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張聞天文化思想的現代價值研究

2021-12-27 00:46:47張春平
桂海論叢 2021年1期
關鍵詞:現代價值

張春平

摘要:張聞天文化思想博大精深、自成體系,經歷了從新文化運動中追求哲理啟蒙、紅色新文化中強化革命價值到社會主義文化中突出政治屬性的內涵演進歷程。其特征鮮明,表現為兼容并包的開放性、傳承創新的民族性、求實向眾的民主性和去腐存精的批判性。張聞天文化思想中的文化自省、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特質,為新時代境域下文化的生命力構建、凝聚力提升、影響力擴大和創造力增強提供了價值參考。

關鍵詞:張聞天;文化思想;思想體系;現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G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494(2021)01-0107-07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18jdszk057);河海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課題(2091-42002605)。

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張聞天以其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豐富的革命實踐、廣博的文學視野和獨特的文化思想,為我黨文化思想構建、我國文化事業發展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了突出貢獻。近年來,對張聞天文化思想的研究多為分時期、分階段、分領域的剖面式研究,缺乏整體性系統研究,特別是基于新時代環境下的現代價值研究尚屬空白。本文通過厘清張聞天文化思想的演變脈絡和內涵體系,提煉張聞天文化思想的主要特征,進而探索張聞天文化思想的現代價值。

張聞天文化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思想從時間上可以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其發展過程經歷了新文化運動、紅色新文化和社會主義文化。其思想特征是從追求哲學思想、強化革命價值到突出政治屬性的演進歷程。三個階段裹挾相遞,互滲相聯,既有獨立性,又有重疊性。

(一)新文化運動中的哲學思想

張聞天被譽為新文化運動的“熱情戰士”和“少年文學家”。這場以人性復蘇和主體意識覺醒為核心的文化啟蒙運動,是傳統文化的自我更新完善,也是傳統文化與時代新風的互相交融。

在這場文化滌蕩中,文學是矛鋒所向,翻譯西方文學、創作小說劇本、探索新式文藝、聚焦愛情婚姻,成為反抗政治教化和改變精神面貌的有力工具。作為名噪五四時期的文化先鋒,“文學張聞天”從1919年撰寫隨感錄開始,至1925年赴蘇聯留學時為止,6年里馳騁在廣袤的文學天地里,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翻譯了眾多國外名家名作,展示了富有張力的文化圖景,為新文化運動作出了開創性貢獻,包含著一名文化思想者的多路徑探索。整體而言,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哲學思辨性。1920年,在申請加入著名的少年中國學會時,他把終身欲研究的學術填寫了“哲學”,終身欲從事的事業填寫了“精神運動”。他的早期文學創作著意引導人們向理性進發,“不為現社會上無病呻吟與茍且偷安的惡習所支配”,而且“直透進人生的里面”,用手中的筆寫我們要執著人生、要發展人生,因為人生的意義就在執著,就在發展[1]7。二是人本主義性。張聞天把“人的中心”作為文藝作品的靈魂,滿懷深情喚起“人”的覺醒。1921年,在評述《紅樓夢》時提出了“以人為中心”的思想,認為這部書是對于人生的經驗、人生的觀察以及人生意義的記述和描寫[2]79。這種觀點和當時紅學流行的“索引”“考證”之風大相徑庭,可謂開風氣之先的公開挑戰。他甚至把“人的中心”作為畢生的事業追求,明確宣言“人的中心”就是我的真生命,就是我的標準,也就是我的宗教,我的愛[2]80。三是生活本源性。張聞天的文學啟蒙思想與其個人成長經歷緊密相關,在研讀德國《文化與幸?!窌r,他非常贊同米勒萊爾的觀點,認為文化是人類實現理想未來的有效途徑,所以,我們所具有的精力和能力應該集中于此,最終讓那些失去理想、喪失希望的人,也可以通過文化來獲得人生所給予的最高滿足。張聞天1912年考入南匯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文史哲俱佳,高小畢業時就用英文寫文章;張聞天1915年考入江蘇省立水產學校后,開始接觸《青年雜志》;1917年,張聞天考入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后,迅速成為南京學界的新星。張聞天的所思所想,所寫所向,均源自生活,因此生發出“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的諍言。

