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衛
(中華中等專業學校 江蘇南京 210012)
2020年大部分一線教師開始走向了從未涉足過的直播領域。為了落實教育部“停課不停學,離校不離教”任務要求,確保網上課堂的有效開展,一線教師可謂絞盡腦汁,煞費苦心,從最初的手忙腳亂、惶恐擔憂到后期的淡定從容,漸入佳境。然而,隨著網課教學的深入,我們越來越明顯感覺到線上直播教學與線下教學的極大差別,更發現線上直播教學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讓老師頭疼的就是學生不講話,發言不積極。線下上課時,職校老師課堂上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保持安靜,不要講話”;[1]而線上授課時,老師說得最多的卻是“大家要多說話,刷點存在感,要不我會以為你們睡著了”。截然相反的兩種要求令任課老師不得不重視激發中職生線上學習活力這一問題。基于上述認識,筆者結合寒假期間自身線上教學經歷做了下面一番探究。[2]
此處中職生即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指具有三年中職和五年一貫制高職兩類辦學層次的中等職業學校的在校生。整體來說,本校五年一貫制的中職生學習自覺性較好。有作業要求的情況下,大部分同學能夠按時進課堂,認真做筆記,及時完成課堂作業。[3]但聽課效率并不高,以本人所教《阿房宮賦》一文為例,經過三節課的騰訊課堂直播學習后,學生上傳的語音誦讀作業中的錯別字依然有不少,且因師生互動受限,學生對老師的問題回應積極性遠低于線下教學時的表現,經常老師拋出一個問題后便是石沉大海,學生半天沒有反應。
三年制中職生表現不佳,遲到、早退、掛線打游戲、吃東西、躺著聽課、中途睡著這些問題極為普遍,至于認真聽講,記筆記,與老師積極互動之類更高層次的要求更是難上加難。因本校是要求學生通過泛雅超星平臺的個人賬戶上傳作業,教師批改較為方便清晰,反饋及時,學生作業完成率尚可,但與線下學習一樣,作業質量堪憂,題目解讀能力及學習習慣、態度較差。[4]
綜合上述情況分析及筆者對同事或所教班級學生的走訪調查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盡管線上教學有跨時空限制、可重復播放、文字交流方便、優質資源共享、互動方式多樣等一些優勢,但對于學習自覺性不太好的中職生來說學習效果相較于線下教學而言確實不佳。為此,筆者多方搜集整理資料,結合線上教學的特點找到如下策略,以期能為緩解職校生線上教學的這些問題提供一些幫助。
老教師往往對網絡技術掌握不熟練,新事物了解較少,與十幾歲的學生代溝較大,而新教師的備課能力、教學經驗往往不夠,但卻熱衷新鮮事物,愛探索,信息技術水平較高。線上教學期間,學校若能集中優勢資源,發揮新舊教師的專長,集體備課,努力打造精品課堂。強強聯合,線上教學優勢必然得以充分展現,作為網絡原住民的職校生的學習效率必然也會大大提高。
活躍線上教學氛圍的辦法很多,任課老師要敢于嘗試新的形式。線上教學的來臨,讓老師搖身一變坐上了主播的位子,如何讓這個位子坐得更穩,任課老師可以借鑒主播語言和某些互動方式。比如當某位同學的精彩發言完畢時,老師可說“禮物刷起來,小花花送起來,鼓勵鼓勵某某同學”等鼓勵性評價語言;當老師不確定同學們能否聽懂某個問題時,可以借助說“聽懂了的同學請扣1”的方式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對于學生的有效精彩留言,老師可以選擇性實時跟蹤點評,鼓勵學生在線表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線上授課時間一般比較久,且界面固定、網絡不穩定、連麥人數受限等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學生極容易陷入困倦狀態。若PPT上多插入一些活潑生動的表情圖片元素,學生會更容易產生新鮮感,更容易關注課堂。
