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麗
摘? ? 要:民間傳統游戲指的是發源于民間,是人民群眾在生活、勞動以及生產過程中創造出的一種極具民族特色、同時具備豐富文化元素的活動,也可稱其為“玩耍”。在幼兒教育中融入民間傳統游戲,不僅有利于幼兒成長,還能啟迪幼兒智慧,讓幼兒感受傳統文化的多姿多彩。本文從相關角度分析了滲透民間傳統游戲的具體策略,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議,旨在讓幼兒在民間傳統游戲的滋潤下快樂成長。
關鍵詞:傳統文化;民間傳統游戲;活動策略
民間傳統游戲指發源自民間,由人民群眾在生活、勞動以及生產過程中創造出的一種極具民族特色、同時具備豐富文化元素的活動,也可稱其為“玩耍”。在幼兒教育中融入民間游戲,有利于幼兒成長,啟迪幼兒智慧,讓幼兒感受傳統文化的多姿多彩。
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民間游戲千千萬,并不是所有游戲都適合融入幼兒教育。教師應從“教育性”和“適用性”兩個角度對游戲進行甄別。對于具備教育價值的民間傳統游戲,教師務必立足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大原則對其稍加改良,使其符合現代教育理念,更有利于幼兒園文化建設以及幼兒的成長發育。
由于部分民間傳統游戲存在安全隱患,需要摒棄,如抽陀螺、飛火箭、斗雞等。以“抽陀螺”為例,當幼兒一同抽陀螺時,很容易因為移動而撞到對方,鞭子也容易傷到其他幼兒。對于符合安全性、趣味性原則的民間傳統游戲,可以對其加以改編優化,使其更適合幼兒。如“老鷹捉小雞”這個游戲,根據傳統的玩法,只要老鷹捉到小雞,那么被捉住的“小雞”就需要退出游戲。而隨著游戲的推進,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幼兒不得不閑在一旁,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其他幼兒繼續游戲。“老鷹”和“小雞”的角色是固定的,尤其當“老鷹”的幼兒得一直當下去,根本沒有機會體驗其他角色。鑒于此,教師對游戲進行適當的調整:將幼兒劃分成若干個隊伍,每個隊伍指派一名幼兒當“老鷹”,剩下的幼兒當“小雞”,當“小雞”被捉住時,則自動成為“老鷹”,原本的“老鷹”變為“小雞”。這樣的改編既避免了幼兒在旁邊無事可做的尷尬,也可以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體驗“老鷹”和“小雞”的角色。
教師要善于觀察與思考,摒棄存在安全隱患的民間傳統游戲,并對規則不合理的游戲加以改良,使其更符合幼兒的心智發育規律,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民間傳統游戲愉悅身心的作用。
二、嫁接移植,延伸價值
所謂“嫁接”指的是將民間體育游戲、民間藝術活動與民間游藝活動相結合,將變式的民間傳統游戲完美地融入幼兒教育活動中。所謂“移植”指的是將現代兒歌或傳統歌謠移植于民間傳統游戲中,使民間傳統游戲不只具備娛樂價值,還具備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并進一步升華民間傳統游戲的價值。
“木頭人”這個民間傳統游戲原本規則是選一個領頭人,其他人跟在領頭人后面。當領頭人背對著眾人喊出“一二三”的口令,眾人可以隨意行走;而當領頭人喊出“木頭人”這個口令時,眾人必須立刻停止動作。誰動了就要接受懲罰,退出游戲,游戲繼續進行,直到剩下一個人為止。這個游戲可以起到一定的鍛煉作用,但是對幼兒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意義不大。教師通過“嫁接”與“移植”的方法,將民俗與流行相結合起來:去掉原本“木頭人”的內容,換成《小動物走路》《歡樂的小鳥》等兒歌。在游戲過程中,幼兒自由站好,聽播放的兒歌,根據兒歌內容做出不同的動作。當音樂停止時,幼兒必須模仿小動物的動作站好,紋絲不動。在活動過程中,每一輪游戲可更換一個主題音樂。
案例中,教師在組織民間傳統游戲時,并不是直接融入的,而是用嫁接和移植的方式,對民間傳統游戲進行升華處理。通過這樣的處理,既能增強游戲本身的娛樂性,還能使游戲具備多元的教育要素,進一步彰顯游戲的文化內涵,使幼兒得到充分的鍛煉。
三、創設情境,提升效果