(二)紅色新文化中的革命價值

新文化作為反帝反封建文化,脫胎于舊文化,起源于革命斗爭,摒棄了舊文化的糟粕,以全新的面貌展現新氣象與新活力。它由無產階級領導,呈現出鮮明的紅色特征。但是對于要建設什么樣的新文化,經歷了長時間的探索后,才逐漸明確清晰,張聞天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主導作用。

張聞天長期負責黨的文化宣傳教育工作,是公認的文化思想專家,其新文化思想充滿實踐性和指向性,更具有豐富明確的內涵。張聞天曾指出,我們的新文化不是生來就有的,也不是在抗戰中產生的,其實這不是新事物,而是在辛亥革命時期就孕育萌生了,并在一定條件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有其自身的文化規律和屬性。他把新文化劃分為四個階段,并且在《抗戰以來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運動與今后任務》(下文簡稱《報告》)中,提出了新文化的概念內涵。這篇《報告》在我黨思想文化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茅盾先生曾高度評價其為“中國新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整體而言,可從三方面理解:一是內容主題明確。在充分融匯毛澤東文化思想基礎上,張聞天從民族的、民主的、科學的、大眾的四個方面闡述了新文化的主要內容。“民族的”要準確把握民族特點與實際文化,主張民族獨立與解放,提倡民族自信心,抗日第一,反帝、反抗民族壓迫;“民主的”主張民主自由、民主政治、民主生活與民主作風的文化,反封建、反專制、反獨裁、反壓迫人民自由的思想習慣與制度;“科學的”是要養成科學生活和工作方法的文化,能把真理當作實踐的指南,并運用科學的真理和進步的思想,反對武斷、迷信、愚昧、無知;“大眾的”主張文化為大眾所有,文化普及于大眾,提倡人民利益的、大眾的、平民的文化,反對特權者壓迫剝削多數人、愚弄欺騙多數人。二是革命特征鮮明。張聞天多次強調,新文化的主要特征是革命性。他在《發展文化運動》中,把國統區里的抗日文化作為頭等重要任務,認為這不僅是當前抗戰所需要的文化武器,而且是更深層次上進行思想變革與推動變化的有效武器[3]288。后來,他在講述新文化運動的任務時,強調要堅決反對一切反動勢力的奴化活動,還要敢于與一切反動文化作勇敢的、徹底的斗爭[4]800。在1940年的《報告》中,他再次指出,中國當前盛行的文化觀念難以對反帝反封建的斗爭發揮出足夠的推動作用,要完成偉大而緊迫的抗戰任務,我們必須形成與之相適宜的文化,并且用這種新的文化來指導和服務抗戰。三是實踐價值突出。1931年,張聞天從蘇聯回國后,擔任過中宣部部長等重要職務,全面擔綱負責我黨的文化思想建設,在此過程中,他對新文化運動的理論、態勢和政策等都進行了深入有益的探討實踐,針對文化思想工作形成了系列文稿,比如《抗戰以來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運動與今后任務》《論蘇維埃政權的文化教育政策》《關于各抗日根據地文化人與文化團體的指示》《文藝戰線上的關門主義》等,這些著作既是新文化的直接實踐,也包含著豐富的實踐性思想。

(三)社會主義文化中的政治屬性

五四運動以后,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新思潮,憑借突出的科學性、實踐性和政治性,迅速涌入中國,開啟了中國人救國救民的新道路,同時它也給中國文化掀起了巨大波瀾,提供了一條新的價值標準。然而,這種外來的社會主義文化與土生土長的新文化到底是什么關系。對立還是統一?等量齊觀還是厚此薄彼、甚至霄壤之別?這在很長一段時期,黨內或文化界都沒有達成共識。

