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強
(新疆伊寧市第八中學 新疆伊寧 83500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建立學習困難學生的幫助機制。”在新課標改革背景下,教育的成功與否不能只看優等生,而是促使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生物學困生是生物課堂教學中一直存在的群體,教師要用教育的智慧,處理好學生學習生物差異問題,制定適當的教學目標,達到整體發展的目標。生物課堂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件富有挑戰而意義重大的工作。
高中生物老師在對學困生的轉化過程中,對其形成原因的了解十分重要。但通過對高中生物學困生的調查發現,他們學困生的原因來自多方面,下面就針對具體形成原因進行分析[1]。
對于大部分高中生物學困生而言,他們之所以成為學困生,與他們自身有一定關系,如在初中生物學習過程中,就沒有掌握扎實的生物知識,這就會導致學生在進入高中生物學習之后,無法將前后所學知識銜接起來,造成學生學習困難,學習缺乏自信。同時,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自我控制能力,體現在課堂中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課,課前課后也不會主動學習。另外,學生未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技巧。這些方面原因的存在,都會讓學生淪為學困生。
老師是生物課堂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淪為學困生必然與老師有密切的關系。如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總是實施統一化的理論灌輸教學,以及題海戰術,未意識到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情緒,這將會讓部分學生無法跟上老師的教學節奏,逐漸的會越來越抵觸和厭煩生物學習,最終淪為學困生。
家庭教育對孩子終身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學生的生物學習之中,他們淪為學困生,與家庭教育之間也有密切的關系。比如有的家長過分溺愛孩子,導致他們在遇到任何難題之時,都不會主動去戰勝,而是會放棄,這就會讓孩子形成不能堅持的性格;有的家長過于看重孩子考試成績,在巨大的壓力之下,很容易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由對生物學習的感興趣變為興趣全無;有的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系不夠和諧,缺少孩子的關懷以及學習的關注;有的學生是留守兒童,自卑心理嚴重,學習中不能集中注意力。這些家庭原因,都會導致學生淪為生物學困生。
社會環境對于高中生的學習影響也極大,尤其是在網絡時代下,學生很容易被網絡游戲、不健康書籍等吸引,讓他們走上錯誤的人生道路。所以,在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下,也會讓學生的學習越來越不專注,學習的成績越來越不理想,成為學困生。
賞識教育是最能夠打開學生心扉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的一種有效方式。生物學困生在缺乏自信的情況下,在課堂中就很難全身心參與學習,要徹底幫助學困生走出不自信的學習狀態,就需要加強對他們的賞識,要深挖他們身上的優點,對他們進行合理的表揚和鼓勵。在課堂教學中,只要學困生有一點細微的進步,老師都要及時發現與賞識,讓他們獲得成功學習的成功感。在老師的長期堅持以及幫助下,學困生會越來越有自我進步與完善的意識,這將能夠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讓他們有揚帆遠航的機會[2]。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能夠實現全員進步的有效方式,將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引入高中生物學困生的轉化中,能夠更好挖掘他們的潛能,提升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并主動進入思考與總結學習之中,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學困生轉化方式。因此,在日常的生物教學中,老師要對全體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把握,將學困生、優等生和中等生按照比例結合,構建固定的合作學習小組,為學困生的轉化做好準備。在具體的合作學習中,老師可以設計一些探究性的問題,還可以利用實驗環節,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樣學困生就可以隨時根據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向組員請教,讓學生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促使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也實現對學困生一定程度的轉化。另外,在合作學習之中,為了不讓學困生受到歧視,老師要在合作前就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告訴優等生和中等生,在幫助學困生的同時,自己的知識體系構建的會更加完善,自己的思維也會更加靈活,對于自身的發展十分有幫助。這樣就能夠確保他們在小組中積極幫助學困生。
學困生的學困原因之中,最關鍵的就是基礎薄弱、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缺乏等,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做好對學困生學習方法和技巧的傳授。比如老師可以針對學困生的具體情況,分別制作各種類型的微課,包括學習方法微課、學習基礎微課以及學習習慣微課等,讓學生在微課的指導下逐漸改進自我。另外,老師還要根據學困生的實際改變情況,進入一對一的面對面輔導中,以提升對學困生的轉化效果。
綜上所述,高中生物學困生的轉化意義重大,但高中生物學困生的轉化周期較長、難度較大,需要老師對學困生形成的原因進行了解,從改進自我教學以及針對性指導學生的過程中,逐步轉化學困生。另外,還需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合作,以及社會良好環境的構建,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達成轉化學困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