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琴
(重慶市彭水中學校 重慶彭水 409600)
分層教學是素質教育下應該采取的一種教學策略,是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最大的關愛。作為高中生物教師要能夠合理采取教學方法,善于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教學設計,以分層教學的方法有針對性的開展活動。分層教學能更好的發展學生的思維,作為教師要能夠清楚的看到學生的學習狀況,有的學生在課堂上就已經掌握了所有的知識,對于習題也都能更好的掌握,而有的學生卻連最基本的概念也理解不了,面對這種學習實際情況,教師要采取恰當的方法,解決現階段的這一教學矛盾,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更要關注優秀生,讓喜歡生物這一學科的學生能夠滿足生物研究的迫切需求。
現在的高中生物教學以全班學生的學情為落腳點,課堂教學也一視同仁,對于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狀況處于兼顧不暇之中,教師在矛盾中煎熬著,高考的壓力給教師帶來巨大的教學困擾,任何一個教師都希望學生能夠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因此,關注優秀生成為所有教師的一個通病。我們高中教育不是光為國家培養高精端人才的,要能夠通過高中教育提高全社會的學歷。作為高中生物教師要能夠關注全體學生,解決現在教學中的嚴重傾向優秀生的現象,分層教學能夠改變現在教學中的這種問題,在教學時兼顧到所有學生,讓所有學生都能夠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有所收獲,從而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進步[1]。
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教師應該關注的內容,對于這些內容教師要能夠采取一定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高中生物學科的分層教學首先要抓好其中的重點和難點,并圍繞重點難點展開思考和實踐。高中生物對學生理性思維培養的重點在于結合教材。我們雖然要強調創新與改革,但是必須要以教材為基礎[2]。首先,高中生物教材幾經新編與改編,所形成的體系層次非常成熟,涵蓋的知識和體系足以讓學生形成高中學生該有的生物學科能力。創新和改革可以自由發揮,但是不允許天馬行空,因此,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必須以教材為基礎。
學生學習知識最直接的方法并不是直接告知,而是在需求的驅動下進行的。為了能夠達到內心的渴求,高中生物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能夠組成學習小組,教師給出一定的研究課題,讓學生能夠在組內相互交流,也可以進行實驗操作,學生在組內能夠最大限度把自己的想法都說出來,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優秀生和中等生、學困生都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讓學困生也能夠有存在感。這種學習方法能夠給學生充分的自由,體現學生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還能夠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明顯,教師能更好的關注到學生的學習過程,能夠起到尊重、合作、促進、創新的教學目的。除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利用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效率以外,在學生的自修時間也可以充分發揮合作學習模式的優勢,學生互幫互助,能力互補,解決每個人自己難以解決的困難問題。
事先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學生分為三部分,方便因材施教。讓生物學學習較為吃力的學生能夠掌握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基本知識,具有獨立解題的能力,完成高中生物學大綱所規定的學習內容。讓那些接觸知識的能力不欠缺,但缺乏興趣或態度不端正的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對生物學科重要性的認識和好奇心,讓他們在完全掌握所規定知識的基礎上能夠有更大的進步。讓那些對生物學學習有極大興趣,學科敏感度比較強的學生進一步開闊視野,發展完善的創造性思維,為以后更高層次的探索打下堅實的基礎。
由于學生對于某一事物的接受形式不同,教師要能夠靈活性的進行學習指導。給優秀生一定的學習和思維發展空間,給他們制定一些比較難完成的任務,而給中等生和學困生設定一般性的任務,讓他們能夠完成初級目標就可以了。這種教和學的方法有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也避免了有的學生學不會,有的學生學不夠的現象。例如在物種多樣性相關知識點的教學中,我將該知識點與探究物種種類的實驗進行結合,選擇數塊不同環境的土地,依照實驗方法進行抽樣調查,并進行分析判斷,總結出不同環境導致物種多樣性不同的具體因素。而接受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就可以繼續進行更深入的探究,研究環境和物種多樣性之間的量變質變關系。
對學生進行分層教育的目的只能是為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對學生的個性化、全面化發展有很大作用。雖然高中階段學生各自的學習習慣已經趨于定型,但老師們依舊要起到引導作用。例如我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將每節課前三分鐘設置為學生的提問環節,通過學生對知識點不了解提出的問題,我會對學生個人乃至全班的知識掌握情況作出判斷,從而制定大面積的戰略性教學計劃和戰術性的單獨輔導計劃,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
總起來說,高中生物教師要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學,合理進行分組活動,在小組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知識和能力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