張聞天對社會主義文化與新文化的關系進行了深入剖析,認為社會主義文化是新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中國,社會主義文化的意義和價值在于促進和推動新文化的發展,它具有先鋒和指導作用,與此相應的是,新文化也必須同情與擁護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壯大。在此基礎上,張聞天進一步指出,社會主義文化不能壟斷、包辦與代替新文化,社會主義者要保持干凈獨立的純潔性,不能放棄自己的原則和立場,更不能放棄自己批評的武器被其文化主張溶解,同時還要與各種文化人建立緊密的統一文化戰線。他強調,社會主義文化為著徹底的民主主義新文化勝利而奮斗,同時也為其自身的發展而奮斗,正是由于這種獨特的“先鋒指導作用”,才有可能最終把新文化引領到社會主義文化上去。

對于社會主義文化的精神內涵,張聞天進行了系統闡述。在1940年發表的《報告》中,在15個問題里,圍繞“中華民族新文化與社會主義”的關系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闡述,對社會主義文化與中華民族新文化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進行了剖析。這段論述雖然只有一千多字,卻是中國共產黨關于新文化觀的最經典表達。新中國成立后,張聞天開始基于社會實踐對文化的體系缺陷及價值偏差進行反思。在主管外交工作時,他仍然密切關注中國共產黨的文化思想建設,強調文化知識的豐富和文化人才的培養。張聞天在一次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我們過去打倒了三個敵人,但是現在仍然面對著另外一個新敵人,這個敵人就是“沒有文化”。1961年,在《關于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要點》里,張聞天明確強調社會主義建設沒有文化不行,必須充分動員處于上層的文化思想,讓它服務于經濟建設;到了1962年,他在研究列寧關于新經濟政策的著作后,對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作了進一步思考和探索,明確提出經濟建設必須與文化建設并舉的觀點。

張聞天文化思想根植于其豐富的個人經歷,來源于特定的時代斗爭,形成于復雜的政治環境,豐富的內涵體系整體呈現出四個方面的鮮明特征,即兼容并包的開放性、傳承創新的民族性、求實向眾的民主性和去腐存精的批判性。

(一)兼容并包的開放性

兼容并包是張聞天文化思想的鮮明特點,也是貫穿他整個文化思想歷程的核心觀點。他的文學啟蒙、紅色新文化以及社會主義文化觀,都充分融入了兼容并包的文化思想,具體體現在整體性、比較性和吸納性三個方面。

1.整體性。這種整體既包含中華文化內部的整體,也包含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的整體。對于新文化與外國文化的關系,張聞天強調,世界文化是一個整體,中國文化是其中的一部分,它與其他文化必然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因此,我們的新文化不能閉關自守,而是要通過與外國文化的碰撞與磨合,自覺接受其影響。張聞天看到了中國文化的落后,對其長遠性和復雜性有所認識,所以號召大家要充分吸收好、改造好和發展好。在張聞天看來,中西文化的結合是一種外國文化的“中國化”道路。如果對外國文化的“拿來”只停留在簡單的移植,肯定是難以產生長久生命力的。所以,傳統文化是立身之本,西方文化是他山之石,兩者在經過長期的碰撞、摩擦后最終融為一體,是密不可分的整體性關系。

2.比較性。五四時期,張聞天大量譯介西方文化,這為改造中國舊文化提供了新思想、新武器和新方法。為了幫助國人更充分了解西方,1919年,張聞天離開河海工程專門學校,開始從政治和體制高度思考外國文化;1919年至1924年期間,他翻譯出版了涉及德、美、俄、英、意等國的文化書籍,公開發表了一些關于外國文化的評論,深入介紹西方新文化思想,涵蓋了文學、詩歌、哲學、美學、宗教學、經濟學等范圍領域。他在游歷蘇聯、美國和日本等國家時,對他們的科學文化、社會政治和風土人情等進行了全面掌握,對泰戈爾、托爾斯泰、柏格森等名家思想進行了深入了解,并對佛學、《圣經》等也進行了仔細研究。在廣泛涉獵的基礎上,再反觀對比中國傳統文化,這是一種全球視野的比較性思維。

