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迪
[摘要]產權交易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過程的具體環節和關鍵內容。本文系統地闡述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條件下國有產權交易的主要六類風險,并以此提出應對防范措施,以確保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國有資產的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關鍵詞]混改 國有企業 產權交易 風險防范
1? 混改下國有產權交易風險防范的意義
國有產權交易作為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簡稱“混改”)重要的實現形式和關鍵環節,直接影響著混改的成敗,混改的風險及國有產權交易本身固有的風險相互交織,更對改革的成效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何在混改的國有產權交易中控制防范風險是無法回避的重要課題。為了做好混改,有效推進改革以取得成效,進一步闡述混改的國有產權交易風險及防范應對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2? 混改中國有產權交易的主要風險
總結混合所有制改革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歸納概括為六種風險。
2.1? 政策導向風險
混改中涉及公有資本與非公資本的合作,在國資監管嚴格規范的大背景下,混改是國資監管的重要領域和重點內容。近些年國家通過審計、紀檢監察等手段重點加強國有企業與非國有經濟主體之間經濟行為的監督。在激勵機制不足的情況下,這種重點監管的導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有企業混改及產權交易的推進。
2.2? 市場風險
雖然經過三十多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建設,國內市場體系得到了長足發展,但仍難言健全和完善,行政壟斷性、計劃性經濟的烙印仍不時閃現;市場主體信用觀念、契約精神的樹立及信用體系建設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法律法規體系也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其他還存在諸如中介組織運營管理不規范、風險機制建設落后等等問題,特別是與混改產權交易更為密切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仍不完善,資產的證券化程度不高,市場傳導機制有缺陷,而產權交易市場又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交易主體有局限,定價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共同構筑了市場風險。
2.3? 產權主體風險
在混改中,產權交易因涉及公有制主體和非公有制主體,而不同所有制主體在利益導向、體制機制、文化觀念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因此各方在就混改合作的產權交易中很可能發生矛盾分歧,導致交易終止、擱淺,給各方造成損失;即使產權交易能夠完成,在后期混合所有制經濟主體的運作中仍會因各種因素而導致出現一系列問題。
2.4? 產權標的風險
混改條件下國有產權交易的標的主要為擬交易的國有產權、已存續或將設立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無論是產權還是企業應該是權屬清晰的,但從實踐看,這些標的由于各種原因可能存在產權界定不明、權屬爭議而影響混改和產權交易的進行。對混合所有制企業而言,作為市場主體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法人治理不健全、內部經營風險、外部市場風險,企業戰略、人員、財務、法律、擔保等方面也可能存在不足,這些風險會給混改的推進或混改企業的未來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2.5? 中介機構風險
在混改的產權交易過程中盡職調查、審計、評估、法律認證、產權交易平臺組織、經紀操作等環節都需要第三方中介機構的參與。因在此過程中,較易出現如因中介機構業務經驗欠缺、疏忽大意或主觀惡意而使得國有產權交易中存在瑕疵、疏漏、虛假及造成交易失敗或國有資產流失的風險。
2.6? 操作實施風險
從實踐看,國有產權的交易流轉中發現諸多問題,如內部人控制,“手牽手”暗箱操作、設置明顯指向性掛牌條件,隱瞞或提供虛假信息,人為左右評估結果,惡意參與競價等等,給混改工作的推進和產權交易的操作設置障礙,帶來國有管理程序瑕疵和國有資產的流失。
3? 混改中國有產權交易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是強化制度設計,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健全混改法律政策體系和配套措施,細化混改形勢下的產權交易流程。強化對各層級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和人員約束,制定科學規范的評價體系,加大懲罰考核,強化事后監管。在技術操作層面進一步細化進場交易、協議轉讓、增資擴股、對外投資、并購重組流程,特別是結合混改制定細分領域的專門規范性混改操作指南。
二是高度重視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不斷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持續加強資產證券化,盡早健全主板、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產權交易市場等不同梯度的資本市場,不斷開創融資、交易模式,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推進金融產品創新,有效促進各類資產的證券化,持續推動資產證券化水平的提升。
三是構建現代企業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落實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完善激勵約束機制。主要針對國有企業加大市場主體建設,結合新形勢下加強黨的領導,尋找與現代企業制度更好的結合,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架構,妥善處理黨建與混改的關系,積極推進與公司治理的有效融合。同時,針對目前激勵機制不足的現狀,制定不同導向的激勵機制,加強在人員選用、薪酬等方面的市場化改革力度,并推進監管體系的統一和方式方法的不斷完善。
四是規范中介行業管理,培育和建設國內市場的信用體系。建立由專門國家部委指導下統一的獨立行業協會來具體負責管理的行業新體制。推進中介機構的深度整合重組,提高機構準入門檻,加強行業自律,提高機構的獨立性、權威性,確保公正執業。強化對機構及從業人員的監管和懲治力度,建立從業機構和人員全方位、全覆蓋的管理評價模式,建立黑名單制度,對違規或存在重大問題項目涉及的機構、人員從嚴、從重處罰。
五是嚴格規范審批和操作程序,健全國有資產定價機制,切實加強過程監管。以公開、公正、透明、規范為出發點推進混改及其資產定價,堅持市場原則、陽光操作,對混改具體運作及相關主體實施全過程監督,主要環節確保透明,嚴防暗箱操作。同時,開展針對混改的資產損失責任追究、項目考核獎懲專項工作,將考核、監管、獎懲與項目運作緊密結合,以切實維護國有權益。
六是有效推進產權交易大數據庫和信息化建設。全面引入信息手段,加大統一信息化監管平臺建設,建立健全全社會層面的市場經濟主體數據庫、產權交易平臺數據庫、中介服務機構數據庫等,形成對包括混改國有產權流轉在內的閉環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