除此之外,區別于傳統課堂,網絡課堂中學生回應老師的方式更多,此時老師可以充分發揮圖片、文字、語言的功效,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以筆者《阿房宮賦》網絡教學的導入為例,筆者先講述了阿房宮是誰燒的這樣一個故事,接著拋出一個化語言為圖片的方式要求同學把最能表達自己此時情緒的表情包發出來。問題拋出之后,討論區迅速出現了哈哈大笑、冷汗、尷尬等一系列微信表情,甚至在老師評論時,學生的表情包還在不斷刷新。如此熱烈廣泛的回應是中職生線下課堂上也很少出現的情況,此時即便特別內向的同學都很難拒絕表情包的誘惑。當然語文畢竟強調的還是語言思維能力的訓練,課堂學習最終還是要落實到語言表達上,于是筆者又引導學生說出發這個表情的原因。有了前面的氛圍預熱,同學們的回答便水到渠成。再深入一步,文言文學習不可能脫離文本,為了讓學生最終落實到文本,筆者接著鼓勵性地發問:“請同學們用原文中的句子說出阿房宮被燒的原因。”從表情包到學生語言,再到文本語言,循序漸進而凝練的問題將學生的學習落實到了文句“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正因有了前面的鋪墊,整堂課上同學們的表現比以往線上授課更積極,學習效果也更有效。
因缺少嚴格的監督體系,職校生線上聽課積極性普遍不高,且大多數老師并不是真正的網絡主播,這時恰到好處的流媒體、視頻、音頻、圖形、圖像、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網絡資源可以為課堂錦上添花。比如貼近文本,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視頻片段的插入、古詩詞學習中伴奏音樂的引入,只要是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多媒體方式均可為語文網課服務。“互聯網+”時代的我們還可以利用手機APP資源促進學生隨時隨地網絡學習,不再局限于一種授課平臺。
本校線上教學期間便運用了Cctalk、超星泛雅學習通平臺、騰訊課堂等方式,直播、即時點人、搶答等多用Cctalk、騰訊課堂,做題、交作業、簽到、主題討論則多用學習通平臺,發揮每個平臺的優勢,記錄每位同學的課堂表現,方便后續課堂形成性評價的同時保證課堂效果的最優化。
網絡學習中的學生多處于無序狀態,本身學習狀態也較為松散。加上時間限制、無人監督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況很不理想。高質量的課前預習可以讓課堂效果事半功倍,這時老師可以借助超星泛雅學習通等網絡平臺的功能,把一些預習任務發送到平臺,并借助設置任務點、發起討論、通知等方式,強制學生觀看學習,通過后臺監測數據觀察學生線下學習效果。
除此之外,及時而恰當的教學評價更是了解學情,促進下一步學習的最佳方式。任課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內容不定時地借助多種平臺進行多元化的課中、課后教學評價,例如通過搶答、點人、主題討論、發送彈幕、投票等活動方式,重視課堂數據收集及形成性評價,及時反饋學生的同時激勵他們保持不停歇的學習狀態。甚至于教學評價主體還可以調動老師、學生、家長等多方資源,線上線下交互式評價,實現職校語文教學評價的多元化,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線上教學已然是大勢所趨,任課教師必須拋棄自己無可替代的陳舊觀念,比較出實體教學與線上教學的優劣,只有找出線上與線下教學的差別,才能解決師生互動受限、群體活動受限、出勤考勤困難等若干問題。而為了保證課堂的穩定有序,促進教育改革的發展,一線教師必須要努力挖掘不同教學軟件的各種功能,嘗試解決發現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時代在變化,如果教師自己都不學習,更談不上要求學生學習。新時代的教師如果沒有主動學習的精神,就無法追上社會發展的腳步,更無法承擔教育的重任。
除此之外,關于線上課程設計也面臨諸多新的問題。具體教學中,教師若能將線上課程開發與校本化課程結合,將語文學科學習與生活融合,教學評價指標側重過程性、多元化,真正落實大語文教育理念的“一軸心四結合”原則,線上直播教學必然會取事半功倍的效果。無論如何,線上語文教學為我們打開了教學的新大門,即便全面復學以后,網絡平臺教學依然可以很好地促進傳統課堂的發展,豐富語文學習資源。多元的線上交互方式和線下教學方式相融合,必然能在開拓學生視野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實現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