3.吸納性。在經歷過一番痛苦的思想比較和現實斗爭的挫折后,張聞天看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短處,也看到了國外文化的長處,因而主張以博采眾長的胸懷,積極要求引進外國的先進文化,通過學習和吸納來有效改造中國舊文化,創建中華新文化。他堅決反對不加選擇的“全盤西化”,認為我們在學習西方文化的時候,決不能像照鏡子一樣原裝不動,而是要深刻把握住大多數西方人的共同理想,要在優化選擇中有效汲取西方先進文化。

(二)傳承創新的民族性

民族性是張聞天文化思想的本質,他以抗日、反對帝國主義、求得民族解放為第一要義,強調在文化上正確把握民族的實際特點,爭取民族的獨立解放,全面構建民族新文化,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

五四時期,中西文化激烈碰撞,民族文化成為眾矢之的。“國粹派”和“西化派”各執一端?!皣馀伞惫粜挛幕?,反對外來文化,視傳統文化為“國粹”,主張原汁原味地傳到后世;“西化派”則認為傳統文化毫無價值,中國落后的罪魁禍首就是傳統文化的落后,因此主張徹底摒棄中國傳統文化。張聞天沒有用敝帚自珍的虛無主義態度看待國故和傳統文化,而是力排眾議,獨辟蹊徑,提出“整理國故,把沒有用的東西淘汰,以為后輩青年的便利”,強調要用“世界的眼光”“科學的見解”來看待傳統文化,以科學的態度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種辯證的理性態度至今仍有重要借鑒意義。

張聞天認為,整理國故的首要任務是用科學方法,辨別出先進與落后、繼承與揚棄的內容,否則就很容易陷入虛無主義的陷阱。面對傳統文化的“文化自卑”,張聞天強調,作為文化人必須進一步研究中國實際、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在思想上正確對待抗戰中的各種問題[4]800。在張聞天看來,新文化的歷史根源在于舊的傳統文化,新文化是舊文化的推陳出新,我們不能割斷歷史,而是要聯系地、發展地看。我們的新文化決不能全盤西化,完全抄襲外國文化,也不能像“中國本位文化”主張的那樣,只吸收自然科技而忽略文化思想,凡是符合抗戰以及新文化建設需要的內容,我們都應該大膽地批判接收[4]792。張聞天在不同時間場合反復強調過,新文化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奇怪東西,而是過去人類文化的更高發展,因此,我們要采取“否定”和“發揚光大”并行的態度,以新文化來抵抗舊文化,最終以文化的勝利來提升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三)求實向眾的民主性

民主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兩大主題之一,張聞天突出民主文化思想,強調了中國共產黨文化主張與五四運動的天然聯系。認為在封建包袱沉重的中國,“民主”任重道遠,因此,要大力倡導民主,把民主文化當作武器,從內到外清除中國封建文化的病根。

民主性是張聞天文化思想中貫穿始終的獨特內容,也是他在闡述新民主主義文化時始終強調的重點。張聞天在毛澤東提出的新文化三要素之外,增加了“民主的”維度,這成了張聞天文化思想的鮮明主張和顯著特點。張聞天的與眾不同及偉大之處,在于對“民主”的堅持,更在于他賦予了“民主”精神文化內核。這種民主文化思想與個體自由緊密相關,倡導了“自由思想”“自由判斷”,強調了“個人的價值與個性”,認為建立新文化是中國知識分子和文化人的共同任務。在1922年《歌德的〈浮士德〉》一文中,張聞天表達了對民主和自由的認同,指出古典主義以其設定的準則為標準,抹殺個人獨創精神,是約束人性、泯滅自由的主義。與之相對應的是,浪漫主義則主張破除因襲和成規,實行無所拘束的自由主義,主張平等、自由和個性發展[4]35。這種思想主張,在他創辦的《南鴻》發刊辭中,提出了更明確的主張,認為辦報的目的在于反抗那些壓抑人們清新思想與活躍行動的舊思想、舊道德和舊制度[5]。這說明張聞天對新文化的民主有著深刻的認識,認為文化所牽涉的各種工作既有相似的規律,又有特殊的差異,不能強求一致。文人們喜歡單獨的生活和獨立的工作,崇尚個體的解放和創作的自由,并且本能地會反對條條框框的束縛與壓迫,因此,對于文化工作者,我們不能制定過多的規則條例來限制,而是要創造各種條件,讓他們有充分創作與生活的自由。張聞天提倡自由辯論與討論風氣,對于文化內部的門戶之見和意氣之爭,主張通過民主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出于對文化及文化人本質特點的深刻把握,是張聞天之所以能在30年代初,對文化界流行的“第三種人”和“第三種文學”提出不同主張的根源所在,也是張聞天在文化界發揮舉足輕重作用的重要原因。

