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冰芹
(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流沙第四小學 廣東揭陽 5153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行,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教授數學基礎知識的同時,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以多元化的課堂提問方式和方法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問題思考、討論和解決,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逐步鍛煉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從而全面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本文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應該堅持的原則出發,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優化策略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以供參考。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設計過程中,數學教師需要制定有目的、有計劃的課堂提問目標,注重鍛煉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意識地強化學生的思維意識,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有效促進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提高數學學科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要注重圍繞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知識進行問題的設計,保證課堂提問的難度適宜,簡單則起不到提問的有效效果,太難又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數學教師一定要保證課堂提問的難度適宜,注重突出教學重難點,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和思考興趣,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自主性,實現學生數學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
想要保證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數學教師除了要注重問題設計及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外,還要把握課堂的提問技巧,充分把握課堂提問的切入點,集中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課堂互動性和活躍性,從而讓學生可以在一個和諧、民主、輕松且高效的課堂環境中進行數學問題的探究活動,進而全面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形成和發展。
在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設計中,教師還應該盡量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以及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進行有效設計,針對一些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數學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元素,保證課堂提問的科學性,充分拉近學生與數學問題的距離,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問題理解能力,促進學生學習的高效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和推進,小學數學學科的教育教學不再是進行單方面的知識傳授,而是更加開闊和廣泛。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的啟蒙階段。在這一階段的教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努力為學生打開獲取新知的大門,從而全面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動力的增強。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數學教師結合教學大綱,有針對性地實施課堂提問教學策略,以豐富多樣的課堂提問活動,有效引導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構建屬于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完善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提高和改善自己的數學綜合素養。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精心設計的提問中,能讓數學課堂上的氛圍格外活躍,也能最大化地激發學生的課堂自主探究學習熱情,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全面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的有效性。
在以往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通常采用的都是教師講學生被動學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這一單一性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礙著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也嚴重影響著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和發展。而新時代教育倡導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要求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深入了解和掌握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發展特點,根據實際教學內容,積極創設相應的課堂教學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積極創設問題化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探究氛圍,使學生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更好地集中自己的學習注意力,激發自身的自主探究興趣,進而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課堂的探究學習活動中。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課程中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的教學為例,本節課程中數學教師基于課堂問題教學,結合教學實際為學生積極創設良好的問題化課堂情境,有效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并順勢導入問題:大家結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概念,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長方體事物和正方體事物進行思考。通過創設這樣一個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有效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使學生可以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進行有機聯系,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實現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教學目標[1]。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對外界的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數學教師在課堂提問教學實踐中,可以結合學生的這一發展特性,基于學生的個性化喜好和個性化學習需求,充分加強課堂提問的趣味性,以此有效培養和促進學生的積極主動思考探究,從而保證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的有效開展。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課程中圖形的運動知識點中的軸對稱內容為例,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加準確地理解和掌握軸對稱圖形特點,了解這一特殊圖形的變換規律,可以提前準備幾個萬花筒。然后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領取一個萬花筒,讓學生自主觀察和使用,并對觀察結果進行合作討論。接著數學教師提出問題:大家在使用萬花筒的過程中都看到了什么?大家所看到的這些圖形又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呢?以此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踴躍發言,讓學生通過萬花筒這一玩具進行趣味性探究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效果的提升[2]。
在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中,數學教師需要明確課堂提問目的,通過具有針對性的提問來有效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有效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思考能力,讓學生可以更加高質、高效地參與數學知識學習活動。另外,數學教師在明確了提問教學目的以后,還要注重提問的適量性和深度性,注意貼合實際教學目標,為學生設計科學合理的課堂提問,同時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空間,最大化地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參與度,全面促進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深度。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中混合運算相關知識點的教學為例,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先結合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設置一些獨立的加減乘除計算題目,讓學生分別進行計算。然后再列舉加法與乘法的混合運算題目要求學生進行計算。比如數學教師列出28*3+6*4這一混合計算題目,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這道題目中包含了哪些運算?這道題目的正確運算順序又是什么?同學們嘗試結合自己所學知識進行這道題目的計算。接著數學教師引導學生在練習本上進行題目計算。數學教師通過圍繞本節課程教學目標,利用先提問的教學方法,有效引發了學生的課堂思考,同時促進了學生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有效鞏固了學生的知識掌握,促進了學生思維深度的有效發展和進步[3]。
想要保證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數學教師還需要充分注重對課堂提問技巧的掌握和運用。首先,數學教師需要充分掌握課堂提問技巧,比如,教師可以運用遷移法進行課堂提問,運用以舊引新和由淺入深的提問方法讓學生可以深刻掌握數學知識之間的有關聯系,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進而全面落實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的有效性。以北師大版小學數學課程中三角形面積相關知識點的教學為例,本節課程前學生已經學習和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知識,也學會了利用割補法求面積,在本節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就可以利用遷移法進行提問: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都可以分出同樣大小的三角形,那么三角形的面積要怎樣求得呢?數學教師通過提問有效促進學生的能力遷移,讓學生將新舊知識進行有機聯系,使學生可以更加容易地接受新知識,最大化地拓展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可以掌握靈活多樣的解題思路,有效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另外,在課堂提問教學中,數學教師還需要把握好提問的切入點,利用科學有效的課堂提問引起學生對課堂的高度重視,使學生可以在問題的驅使下調動自己的數學思維,從而多角度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性[4]。
總而言之,隨著新時代教育發展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理念已經逐步滲透于各學科的教學實踐中。小學數學學科是一門重要性的基礎學科,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開展課堂提問教學活動,利用科學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有效活躍數學課堂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欲望,可以讓學生在強烈探究欲的驅使下,有效鍛煉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推理能力,不斷發展自身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從而全面貫徹和落實新課程教育要求,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