意識的培養上,需要幼兒教師和幼兒家長的共同配合,在共同的努力之下,幼兒環保意識的樹立一定會有所成效。
一、選對教育方式激發環保意識
不同的教育方式下會塑造出不同的價值觀念,對于上午是非分辨能力的幼兒而言,教育從業者通過講道理的方式嗯很難實現教育意識的樹立,因此就要采用幼兒可以接受的學習方式來傳遞觀念。
(一)給孩子們講故事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先生曾這樣說過,對于幼兒而言,雖然他們并不能看懂書籍上的文字和蘊藏在其中的深刻道理,但是通過繪本上圖片的呈現和父母的對故事的講解,幼兒也會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一本科普類繪本上有這樣一幅畫面,原本自由嬉戲的海龜在大海中無憂無慮的生活著,但是有一天誤食了漂流在海洋中的塑料制品,身體開始出現不適,消化系統受到阻礙不能完成正常的進食,日漸消瘦的海歸幸運的是碰到了環保人士,在被人類救助之后又回到了原本平靜安逸的生活[1]。但是童話故事里的海龜看待人類的眼神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清澈,增加了幾分雜念。通過這樣的繪本故事,就可以把深刻的道理淺顯易懂的傳授給學生,讓他們也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幼兒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就增加了對環境保護的認識。
(二)通過環境對比
僅僅是通過繪本故事的講解,幼兒很難深刻的認識到保護環境與自己的關系,為了豐富課堂內容,使學生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幼兒教師在課堂上也可以采用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展示視頻、PPT等內容,通過在網絡上尋找幼兒園附近的環境污染前后對照圖,以及環境污染前后對于當地植被、鳥類、人類的生存的影響圖。例如校門口原本郁郁蔥蔥的大樹,在每個晨光熹微的清晨都會聽見嘰嘰喳喳的鳥叫聲,而在晌午時分明麗的陽光就會透過樹葉的間隙,把斑駁的樹影打在乘涼的老者臉上;而后來由于環境遭到破壞,參天大樹被砍伐,留下的只有光禿禿的樹樁和留在原本樹蔭下斑駁陸離的鳥類排泄物,一幅和諧美好的畫面背環境破壞的人們打成碎片,再也拼接不起來。這種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場景,更能喚起學生的共情,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2]。
二、在學校教育中滲透環保教育
在幼兒園的教育過程中,一般對于文化類的知識灌輸并不是特別多,主要注重的是學生習慣的培養和性格的塑造,也包括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領導能力等等,主要偏向于能力訓練方面,而把更繁重的文化課預留在了學生步入小學之后的時間段里。在國家倡導保護環境的政策之下,在幼兒的學校教育中也需要滲入環保教育,通過幼兒教師的示范來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習慣。同樣的習慣養成,有時候幼兒園教師的威懾力就要比幼兒家長要更大一些,因此幼兒園環保意識的培養和家庭環保意識的培養是相互補充的,并不會產生矛盾。
例如可通過在幼兒園內進行垃圾分類比賽。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一個人棄之不用的垃圾有可能會被另一人視為珍寶,這就是垃圾分類處理的初衷。幼兒教師可以在一些活動課堂上組織垃圾分類的體驗課,把事先準備好的各種生活垃圾陳列在課桌之上,比如可以擺放一些揉成團的廢紙、空飲料瓶、香蕉皮、戴過的口罩(為了減少疾病傳染,準備干凈的口罩)、枯黃的樹葉、舊衣物等等分門別類的各種生活垃圾。幼兒教師可以把幼兒分成幾個小組,讓小組之間進行討論,之后再邀請各小組推選出來的代表進行垃圾分類的表演。再進行垃圾分類時,幼兒教師可以采訪學生代表接分類的依據所在,之后對其分類的方式方法進行簡單點評,對最終得分較高的小組進行什么獎勵,以此來激勵學生對于垃圾分類的更深層次的了解。通過舉辦這樣的有意義的活動,學生對于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垃圾就可以進行自主分類,對于環境保護意識的樹立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在日常生活中滲透環保教育
學生在學校學習到知識之后最終還是要應用在生活之中,讓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因此在生活中也要滲透學生的環保教育,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例如在出門之前要隨手關燈、上完廁所之后及時關閉水龍頭、不攀折校園中的花朵、不踐踏小區中的草坪、投放垃圾時要扔進垃圾桶里不可以隨手丟棄……生活中環保意識的養成是學校教育的體現,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一不可。
結束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交易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一個好的習慣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因此在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下要促使學生養成從小就學會保護大自然、愛護環境的習慣。
參考文獻
[1]孟利霞.?幼兒園環保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陜西教育(教學),2019,(001):126.
[2]尤麗明.?探索幼兒園垃圾分類教育的實施路徑[J].?讀與寫(教師),20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