(四)去腐存精的批判性

批判性是文化的核心功能之一,歷來被認為是自明性問題。張聞天始終反對封閉式的、排他式的文化單一論,堅持和而不同的文化整合論,認為不論是什么類型、什么性質的文化,都有推動國家和民族進步的正向價值,因此,也都可以被中華民族新文化所接受吸納。

批判性接受首要的問題是如何對待舊文化。張聞天認為舊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把它從舊文化的倉庫中發掘出來,充分接受并加以創新和發展。他在1940年的《報告》中指出,新文化并不是對舊文化的全盤否定,而是對舊文化的真正發揚光大[6]41。它不是為繼承而繼承,而是一個吸收、消化、選擇和優化的過程,也是一個靈活主動的再創造,其直接目的是完成對舊文化的揚棄,最終目的是實現對新文化的創造。張聞天同時也強調,對中國舊文化的批判性接受,并不是讓人盲目地讀舊書古籍,而是希望大家多讀一些具有批判精神的作品,多讀一些被統治階級管制的“禁書”與“邪書”,多讀現代的新文化書籍。

選擇性吸納體現在如何對待外來文化上。張聞天喻之為吃飯的過程,我們要通過自己口腔的咀嚼和腸胃運動,進行吸收和消化,然后排泄掉落后的腐朽成分,從而使外來文化成為中國新文化血脈肌理的組成部分。張聞天非常贊同魯迅提出的“拿來主義”,認為在接受過程中,既不能聽從西化派的“全盤西化”傾向,也不能接受保守派的冥頑態度,而是要使外國文化中的優秀成果服從于中華民族自身的文化需要[6]78。作為翻譯大家,他在翻譯外國文學作品過程中也非常謹慎,認為在翻譯過程中,一定要把感情的標準作為民族氣運的標準,在民族的氣運中關照藝術的盛衰,否則可能適得其反,有害的藝術創作引用介紹得越多,危害可能會越大。

張聞天文化思想影響深遠,其對文化的生命力、凝聚力、影響力、推動力深層次力量構建,有助于文化自省、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四自”現代價值實現。這“四自”是邏輯遞進關系,自省方能務本求源,激發活力;自覺方能把握規律,凝聚人心;自信方能讓胸有丘壑,回歸價值;自強方能推動發展,行穩致遠。

(一)文化自省下的生命力構建

文化是一個民族特有的生存方式,生命力是文化最深層最本質的屬性。文化的生命力主要包含感染力、親和力、延續力和創造力等,中國文化本質上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生命力建構,它關乎人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是與其他國家精神文化的顯著區別。歷史和現實表明,一個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自省。自省是最根本的自信,不能自省的文明不能持續,缺乏自省的認知不是真知。

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都有其原有的根本和固有的傳統,如果丟掉了根本,拋棄了傳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血脈。對于如何構建文化生命力,張聞天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表述:

1.通過生活增強文化的感染力。張聞天認為,偉大的藝術家和偉大的文藝作品,大多來源于人生的戰場,也來源于豐富深刻的印象與個人的生活經驗[2]8。藝術需來源于生活,才能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形成旺盛的生命力,藝術也只有與時代結合、與社會結合、與人民結合,才能具有真正的價值和有效的感染力。張聞天在《托爾斯泰的藝術觀》中提出,人們如果把曾經感受過的感情呼喚起來,就會用線條、舉動、聲音、顏色或者字眼等一切表現形式,把喚起的情感傳遞給別人,使他人也能體驗到同樣的感情。在《西洋史大綱》譯序中也說到,就他自己而言,其從小所接受的教育,所養成的習慣和得到的經驗,都在支配著現在的他。無論對個人還是對社會,過往的思想、過往的傳統、過往的制度和過往的習俗,無不支配著現在的一切??此埔呀涍^去的事情,其實并沒有過去,它仍然存在于現今[2]488。

