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在廣東,有這樣一個名班主任工作室——她,一直追逐時代的前沿,堅持躬身實踐,知行合一。她,以工匠之心,在知識的追求上精益求精;她,在做人的格局上立德樹人、團結助人。她就是廣州市中小學名班主任何愛蓮工作室,又名“蓮美”團隊(以下簡稱“工作室”)。
工作室秉承“匠心立德,幸福成長”的理念,以初心立德,用匠心育人;兢兢業業,立德鑄魂;“蓮美”團隊播種匠心,幸福成長,致力打造名班主任群體,形成“蓮美”團隊名優效應。
共繪藍圖,鋪設團隊成長“高速公路”
品質于心,匠心于行。工作室通過開展體悟式班會+講座、思辨式班會+研討、魅力微班會+沙龍、微言荷語、下鄉送教等各種活動,為工作室成員鋪設一條快速成長的“高速公路”,不斷引領團隊成員蓬勃成長、向陽而生,讓工作室成為他們實現名優班主任理想的“夢工廠”。
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工作室第一周期創設“五維一體”研究方向,創新“五位一體”研究架構,開拓生涯教育實踐途徑,助推師生共同成長,被評為優秀等級。2019年4月至今,工作室開展第二周期工作,在運行機制上堅持四制并行、三個追求、四舉并措,實行剛性規范、柔性服務、活性激勵;在特色運營上追求立足“三個基于”,形成“三級研究”,推行“八一工程”;在研究方向上,創新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下的“三育融合”,以“一體兩翼三育四品五位”為研究路徑。工作室致力成為各位學員成才與發展、提高與騰飛的基地。
一體:以“人的發展”(師生共同成長)為一體化主線。
兩翼:以立德樹人為引領先導,以文化德育為突破之口。
三育:又稱“三育融合”,包括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教育,三者相互融合。
四品:基于學生發展的需要,一是打造三育融合下特色思政班會品牌,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二是深化三育融合下“班級管理小辭典”品牌,有利于聚焦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管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生發展指導等熱點、難點問題;三是創新三育融合下的社會實踐活動品牌,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規劃未來的學業、職業方向;四是擦亮三育融合下學科滲透品牌,實現課堂思政、思政課堂,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五位:探討五個不同定位班主任研究團隊的專業發展途徑和模式,實現“區班主任研究會為統籌,市工作室為引領,區工作室為帶動、校工作坊為協調,年級研究坊為聯動”,助推班主任朝“精細化、團隊化、個性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激發內驅,探尋團隊發展高效路徑
凝心聚力謀發展,團結奮進譜新篇。工作室組織成員采取線上線下研討、自主研修和專家引領相結合的形式,以理論熏陶的模式提升團隊的班主任素養。
(一)“四制”并行,促進培養
一是導師領銜制。工作室聘請廣州市教育研究院主任蔣亞輝、副主任黃利為工作室導師進行理論指導、方向引領、品牌提煉,促進工作室的全面發展。主持人做好班主任專業成長的研究和推動者。
二是課題推進制。工作室以新高考改革的需求為依據,對高中生涯發展指導下體悟式主題班會和實踐活動進行專題研究,確定主課題研究的方向,成員圍繞主課題進行子課題研究。工作室借助課題研究,成為團隊品牌凝練和成員專業成長的有力載體。
三是成果輻射制。工作室立足番禺,輻射廣州,努力開發高中生涯發展指導下體悟式主題班會和實踐活動兩個課程。工作室借助課程開發,不僅是走出工作室特色發展之路的要求,也是新高考改革所提倡的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要求,更是學生發展理念下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四是規章明確制。在人員管理上,工作室制訂《活動參與制度》《成員學員考核制度》《任務達標記錄卡》《專業發展評價管理評價表》等相應管理制度和方案,實行量化管理,規范要求。
(二)三個追求,引領成長
“人生在勤,勤則不匱。”工作室與成員、學員一起制訂個人的長遠目標、中期目標、近期目標。工作室為成員確定“文化育人,成就名優班主任”為長遠目標,鼓勵成員、學員要有精神追求、專業追求、事業追求,推行“八一工程”,領航專業成長,在文化育人中起示范作用,力爭成為番禺區乃至廣州市、廣東省有一定影響力的班主任帶頭人。其中,“八一”工程為:每天瀏覽一個網站——關注時事,思政育人;每月研究一個案例——研磨案例,育人成長;每月整理一次資源——整理資源,厚積薄發;每季閱讀一本專著——堅持閱讀,立德樹人;每年上一節公開課——核心素養,班會先行;每人追隨一位師傅——拜師學藝,共生共長;每人研究一個課題——學研共進,知行合一;每人提煉一個品牌——一班一品,形成范式。
(三)“開”“筑”“聯”“借”,四舉并措
第一,開辟多種交流途徑。工作室除常規例會,形式多樣,如,主題班會+講座、主題班會+研討、微言荷語等,帶領團隊學習班主任管理的前沿理論,構建班主任成長共同體。
第二,筑牢讀書學習基礎。工作室定期為成員購買書籍,每人每季精讀一本專著,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撰寫德育論文或讀書心得,提高理論水平。工作室現發表德育文章32篇,德育文章獲獎15篇。
