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其鵬
【摘要】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受教育者依靠主觀能動性按照社會目標,有意識、有目的地對自己的思想、行為進行轉化控制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學生個人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能力,且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積極作用,提升學習效率,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習成就感。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以目標教育、激發興趣、責任教育、制度約束、家校共育等班級管理策略,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關鍵詞】班級管理;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1—0056—02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學生所處環境對學習的影響逐漸增大,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就必須加強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培養。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潛力,讓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增強,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還要幫助他們主動學習,更好地認識自己,更好地發展自己。下面筆者就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提幾點看法。
一、注重目標教育
1.開展主題班會。目標就是方向,更是前進的動力。現在的學生大多生活在安逸的環境中,沒有經歷過太多的挫折,目標意識較弱,尤其那些自我管理能力較弱的學生往往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導致做起事來隨心所欲,喪失了發展機會,這時,目標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幫助學生樹立一個目標,學生就有了前進的方向,學習動力會更強,自主管理意識也會隨之增強,自我約束力也會明顯提高。目標教育的途徑是多樣化的,教師可以通過利用主題班會這塊主陣地對學生進行目標教育。如“談談我的理想”“一分鐘的價值”“我身邊的榜樣”“樹目標,促成長”“說說這一周(月)的我”等一系列主題班會的開展,讓學生明白自己應該樹立一個明確的奮斗目標,強化競爭意識。還可以通過身邊的榜樣來引領學生成長。
2.家長現身說法。家長的現身說法也能促進學生目標的達成,可以讓家長結合自身成長經歷及周邊事例對孩子進行目標教育,在耳濡目染的環境中,學生更能明確目標的重要性,學會管理自己。以目標教育激發學生的自主奮斗意識,以榜樣來引領學生的成長,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增強了,自主管理能力也一定能隨之增強。
二、激發學習興趣
1.從了解學生入手。學生最大的學習動力來源于興趣,因此,要注重以興趣激發學生的自主管理。要讓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要從了解學生的狀況入手。學生的學習能力、對知識的認知能力、學習方法等因素往往影響著學習興趣。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情況了然于心,有針對性地采取激勵措施。有些學生學習能力弱,可以降低對他們的要求,及時肯定他們的進步;有些學生存在偏科現象,應通過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消除薄弱學科對整體成績的影響;有些學生學習方法單一,可以通過學習方法的指導,鼓勵學生和其他同學交流,提高學習效率。
2.制造興趣增長點。要讓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要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增長點入手。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在課堂中創設相關學習情境、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巧妙利用課堂資源,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中融入課堂學習。在班級工作中,教師要詳細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及特長,在各項活動中為他們搭建平臺,展示才能,發揮特長。也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及特長,為他們設置一些崗位,把班級的一些細小事務負責起來。學生有了成就感和價值感,學習興趣也能提高,學習就會有動力,自主學習和管理意識也會相應提高。
三、強化責任教育
1.讓班內人人有事做。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責任教育,增強學生的責任心,從負責任、盡責任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班級工作中,教師可以通過具體分工來明確學生的責任,用班級事務分工表讓班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2.開展集體主義教育。一個集體優秀,必須依靠每個成員的艱辛付出,集體利益與每個成員密切相關。教師要多開展集體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讓學生懂得維護集體榮譽。在主題班會及平時的課堂中,可以有側重點地對學生進行責任教育,并設置一些專題,如愛國、奉獻、感恩等。通過正確的價值引導,形成正確的價值評價和行為選擇,學生在校內外的環境影響下,會自覺維護集體利益,增強自身責任感。
3.培養學生干部。加強學生干部的培養,也可以幫助他們明確自身責任。學生干部是學生自主管理最直接的監督者,是學生自主管理的有力保證。學生干部要由民主選舉產生,要把班級中責任心強、自我約束力強、能成為學習榜樣的同學推到班級管理崗位上,這樣的學生干部更有威信,能更好地為集體服務。要加強對學生干部的培養,指導他們開展工作的方法和策略,明確他們的責任,嚴格約束自身行為,起好引領示范作用。學生干部的責任意識增強了,班級整體自我約束力就會隨之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也會隨之提高[1]。多角度、多方位、多樣化的責任教育,能讓學生有擔當,有責任心,這樣的學生有強烈的責任意識,自我管理能力也會增強。
四、設定約束制度
1.師生共同設定公約。無規矩,不成方圓。因此,教師需要制度或班級公約來增強對班級的約束力。班級公約要有公信力,這個公約不應是教師一人制訂的,而應是全班同學一起制訂的。教師個人的制度雖有權威性,但執行力不強。全班同學一起制訂的公約對學生來說往往更有約束力,對違反公約的學生,其他學生會及時監督,及時提醒。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會主動以公約來約束自己的言行,自主管理意識明顯增強。例如,筆者所在班級的學生共同制訂了班級公約,在個人、小組評比細則等一系列制度的約束下,遲到的同學明顯少了,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同學少了,隨意違紀的同學少了;學生會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回答問題,課下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幾個學困生在同學們的幫助下有了明顯的進步。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增強,自主管理能力有了明顯提高,課堂和學習方式都有了明顯的轉變,教學實踐活動可以開展得更加得心應手。
2.在家庭中制訂約束制度。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也要緊密銜接,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因此針對學生發展而制訂的制度,不僅僅要存在于學校中,家庭中也要有約束孩子的制度。家庭制度同樣應該是由家長和學生共同商討制訂的。一些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較好,回到家中卻判若兩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形,主要是因為學生在家庭中缺少監督和約束,沒有形成好的習慣。要在家庭中制訂約束制度,該制度一定要保證所有家庭成員都遵守,要求孩子專心、高效,父母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不看電視、不玩手機,父母也要遵守。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制度有了親和力,便會更加有利于家長管理孩子,更加有利于孩子管理自己。
五、形成家校合力
1.讓家長參與教育教學活動。學生的發展需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銜接,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同樣,只有家校共育才能更好地保障學生的自主管理。家長會、家長開放日活動、家校聯誼活動、家長課堂、家訪活動等一系列活動能讓更多家長直接參與教育教學活動,家長發揮了自己的才能,為孩子做出表率,家校聯系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明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也提高了。
2.家校共同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家校共育中,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的情緒管理,要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及時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孩子是善變的,自身情緒往往會對學習主動性、自律性造成影響,情緒調節相當重要。筆者班級有一位女生,有一段時間課堂上不專心聽講,作業時常應付了事,學習成績明顯下滑。通過和家長溝通,筆者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并設法幫助學生,學生的心情釋然了,問題解決了,學習態度也明顯轉變了。這件事給筆者的啟示便是:教師要多與家長溝通,隨時掌握學生的狀況,遇到問題要及時解決,和家長一起行動,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另外,教師還要及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適時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讓學生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
綜上所述,教師要認識到學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形成明確的價值取向,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及時鼓勵評價,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多種措施互相配合,讓學生懂得管理自己、認識自己、發展自己,以積極主動的狀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朱廣躍.從自主管理談高校班級管理創新[J].教育教學論壇, 2012(35).
編輯: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