2.通過傳承增強文化的恒久力。張聞天注意到了文化的內在恒久力,他1922年發表的《中國底亂源及其解決》對中國文化由內而外的特性進行了闡述,他認為基于“自為調和意欲”的中國文化,其結果最多只能達到某種平衡,卻不能達到應有的進步。基于此,他認為當下所經受的一切來自內外部的禍亂,如果無法從根本上破除中國人心里的固有意欲和固有思想,那么中國的進步終究是難以實現的[2]489。因此,張聞天強調中國人在尋求自己精神遺產的同時,也不應該被固有的意欲和思想束縛,而應該從過去找出人類活動的因果關系及其根本法則,只有這樣才有把握建設更加美好的未來[3]254。

3.通過信仰培植文化的驅動力。1930年前后,當中國文化界圍繞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社會史進行激烈論爭時,在張聞天等人的倡導下,“新思潮派”對“動力派”和“新生命派”進行了批判,他們認為雖然有時候先進文化處于暫時的劣勢,但隨著未來形勢的發展,其最終必然是進步文化的勝利和反動文化的失敗。其實,張聞天對于新文化的驅動力充滿著渴望和期待,認為以馬列主義的科學理論為指導的新文化,在中國的新文化運動中發揮著“徹底一翼作用”。因此,他主張關心文化人的創作命運,通過提高文化人創作的積極性,弘揚文化人的獨特精神,從而驅動他們為實現人生理想而斗爭[3]254。

(二)文化自覺下的凝聚力提升

文化軟實力是影響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因素,其主要體現為凝聚力。文化凝聚力是一種向上的道德規范和價值取向,既包含文化對個體的統攝、吸引和關懷,也包含人們對文化的自覺皈依和奉行遵守。這種凝聚力建立在對“根”的找尋與繼承上,體現在對“真”的批判與發展上,以及對“愿”的把握與引領上,是對中華文化作用、地位、歷程和未來的自知之明,以及對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高度文明自覺的民族,它不但以自己創造的優秀文明為自豪,而且主動自覺地讓文明代代傳承。正是這種高度的文明自覺與主動,才使中華民族能夠歷經磨難而屹立于世界東方。因此,我們要講清楚中華文化的鮮明特色、獨特創造和價值理念,增強文化的自信和價值觀的自信,從而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張聞天的文化自覺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要站在時代的最前沿,突出文化在個人豐富完善和社會發展進步中所擁有的巨大作用,同時強調個人對民族文化的發展要有清晰認識,要理性地看待不同文化的特性和價值;第二是要在文化觀上展現出自主性、求實性、民主性和建構性等特征,突出文化認識過程中所應包含的文化自覺內涵,從而為文化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實踐指南。對于如何提升文化凝聚力,張聞天突出強調要遵循文化規律,進行優勢整合,在堅持為我所用原則的同時,奉行以我為主、和而不同、共同發展的準則。

張聞天認識到,文化是意識形態的體現,具有精神層面所具有的共同規律。但是,文化是在不同社會基礎上形成的,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稟賦,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規律。因此,我們對待不同文化價值的態度是既不能絕對否定,也不能絕對肯定,而應從意識形態的規律出發,以科學理性的態度進行區別對待。在遵循文化基本規律的原則之下,我們要立足于推動個人的完善、社會的和諧和民族的昌盛為目標,全面科學地運用馬列主義,歷史辯證、務實民主地考察中華文化和其他文化的關聯,特別是其中文化與政治、與社會變革、與人性、與社會主義建設的關系問題,至今仍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三)文化自信下的影響力擴大

文化自信凝聚著對人類文化普遍本質和共同命運的深刻意識,是對本民族文化和現代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深度認同和積極踐行,也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堅定而穩定的信心。文化自信強度和力度直接關系著文化影響力的深度和廣度,是事關文化安全、國運興衰和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

