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貴
【摘要】當前,隨著教育改革發展的不斷推進,創新教學理念、調整教學手段已經成為當代教師必須要注重的一項工作。尤其是對小學階段的教師來說,這一任務的推進更加重要。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偏低,自身的各項基本能力以及思想也還處于初級階段,很容易出現變動。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頻繁的群體,會對學生的成長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對此,班主任一定要及時意識到工作中的問題,并做好合理的改進。
【關鍵詞】班主任;問題;策略;細節;人文原則
【中圖分類號】G62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1—0046—02
一直以來,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會過多的關注學生的成績。由于教學天平出現了失衡狀態,學生的發展自然就會出現缺陷。綜合來說,當前小學班主任在工作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不利于學生發展和成長。這些問題都應該引起班主任的及時關注,通過有效的改進以及優化對其加以處理。
一、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管理理念落后。現代教育倡導教師要推進學生全面發展,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但由于應試教育理念的存在,很多小學班主任還是注重提升學生的成績,甚至以成績來判斷學生的好壞,在班級中形成了明顯的區別對待。這一錯誤思想會嚴重影響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會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導致學生不愿意與班主任溝通。
第二,管理方式落后。部分班主任在面對犯錯學生時,不主動調查事情的來龍去脈,而是直接批評,甚至有些班主任所講出的話語和對應的行為會直接刺激到學生的心靈,造成難以磨滅的影響[1]。
二、小學班主任工作改進策略
1.側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與幼兒園階段的學習生活有著十分明顯的差異。在小學生入學之后,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端正學生的思想,轉變學生的不良習慣。比如,很多小學生在幼兒園的時候都會習慣性地依賴教師,讓教師幫自己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但是在步入小學之后,這些習慣就都需要得到改變。所以,在新生入學時,班主任需要構建完整的習慣培養體系,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實施教育。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生應側重發展如下幾種能力及習慣。第一,創新能力。能夠在學習以及生活中大膽探索,大膽的創新;第二,合作能力。能夠和其他同學組成良好的同學關系,并能夠達到有效的溝通,相互幫助;第三,表達能力。能夠把自己想說的話,以有邏輯的形式表達出來;第四,自主能力。對于一些基本生活常識,能夠達到掌握,對于一些日常生活勞動,能夠獨自完成。班主任要為學生創設一個科學客觀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快速的轉變思想,為班級的后續發展以及自身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2.注重班級管理工作細節。當前,很多小學生都會受到網絡因素的影響,喜歡說一些網絡用語,甚至部分學生形成了不尊重別人的習慣。小學生年齡偏低,思想單純,很容易受到錯誤引導。教師需要做好細節教育,細節教育并不是耳提面命的講道理,教師需要將其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細節中體現,培養學生的尊重意識。
比如,在班級的墻壁上,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懸掛一些與尊重相關的標語,或者組織學生以“尊重”為主題,開展主題班會活動、手抄報活動以及黑板報活動,在實踐中豐富學生的尊重意識。除此之外,在班級生活中,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展開“換位思考”的小活動。通過這一方式,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到別人的難處以及不容易,也能夠學會換位思考和尊重別人[2]。在這一狀態下,整個班級的氛圍必然會逐漸和諧,學生也能夠達到統一發展的狀態。
3.結合情感,打造和諧班級。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如果班主任只是用冷冰冰的制度限制學生,不僅無法讓學生信服,同時也會影響到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導致班級氛圍過于壓抑。情感是拉近師生關系的重要紐帶,在對學生實施管理時,班主任必須要融入真摯的情感,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尊重與誠摯,從而愿意打開自己的心門,接受班主任的管理與指導。
首先,班主任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情感辨別意識,使之能夠了解何為真善美,何為假丑惡。其次,教師要注意轉化自己的教育管理語言。比如,在與學生交流時,應盡量應用一些歡快、明朗的語言,而不是一味地訓斥批評。通過這一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信,也能夠促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心理素質。最后,班主任要做到一視同仁,不以成績評判學生的好壞,通過這一方式,讓學生意識到,班級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營造和諧班級氛圍。同時,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平等觀念。
4.注重對學生實施合理評價。小學生大多具有較強的表現欲,喜歡在他人面前表現自己,獲取他人的關注以及認可。在班級中有一部分學生之所以十分淘氣犯錯,主要原因在于其想要獲得外界的關注。所以,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需要構建完整的班級評價體系。通過觀察,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注,從而產生較高的自主學習欲望,不斷進步、不斷提升。
在對學生實施評價時,班主任需要注重手段。面對不同性格的學生,班主任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有的學生性格開朗,樂觀大方,班主任可以采取開門見山的方式對其實施評價。但面對性格比較內向,膽小的學生,班主任則需要另辟蹊經,這類型的學生比較敏感[3]。因此,在對這類學生實施評價時,班主任需要采取一些其他手段,例如寫信或者家訪等方式,讓學生能夠逐步接受評價,并能夠在班主任的鼓勵下產生學習熱情,自我提升。
5.全面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班主任是學生前行路上的引導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形成直接的影響,也會促使學生形成相對應的習慣。所以,在班級工作中,班主任一定要注意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促使班級學生統一進步。
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可以通過自己的言行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審美觀以及德育意識。比如,在遇到其他教師時,主動向對方打招呼;在學生幫自己完成了某項工作時向學生表示感謝;在日常工作中穿著簡單、大方、得體等。在這種狀態下,無需言語,學生也能夠受到有效的教育,提升自身的綜合品質。
6.構建德育滲透體系。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正所謂育人先育德。在當今社會,如果一個人沒有好的德行,即便學歷再高、能力再強,也無法在社會中立足[4]。小學生就如同一張白紙,十分的純潔、簡單。如果沒有班主任的正確引導及教育,就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形成錯誤的認識。
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應注意學生所創造出的生成性資源,把控機會對學生實施德育。比如,有的學生在課間能夠幫助同學解決困難,在班會上,班主任便可以提出表揚;學生犯了錯誤,班主任需要在課下對其實施情感指導,使之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并能夠主動改正。德育并不是理論性的課程,班主任需要以多樣的形式,通過耳濡目染的滲透培養學生德育素養。
7.班級管理中運用好人文原則。讓學生產生主人翁意識,感受到集體的存在,有助于整體班級的共同進步。當代小學生由于接受信息的途徑擴大,個人意識會更加的強烈。在班級中,班主任不能要求學生唯命是從,而是應該站在平等的角度上,將學生看做獨立的個體,予以其一定的自主表達權利,在良好的人文環境中,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有效鍛煉。
比如,在制定班規時,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班會,聽取學生的想法以及意見,酌情將學生的建議融合到班規體系中;在選拔班干部時,班主任一定不能武斷抉擇,而是需要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進行篩選。這樣一來,班級學生的關系會更加融洽,學生也更愿意服從班干部的管理。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進行教育改革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其中包含較多的細節,也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班主任必須要轉化自己的思想認知以及工作理念,全方位的將德育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以及學習中。除此之外,班主任還需要遵循現代化的教育原則,全面發揮自身的引導功能,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加強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和諧性、穩定性與創新性。
參考文獻
[1]蘆學忠.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J].教育革新,2019(11):(05).
[2]魏霞.淺談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N].達州日報,2019-09-21(04).
[3]王曉萍.小學班主任工作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策略分析[J].才智,2018(34):93.
[4]吳德琴.基礎教育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班主任工作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9.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