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王愛彬 宋美華 王彩英 張艷蘭 龐 琳▲
1.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兒科,北京 100015;2.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感染科,北京 100015
流感是一種嚴重危害公眾健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全球每年可感染5%以上的成人及20%以上的兒童,造成多達65 萬例患者的死亡[1]。甲型流感大多急性起病,自限性病程,但也有部分患者因出現肺炎、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并發癥或原有基礎疾病加重而發展成重癥病例,甚至死亡[2-3]。目前國內外針對流感相關并發癥的報道并不多,兒童的資料更為匱乏。故為進一步了解兒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并發各種疾病的臨床特征及其相關影響因素,本研究擬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感染急診收治的甲型流感并發不同疾病的兒童進行系統分析,以期更好地指導臨床工作。
回顧性分析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2 月我院感染科急診收治的1985 例18 歲以下甲型流感兒童的臨床資料。所有入選兒童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頒布的《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0年版)》[4]的診斷標準,即診斷符合:有流行病學史,符合流感的臨床表現,同時伴有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由經培訓的護士采集鼻咽拭子,采用中山達安核酸檢測試劑盒進行甲型流感病毒核酸的檢測)。
收集納入病例的年齡、性別、合并慢性基礎疾病的情況、發病至首次就診時間、發病至抗病毒治療的時間及并發其他疾病的情況等。數據由3 名專科醫師進行統計錄入。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M),四分位數(P25,P75)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歸模型進行逐步回歸分析。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985 例甲型流感患兒中有437 例患兒并發其他疾病,占全部就診兒童的22.0%,中位年齡為2.8(1.7,4.2)歲,0~5 歲兒童占83.7%,其中流感并發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生率最高(10.8%),后依次為并發肺炎(8.0%)、細菌感染(7.2%)、心肌損害(3.4%)、肝功能損害(1.5%)、橫紋肌溶解(1.1%)及腎功能損害(0.3%)。單純甲型流感患兒共1548 例,中位年齡為3.7(1.9,5.3)歲,多集中于5 歲以下兒童(70.0%)。
兒童甲型流感常見并發癥的年齡分布特點:1~3 歲甲型流感兒童發生流感相關并發癥的比例最高,6 月齡以下的流感兒童很少發生神經系統并發癥,1~2 歲患兒發生肺炎的比例最高。除并發細菌感染組外,其余各并發癥組與單純流感組年齡分布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兒童甲型流感合并不同并發癥的年齡分布特點[例(%)]
并發癥組患兒的中位年齡明顯低于單純流感組,男童、首次就診時間>48 h、首劑神經氨酸酶抑制劑(nueraminidase inhibitor,NAI)時間>48 h、合并基礎疾病占比均明顯高于單純流感組(P <0.05)。進一步對流感合并不同并發癥的患兒進行分析:并發神經系統疾病組合并基礎疾病占比明顯高于單純流感組(P <0.05);并發肺炎組中位年齡低于單純流感組,男童、首次就診時間>48 h、首劑NAI 時間>48 h、合并基礎疾病占比均明顯高于單純流感組(P <0.05);并發細菌感染組中位年齡明顯低于單純流感組,且首次就診時間>48 h、首劑NAI 時間>48 h、合并基礎疾病的占比均明顯高于單純流感組(P <0.05)。見表2。

表2 兒童甲型流感合并不同并發癥的臨床特征
2.3.1 兒童甲型流感合并并發癥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年齡、性別、合并基礎疾病、首劑NAI 時間>48 h是兒童流感合并并發癥的危險因素(OR >1,P <0.05)。與5~17 歲患兒比較,其余各小年齡組患兒發生流感相關并發癥的風險均明顯升高,1~3 歲患兒發生并發癥的風險是5~17 歲患兒的3.330 倍。見表3。

表3 兒童甲型流感合并并發癥的多因素logistic 分析(與單純流感組比較)
2.3.2 兒童甲型流感并發不同疾病的多因素logistic 分析 進一步分析兒童流感合并不同并發癥的危險因素顯示:1~5 歲患兒并發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更高,合并基礎疾病患兒發生神經系統并發癥的風險是無基礎疾病患兒的4.691 倍(P <0.05)。0~3 歲、男性、合并基礎疾病、首劑NAI 時間>48 h 的患兒并發肺炎的風險更大(P <0.05)。而流感并發細菌感染多發生在5 歲以下兒童,合并基礎疾病及首劑NAI 時間>48 h 仍是其獨立危險因素(P <0.05)。見表4。

表4 兒童甲型流感并發不同疾病的多因素logistic 分析(與單純流感組比較)
流感合并其他疾病提高了疾病的復雜性,增加了重型與危重型流感的發生風險,嚴重時可導致死亡[5]。為減少此類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就兒童流感合并不同并發癥的臨床特征進行分析,并研究與其相關的危險因素。現有數據顯示,流感并發其他疾病的發生率在15.8%~28.6%之間波動[6-8],甲型流感并發癥的發生率更高[7]。本研究結果顯示,22.0%的患兒合并流感相關并發癥,5 歲以下兒童占83.7%,并發癥組的中位年齡明顯低于單純流感組。提示合并并發癥組的患兒年齡普遍偏小,且5 歲以下兒童是流感合并其他疾病的高危人群[9-10,11]。本研究進一步分析流感合并不同并發癥的情況,結果顯示:10.8%的患兒并發神經系統疾病,居于首位,這與2020 年熱帶地區的研究結果[7]一致,但與既往報道[4,6]中肺炎為流感最常見的并發癥相悖,考慮可能與并發神經系統疾病的患兒就診率較高相關。國外部分研究[7-8,12-13]顯示,兒童流感并發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生率在7.6%~13.1%之間波動,多見于5 歲以下兒童,且6 月齡以下兒童的發病比例并不多,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結果顯示,8.0%的流感患兒并發肺炎,3 歲以下兒童占62.9%,且該年齡組患兒并發肺炎的風險是5~17 歲患兒的2.806~3.691 倍,這與其他研究中所報道的流感后肺炎多發生在嬰幼兒時期相符[3,14-15],故臨床中需對該年齡段兒童引以重視。流感病毒與細菌共感染明顯增加了兒童的死亡風險[16],本研究結果顯示,細菌感染的發生率為7.2%,與肺炎的發生率相當,亦主要集中于5 歲以下兒童。延遲就診無疑會增加疾病的嚴重程度與并發癥的發生風險[17],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并發癥組的延遲就診率明顯高于單純流感組,但進一步的多因素分析卻弱化了延遲就診對并發癥發生風險的影響,考慮可能與并發神經系統疾病的患兒早期就診率較高在其中造成了混雜相關。另外,合并基礎疾病是流感后并發嚴重并發癥的高危人群[11,18-20],早期應用抗病毒藥物能有效降低流感兒童發生嚴重并發癥或死亡的風險[21-23],本研究也支持這一結果。
綜上所述,流感是兒童重要的呼吸道傳染病,可引起嚴重的并發癥,甚至死亡。神經系統疾病、肺炎及細菌感染是兒童流感最常見的并發癥。男性、5 歲以下兒童、合并基礎疾病、發病超過48 h 才進行抗病毒藥物治療是流感并發其他疾病的高危因素。故應對以上兒童給予重視并及早進行抗病毒治療。增加流感疫苗接種可能是預防兒童發生流感及流感相關并發癥,甚至死亡的重要策略[24]。本研究為基于臨床數據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選擇性偏倚,不能代表全人群流感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因此,針對兒童流感并發其他疾病的臨床特征及危險因素的分析仍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