對于如何擴大文化影響力,張聞天從文化主體、文化客體和文化陣地三個方面進行了闡釋:一是注重發揮知識分子的主體性。張聞天對知識分子的重視主要體現在:1.態度上強調要尊重和重視文化人,特別是不能輕慢和懷疑他們,對于黨內有少部分同志厭惡、輕視、猜疑文化人的落后心理,要堅決抵制和反對[3]260。在負責外交工作時,他高度重視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關心干部的文化生活,盡最大可能發揮和調動知識分子的力量。2.氛圍上強調要給予文化人充分的自由和民主,這包括生活、工作和創作等方面的自由,也包括討論、辯論、發表等方面的民主。他曾在《正確處理文化人與文化團體的問題》中明確強調,作為黨的領導機關,除了給予文化人必要的寫作任務和適當的寫作方向外,還要盡量避免對他們進行寫作上的人為干涉和限制[7]290。3.保障上強調要在物質和精神上全力提供給文化人創作的必要條件,以使他們的才力能夠充分的展現,使他們創作的積極性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7]803。4.能力上強調文化干部對于自己所從事的文化工作,應該具備一定的知識素養,最好是自己還有一定的特長,只有自己的能力素質提高了,才更容易團結和帶動文化人[7]290。二是尊重文藝作品的獨立性。張聞天反對文藝工作“成為教條主義與公式主義的叫喊”,在《報告》中指出,要求采取一切方法發表文化人的作品,保證文化人的創作自由。在《文藝戰線上的關門主義》中特別指出,在階級社會里,文藝作品難免會附帶著一定的階級屬性,但并非所有的文藝作品都屬于階級利益的宣傳鼓動作品。雖然在“政治的留聲機”或“煽動的工具”[7]293中也存在著文藝作品,然而決不是所有基于宣傳鼓動目的的作品都可以稱得上文藝作品。這個觀點和魯迅先生所說的“一切文藝固是宣傳,而一切宣傳卻并非全是文藝”不謀而合。三是拓展文化陣地的價值性。張聞天十分重視文化陣地建設,1939年他就媒體的內容形式提出了自己主張,《新中華報》以后要更加豐富多樣地反映現實,不僅是加強宣傳作用,更要在副刊上多刊登文藝、漫畫、木刻、歌詠、哲學、科學等方面的內容,還強調指出過要把一個印刷廠的建設看得比建設一支軍隊還重要。革命時期,他提倡發展壯大文化媒介,大力發展包括無線電、印刷業和電影等可以作為文化宣傳的工具,甚至提出在每一個較大的根據地里都要開辦一個印刷廠,已有印刷廠的根據地,就要加強完善與擴充。此外,他還注意文化媒介的傳播效力,認為運輸文化糧食比運輸被服彈藥還重要,強調要重視報紙、書籍和期刊等的發行,甚至可以設立專門的運輸機關與運輸掩護部隊[7]288。

(四)文化自強下的創造力增強

文化興則國興,文化強則民強。文化的自省、自覺、自信是一個連貫的、遞進的邏輯關系,自省促發自覺,自覺增強自信,自信導向自強。文化自強反映在國家層面為文化強國,這需要立足自身實際,依靠自己力量,走自己的文化發展道路,使文化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影響力、強大的創造力、強大的競爭力。

