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潔雯
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教育越來越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管理工作與心理教育的有效結合,強化學生的抗壓能力,確保高職學生得到全面鍛煉。本文探討了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職學校? 學生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院校要重視學生管理工作,這有利于學生提高自我持續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開始思考和規劃未來生活。在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中對學生的心理展開輔導,能磨煉學生的意志品質,讓學生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各種挑戰。由于市場經濟帶來的高壓力競爭環境,使得高職生不穩定的心理健康狀態引起了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廣泛重視。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整合的意義
高職教育需要將學生塑造成具有一定技能和學習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對應用型人才的培育,既要重視專業技能培養,又要重視學生面對艱苦環境和艱難工作時的良好耐力與心理韌性,只有那些出色的且愿意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勞動者,才能成長為一代工匠。高職院校為了達成這一育才目標,需要積極摸索工作方式,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相整合,這對高職生職業能力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高職教師在培育應用型人才時,可以憑借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學生人際關系的功能,強化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的溝通,并著重培養高職學生積極面對人生挑戰的高尚品質。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管理相配合,可以更有效地教會學生如何在生活中積累做人做事的方法,明確如何應對各種心理層面的不適應。學生管理與心理健康教育有許多相通之處,都是強調為學生服務,注重學生日常教育,所以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團隊有必要嘗試將兩者融合,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服務內容,從而科學有效地進行教育改革,并且高職學生管理團隊要意識到兩者整合的重要性,從而在長期的服務學生過程中創新管理模式,優化思想教育方式,推進高職學生管理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整合。
二、心理教育融入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是應對學生的心理問題,讓學生養成健康生活方式,而學生管理工作則主要服務于學生日常生活,為學生營造在校園內生活與學習的優質環境,兩者的側重點不同。盡管兩者都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支持學生更好地應對學習中的挑戰,并鼓勵學生品德修養的提升,然而,在具體的教育實施過程中,學生管理團隊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將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助教育功能充分地體現出來,最終將兩者有效地連成一個有機整體。
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管理相融通面臨的一大問題是師資問題,學生管理團隊和學生輔導員沒有充分意識到兩者相互融通對學生職業能力建設的重要性。高職院校一般由輔導員從事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但不是每個輔導員都接受過專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訓。
三、優化高職學生管理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
1.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機會,輔助學生管理工作開展
高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與青年期的轉換時期,他們對社會、就業市場、人際關系有了自我認識。在學生管理工作中,高職學生對傳統的說教式教導感到反感。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團隊和輔導員應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課堂教育機會,轉變原有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刻板印象。學生管理團隊需要與心理輔導教師一起發揮心理健康教育更易被學生接受的特點,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讓學生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樹立樂觀面對生活與學習挑戰的信念,并接受心理學處理人際關系的方法,強化同理心的能力,堅持培養自己職業和崗位所需要的穩定心理素質。輔導員和心理教師在學校管理團隊的配合下,應該結合教材和對應專業的內容,增加心理健康方面和專業技能領域需要的心理與人際交往知識。
如在心理課堂教學中,心理教師將要將有趣的心理知識和抗壓能力訓練結合起來,讓學生既能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又能掌握面對壓力時的適當抗壓方法,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學”與“用”。
2.將學生管理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結合,開展教育實踐活動
學生管理團隊要想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必須要走進學生的校園生活,了解學生的個人習慣和生活規律。在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下,高職院校開展心理教育與日常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活動,有利于高職學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結合。同時,高職院校應在日常教育中鼓勵學生和學生社團開展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包括社會實踐活動、職業實習活動、社團興趣活動等,讓學生體會到學生管理工作學習的樂趣,體驗社會生活和職業崗位的具體情況。
高職院校可以鼓勵學生組成各類公益社團和志愿服務社團,以公益小組或者社團為單位進行公益志愿活動,為學生提供接觸社會,練習服務技能的機會,并通過社團活動將學生管理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統一起來。公益社團可以開展一些社區老年人和青少年服務活動,讓高職學生能夠體驗一些實際服務工作,嘗試性履行相應的職業角色義務,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成長中和心理成長中的不足,完成自我完善。
3.學生管理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很多人都認為學校才是學習的授予者,忽略了學生自我教育在心理健康上的影響。若是高職院校只關注學生的專業教育,從短期來看,這是為了學生以后的就職做打算,但是長期來看,這只是關注學生的專業學習,空余時間都被專業學習與訓練填滿,導致學生重視技能提升,忽略了自身全面發展。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高職院校應支持學生了解怎樣在人際關系中維持良好的生生關系和師生關系,促進學生提升自身的整體素養,以適應國家對應用型人才的綜合性要求。
高職院校可以多開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互動活動,邀請不同專業的學生共同參加活動,并通過游戲活動來促進兩者的關系。高職院校還可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班會,從以往對學生成績的總結變成心理學主題班會,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行的培養。
4.將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落實到學生管理工作中
高職學生管理工作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健康成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并在各項職業技能的學習中,將學生塑造成為德才兼備的實用型人才,使學生用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學習、生活上的困難和壓力。同時,將學生管理工作中的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聯合,可以發揮以心養德的作用,讓德育輔助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將德育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紐帶。
高職院校可以將思政課程、德育、心理教育和學生管理教育融為一體,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校園生活和專業學習與自身的學習狀態、為人處世的方法和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關,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應提高品行修養,以及服務社會的工作能力,并落實到自我管理中。在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下,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以后的生活,將學生管理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教師應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保持心理健康,培養綜合性應用型人才。
在現代化高職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讓多種多樣的學生實踐活動和自我管理活動,幫助學生培養起管理自我、服務他人的意識。在學生管理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學方式的言語性開導和不良行為上的糾正,從心理學角度出發,進一步提升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
此外,高職教育主要是讓學生快速轉變為一名職業技能人員,所以高職院校應充分發揮出心理健康教育對個人的積極塑造作用,使得學生管理工作水平更上一個臺階。不僅如此,每個教師都需要主動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將學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整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陳美琳.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職學生管理工作的模式思考[J].花炮科技與市場,2020(2).
[2]李愷琳.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模式思考[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9(29).
[3]周杰.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策略探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6).
[4]袁嬌.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職業規劃中的作用探討[J].勞動保障世界,2020(18).
[5]王秋實.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輔佐體制建設研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5).
[6]陳昌梅,劉寶懷,趙文紅.心理健康教育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有機融合的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9(11).
(作者單位: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