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秀
(江西省南昌縣芳草學校 江西南昌 330200)
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新課程標準也向學生提出了主動學習與知識自主構建的要求。為此,小學數學老師需要響應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主動進行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轉變,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并在他們主動學習中對他們實施喚醒策略,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以及發展過程中,真正喜歡上數學課程,并真正具有學好數學課程的能力。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數學教學經驗,對喚醒教學的建議進行討論[1]。
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前提。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老師比較重視對知識的灌輸,所以學生在學習中并無法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樂趣和價值進行真正的感受,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就會缺乏積極性。而“喚醒”教學策略的應用,能夠讓老師意識到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課堂中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由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索、構建與應用,如此就可以促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
在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中,需要運用到多項能力,如思考能力、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等,而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由于教學的側重點在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容易忽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與鍛煉。而在實施“喚醒”教學策略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老師會對學生各項能力進行綜合訓練,如此學生的數學能力會得到持續提高。
為了發揮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喚醒”教學作用,老師需要從興趣、生活經驗以及遷移意識等方面入手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2]。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課堂創建的關鍵所在,而學生只有對學習的內容有興趣之時,才會產生探究學習的想法與行動,從而主動進入課堂教學活動中。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較強,老師通過對趣味化教學內容的融入,可以讓數學課堂更加直觀、形象和有趣,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魅力以及快樂進行感受,如此就可以達成喚醒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目的,并讓學生越來越熱愛數學。
增強趣味教學內容時,老師要以學生的興趣點入手,如將故事、游戲等與教學進行結合,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圓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對“圓”的學習產生興趣,老師可以將小動物滑輪比賽的故事融入教學中,并將故事以動畫的方式進行呈現,學生在邊聽邊看之時,還會進行積極的思考,這樣就順利喚醒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了學生的探究熱情。
數學知識具有生活性特點,在教學中對學生生活經驗的喚醒,可以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對知識和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為此,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對生活化教學資源的挖掘,借此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實現對學生生活經驗的喚醒,這樣就簡化了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
比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需要學生對圓的特征以及圓規畫圓進行掌握。在教學中,老師不要直接進行知識的講解,而是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個生活場景,如“在平靜湖面扔石子”,借此來讓學生明確該節課要學習“圓的認識”的主題。之后,將學生帶入對圓的探尋、摸與畫之中。在學生畫圓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出現了不知道如何入手的情況,此時老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找有效的畫圓方法之中,如有的學生找到了生活中的硬幣,利用硬幣完成了畫圓,有的學生找到了繩子和鉛筆,完成了畫圓任務,還有的學生找到了圓規,完成了畫圓任務。由此可見,通過對學生生活經驗的有效喚醒,不僅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較高,而且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了保障。
知識遷移是指學生將已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到新知識的學習和新問題的解決中,數學學習中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而在具體的知識遷移中,學生的認知水平與認知結構對遷移效果影響較大,所以老師要注重學習情境與學習材料的相似度,只有考慮到這一點,才可以喚醒學生的知識遷移意識,產生積極的遷移作用。
比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計算”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對該計算公式進行自主總結,老師可以將學生帶入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聯想中,這樣就可以喚醒學生的遷移意識,實現對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教學實踐證明,通過對學生遷移意識的喚醒,實現了學生對梯形面積公式的有效推導。
綜上所述,抽象性是數學知識的突出特點,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還以形象思維為主,如果持續沿用灌輸式教學方式,會影響教與學的效果。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通過對“喚醒”教學策略的應用,能夠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經驗以及遷移能力的喚醒,如此就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之中,理解與靈活應用數學知識,促使學生數學能力和素養的提高。