張聞天的文化自強思想主要體現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指導,反映在三個層面:1.要強化黨的領導,為文化注入靈魂。在張聞天看來,文化具有雙層功能,既具有提升人性、改造國民性、引導社會變革、促進經濟發展的正向推動作用,也有與之相反的反向阻礙作用。因此,黨應該從各方面加強領導和組織,積極推動文化運動發展。特別是要仔細謀劃、深入理解、全面強化文化的正向功能,盡量消除或抑制其反向功能[7]308。在推動文化發展中,需要制定切合實際的文化政策,全面提高廣大干部的領導能力。張聞天認為,發展文化運動可以教育干部,從而提高干部的馬列主義水平。作為領導干部,不僅要深入學習領會馬列主義知識原理,而且還要掌握一些相關的社科知識,要領導和組織文化人團結一致,共同努力。2.通過文化自強塑造人格,彰顯人性。五四運動的大潮逐漸消退后,張聞天開始探索強國富民之策,他清楚地看到了文化對人格塑造的引導作用,認為文化的價值在于人化,文化發展的終極目標是提高人的素質。因此,他從“為人生”的角度出發,認為任何藝術作品都產生于特定的時代背景和特殊的作者個性,杰出的文藝作品必然是多彩個人經驗與深刻社會經歷的產物,偉大的藝術家必然是在人生的戰場中奮斗過來的,因此,文藝家們必須把對現實生活的觀察、直覺,必須到人生戰場上去奮斗,進行個性的溶化。他始終強調通過二重人格的刻畫來解釋人生,并從中尋找出人生的意義,不要“這樣死一樣的生活著”,“起來,變動變動你們底生活吧?!?.文化指導經濟建設,經濟反推文化發展。文化應為經濟服務,經濟又把文化反推至更高的階段。在60年代,張聞天主張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認為科學文化的繁榮和思想藝術的活躍,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推動作用極為重要。我們一定要深刻懂得這一點,切不可偏頗,并且文化應該放在先導性地位。張聞天在一篇關于孫冶方《論價值》的閱讀筆記中提出,對文化教育與經濟建設的關系,作了進一步闡釋,他認為文化教育服務于經濟建設,經濟建設又反過來把文化教育推升至更高的階段,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經濟發展了、勞動時間縮短了,人們才能從自然力的束縛下解放出來,才有時間精力去關注關心更高層次的思想文化,文化水平和思想水平自然就能進一步提高[7]79。張聞天的這篇經典筆記中所包含的科學思想,至今仍對我國的文化建設產生著重要影響。

[1]張聞天.生命的跳躍——對于中國現文壇的感想[J].少年中國,1923(4):7.

[2]張聞天.張聞天早期文集(1919.7—1925.6)[M].北京:中央黨史出版社,2010.

[3]《張聞天選集》編輯組.張聞天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中共中央書記處.六大以來: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張聞天選集編輯組.張聞天文集:第一卷[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5:134.

[6]張聞天選集編輯組.張聞天文集:第三卷[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4.

[7]張聞天選集編輯組.張聞天文集:第四卷[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4.

責任編輯陸瑩

猜你喜歡
現代價值
武陵山片區梅山村落武術的文化特征與現代價值
武術研究(2016年12期)2017-03-01 13:47:49
馬克思創新思想的現代意蘊
人民論壇(2017年4期)2017-02-23 21:49:42
淺析孔子禮思想及其現代價值
文教資料(2016年29期)2017-02-23 02:48:55
道教文化養生及其現代價值
戲劇之家(2017年1期)2017-02-05 14:44:22
論蔡元培的科學教育思想及現代價值
中國傳統道德的現代價值
青春歲月(2016年22期)2016-12-23 13:15:36
馮庸大學的教育禮儀及其現代價值
阿倫特政治哲學思想的現代價值
商(2016年30期)2016-11-09 10:52:34
先秦儒家“德?!彼枷氲漠敶鷥r值
人民論壇(2016年26期)2016-10-12 17:38:27
儒家廉政思想對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啟示
考試周刊(2016年67期)2016-09-22 17:05: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福利国产| 日本福利视频网站|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亚洲精品片911| AV色爱天堂网|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91精品专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激情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a欧美在线|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国产精品乱偷免费视频|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99在线视频网站|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性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无码专区第一页|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国产精品999在线|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91视频首页| 欧美a级在线| 不卡午夜视频| 亚洲另类第一页|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日韩免费无码人妻系列|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午夜啪啪网| 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八区|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国产91成人|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91www在线观看| 久久黄色毛片| 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高清不卡| 2020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系列| 性色一区| 色网在线视频| 好吊日免费视频| 91精品小视频| 久久五月天国产自|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国产人人射|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五月天久久综合|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浪潮Av|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国产第四页| 久久久久久高潮白浆|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欧美曰批视频免费播放免费|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