第三,聯動共進相互學習。工作室主動牽手省市區校工作室開展活動互相學習,聯動共進;積極承擔省級德育干部跟崗活動、市級班主任培訓工作、區級班主任研討活動等共169場,培訓人數達38597人次,包括班級文化建設、班級管理策略、主題班會設計、學生問題分析等,引領班主任走專業化道路。
第四,借助媒體共享成果。工作室開通微信公眾號,上傳各類資料300多篇文章,總訪問量達40000多人次,實現資源共享;編輯小報《綻放》38期,記錄工作室成長;開通3個工作群:番禺高中班主任群632人、貴州交流研討群210人、“蓮美”團隊微信群46人等,充分利用網絡進行交流研討,共享資源;積極參與“廣州班主任”微信公號建設,共投稿或擔任責編共40多篇。
凝煉建設,擦亮團隊特色品牌
學無止境,勤則可達;志存高遠,恒亦能成。工作室通過自主生長、專業支持、任務驅動、實踐磨礪、聯動共進、評價激勵,圍繞“學生發展”這條主線合力打造“蓮美”團隊的四大新特色品牌。
1.特色線上研討:三育融合下的“班級管理新辭典”線上研討,潛心教書育人。工作室建立特色研究欄“班級管理新辭典”,圍繞新高考改革下的走班管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熱點問題,每周開展線上專題討論,匯編《班級管理新辭典》《微言荷語》成果集。
2.特色思政班會:三育融合下的思政主題班會。思政班會,傳播優秀文化。疫情期間我們圍繞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責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教育等主題,設計68節思政班會課,供番禺區班主任使用,《核心素養視角下“三育融合”思政主題班會》即將出版。
3.特色課外活動:三育融合下的實踐拓展活動。實踐活動,增強生涯意識。學生發展指導下系列實踐拓展活動是工作室對生涯教育探索、實踐的結晶,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和明晰自身的發展道路,更理智規劃未來學業、職業方向,并匯編《學生成長手冊》《學生發展指導下課外實踐活動》。
4.特色學科滲透:三育融合下的學科滲透。學科滲透,探索思政課堂。工作室開展學生發展指導下學科滲透,引領學生成長。其中,工作室承擔學科滲透區級公開課6節,市級公開課1節。何愛蓮教師于2019年12月成功申請了市級課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導研式’教學與生涯教育相融合的研究與實踐”。
輻射引領,打造團隊騰飛專業基地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格局越大,舞臺就越大。工作室自2016年成立以來,共有成員32人次,學員50人次,以“共商共策,幸福前行”為宗旨,以“打造名班主任群體,形成蓮美團隊名優效應”為目標,使工作室成為培養名優班主任“青藍工程”的基地。
1.樂于承擔,引領輻射。工作室建立16個校級工作坊,開展169場班主任研討活動,涉及省級德育干部交流活動、廣州市骨干班主任培訓、番禺區班主任全員培訓、番禺區“高中學生發展指導”項目實驗活動等,培訓人數達5.1萬人次,承擔德育講座161場講座,設計68節思政班會課,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搭建多渠道交流平臺,引領班主任走專業化道路。
2.對口幫扶,輻射內外。工作室三次赴貴州進行交流支教,接待16批跟崗班主任,番禺日報、廣州日報、學習強國等媒體作了相關報道。
3.科研導航,碩果累累。工作室全體人員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撰寫論文,提高科研水平。工作室圍繞“學生發展”的主線進行實踐探索,共有廣東省中小學德育規劃課題“體悟活動助力高中生生涯發展的實踐研究”等8個省市區德育課題,出版了《高中生涯發展指導下體悟式主題班會課》一書,參與編寫書籍《愛心潤澤,慧心化育》和《中學新班主任入門》,匯編成果30本,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班主任,教育教學獲獎216人次。其中,何愛蓮教師評為廣東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名班主任培養對象,古孟利教師榮獲“2021年南粵優秀教師”,孟祥鵬教師榮獲“第三屆番禺區十佳班主任”,段超教師帶領番禺區名班主任段超工作室參加第八屆廣東省班主任專業能力大賽獲中職組團體賽二等獎。
4.立足番禺,豐盈人生。工作室立足于推進文化德育,服務番禺教育,發揮番禺區班主任工作研究會為核心的團隊精神,引領番禺區建立了31個區級工作室,214個校級工作坊、工作室協助統籌,帶動開展區級活動152場,網絡研討活動121次,培訓人數達30996人次。
開拓創新,緊跟步伐做時代“大先生”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回首走過的道路,“蓮美”團隊深感充實與快樂,收獲了幸福與成長。“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工作室積極鼓勵每一位班主任做專業的研究者,推進班主任的核心素養,初步形成優秀的育人理念、文化特色,讓工作室成為名班主任生長的搖籃。以新時代的發展為契機,建設一支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優秀班主任隊伍。“獨行快,眾行遠。”培養區域名班主任任重道遠,“蓮美”團隊永遠在路上。
通訊員/溫鐵雄? 整理/胡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