在幼兒教育活動中融入民間傳統游戲,教師一定要注重情境的創設。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很容易受到情境的影響,當教師設置積極的情境,會給幼兒帶來積極的影響,反之亦然。針對民間傳統游戲而言,它和其他類型游戲有著一定的區別,因為它源自民間,同時和傳統文化密切相關,因此更需要進行情境創設,才能充分彰顯民間傳統游戲的價值和魅力。
教師應在戶外開辟專用于民間傳統游戲的區域,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開展不同的民間游戲,再根據游戲類型劃分不同區域,安置相應的材料與設備,有利于幼兒展開探索。針對輕器械區,教師可以為幼兒投放毽子、沙包、跳繩以及皮筋等材料;挑戰區,教師可以為幼兒投放平衡木、爬網、爬梯、高橋以及梅花樁等,并為幼兒設計具體的游戲情節或者場景,增添游戲的趣味性和刺激性;室內游戲,教師可以為幼兒開辟童謠說唱、戲曲、民間社火、剪紙、泥巴屋等多功能室,在班級區則可以開展翻四角板、挑棍、翻花繩等民間小游戲。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優化幼兒園的板報墻,并在上面張貼一些富含民俗色彩的文化故事,如《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等,并給幼兒講解故事情節,增進幼兒對傳統民族文化的了解。
通過這樣的方式,在無形中創設良好的游戲情境,讓民間傳統游戲的價值進一步彰顯,讓遠離現代視野的民間傳統游戲煥發新的光彩,并使其豐富幼兒的日常生活。
四、一日活動,融入游戲
幼兒接受的教育應全部都在活動中進行,如智力開發、知識教育、休閑娛樂、戶外活動、主題教育以及體育鍛煉等。想要在幼兒園內滲透民間傳統游戲,教師需要把握幼兒的一日活動。除此以外,幼兒園日常活動的安排并不是非常緊密,中間有很多的空余時間,同樣可以利用起來。不妨在一日活動中滲透民間傳統游戲,既能培養幼兒的活動興趣,還能使幼兒感受傳統民族文化的魅力。
針對入園后、吃飯前以及離園前這三個零散時間段,可以組織一些靜態的民間傳統游戲,如拍手、東西南北、翻手繩等游戲。這些游戲不僅便于操作,而且具有極強的益智色彩,能夠鍛煉幼兒的智力。戶外活動相對自由,而且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占據極大的比例,不妨組織一些適合在戶外開展的民間傳統游戲,如老鷹捉小雞、老狼老狼幾點了、螃蟹走、跳皮筋等,這些游戲可以鍛煉幼兒的肢體協調能力,還可以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針對體育活動,教師可以選擇一些便于幼兒獨立完成、小型的游戲,同時還需要考慮安全性,如踢毽子、跳房子、跳繩等。組織園外活動,如春游以及秋游時,也可以融入民間傳統游戲,如放風箏、丟手絹等。活動在幼兒教育中占據極大的比重,如果教師可以合理利用這些一日活動,并將這些民間傳統游戲融入幼兒的一日活動,既能調動幼兒的活動積極性,還能在無形中滲透傳統文化,一舉兩得。
五、利用節日,滲透游戲
民間傳統游戲往往源自不同的地區、民族,具有強烈的民俗特征、地域特征以及民族特征。如果教師只是引入民間游戲,并不能發掘其中蘊藏的民俗元素以及文化元素,就會使這些民間傳統游戲的魅力大打折扣。事實上,民間傳統游戲之所以代代相傳,引起人們的重視,恰恰是因為它和一般的游戲不同,它本身具備一種特殊的文化屬性。為了進一步提高民間傳統游戲在幼兒園的滲透效果,教師需要利用各個傳統節日,讓幼兒一邊玩游戲,一邊感受傳統節日文化。
臨近端午節,教師可以在園內組織一些和端午習俗密切相關的民間傳統游戲,如掛香蒲、裹粽子、劃龍舟等。這些游戲都來自端午習俗,教師在組織過程中,可以向幼兒滲透端午節的來源以及慶祝方式等文化知識。中秋節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和中秋習俗密切相關的民間傳統游戲,如擊鼓傳月餅、童謠念唱等,不僅生動有趣,而且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特別適合在中秋節展開。臨近元宵節,教師可以在園內組織一些和元宵節密切相關的民間傳統游戲,如做元宵、搖元宵、夾湯圓、猜謎語等。臨近重陽節,教師可以組織幼兒插茱萸、做菊花餅,讓幼兒感受重陽節的文化魅力。教師可以抓住這些傳統節日契機,選擇一些具有文化屬性的民間傳統游戲,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的憧憬與向往。
■ 編輯/王? ?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